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业保险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持社会稳定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字素养对个人和家庭的金融决策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项目(CFPS)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从微观层面上实证研究了数字素养对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素养的提升显著提高了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的可能性与参与程度;数字素养对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的影响在不同受教育年限、不同家庭收入水平以及不同地区的户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数字素养能通过提高家庭收入水平以及社会互动水平,促进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由此,本文提出了加大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开展数字技能与知识普及教育、利用数字技术构建新型商业模式等推动我国商业保险市场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信息拥有程度不同的群体之间形成数字鸿沟,并产生数字红利,引起社会不平等。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构建家庭数字鸿沟指数,探讨数字鸿沟对家庭数字信贷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鸿沟阻碍了家庭数字信贷参与,数字鸿沟越大,家庭数字信贷参与度越低,数字鸿沟对日常消费信贷的影响最小,对教育医疗的影响最大。其次,提高家庭金融素养对缓解数字鸿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后,数字鸿沟在不同群体间存在异质性。本文研究结论对缓解家庭的信贷约束,释放信贷需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数字技术与金融深度融合催生经济发展新动力,但数字鸿沟问题凸显会产生“马太效应”,导致家庭经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从接入层和使用层构建家庭数字鸿沟指数,探究数字鸿沟对家庭风险资产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鸿沟的存在降低了家庭投资风险资产的可能性和投资比重,这种负面影响在弱社会网络和低教育水平家庭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鸿沟以信息渠道效应、社会信任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来降低家庭内生发展动力,抑制了家庭风险资产投资。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鸿沟会降低家庭风险组合多样性和投资组合有效性,家庭难以获取超额回报。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韧性概念引入家庭长期治理分析框架,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年和2019年的微观数据,基于欧几里得距离法构建家庭普惠金融指数和家庭数字鸿沟指数,并通过非线性动力学理论测算家庭韧性,以此研究普惠金融对农村家庭韧性的影响、机制以及数字鸿沟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普惠金融的发展能有效提高农村家庭韧性,从而有效确保农村家庭生计结构的长期稳定性,并减小其未来致贫的可能性,进而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然而,普惠金融提升农村家庭韧性的效果有赖于数字鸿沟的缩小,数字鸿沟会显著削弱普惠金融对家庭韧性的提升效应,其中数字可及性和数字使用度都会产生该影响;最后,研究发现普惠金融能通过促进家庭理财、激励家庭创业和提升教育消费三条路径提升农村家庭韧性,但这些路径在数字鸿沟指数较高(即享受数字红利较少)的家庭中均很难成立。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探讨了社会互动对家庭商业保险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互动显著提高了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的可能性与参与程度,并且在控制了内生性之后,这种促进作用依然显著;同时本文通过金融知识和商业保险信任度等变量验证了社会互动影响家庭商业保险参与行为的两种作用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社会互动对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中等学历、高收入水平、低参与率社区中家庭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的研究为我国商业保险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社会特征视角,重视社会互动的促进作用,加强保险业诚信建设,以此推动我国商业保险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使得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便利、高效,数字经济也因此成为很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数字鸿沟的存在却使得一些社会群体被排除在数字经济之外,无法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红利,不利于社会公平,有关数字鸿沟的学术研究也因此备受关注。本文分析了数字鸿沟的三类定义,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剖析了数字鸿沟的形成原因,梳理并比较了若干有代表性的数字鸿沟测度方法,阐述了数字鸿沟对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归纳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强信息技术设施建设等缓解数字鸿沟的措施,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四川省资阳市分公司、德阳市分公司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三种新型保险模式,反映了商业保险的优势所在,为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降低社会管理成本、减轻政府负担、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社会保障水平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8.
面对当前风险社会凸现的各种社会风险,政府亟需大力提高社会风险管理水平。本文立足现代社会风险管理的视角,关注政府运用现代保险机制以更好地应对社会风险;通过阐述分析商业保险参与社会风险管理的功能作用及其技术途径,结合当前保险业发展现状,提出创新商业保险参与提高社会风险管理水平的切入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首先梳理了数字普惠金融、商业保险购买与农村居民幸福感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且该影响对于低年龄段、低收入以及东部地区的家庭更显著。进一步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影响家庭商业保险购买进而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同时,在考虑了内生性和稳健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本研究为进一步甄别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理解幸福的深层本质、推动乡村振兴和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2004年广东省居民调查数据,实证检验居民商业保险购买行为的社会互动和社会资本解释。研究发现,社会互动对居民的保险购买行为没有显著影响,而社会资本却推动了居民的保险购买。此外,高收入的居民购买保险更积极。我们的研究为发展商业保险业提供了一个社会结构和社会特征的政策视角,即加强保险业诚信建设,提高居民的社会资本水平,是推动居民保险购买进而发展保险业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在欠发达地区,需求型数字信贷约束问题突出。以欠发达地区农户为研究对象,剖析其数字信贷行为特征,并采用适用于稀有事件分析的Firthlogit模型实证分析数字鸿沟对农户数字信贷行为的影响,得到结论:第一,农户数字信贷参与严重不足,大部分农户参与数字信贷的年限较短,亲朋好友是农户了解数字信贷的主渠道,数字信贷的吸引力在于其借款和还款方式灵活而非融资成本低,数字信贷的用途集中于小额购物消费;第二,知识型和使用型数字鸿沟是数字信贷参与不足的主要原因,工具型数字鸿沟对数字信贷参与没有显著影响;第三,数字鸿沟主要通过降低农户的风险偏好程度来抑制其数字信贷参与;第四,数字鸿沟的存在使得相对贫困群体和传统信贷排群体面临更突出的数字信贷约束,导致数字信贷难以填补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服务空白。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字经济强劲增长的同时,数字技术非均质化扩散客观上形成了数字鸿沟,表现为“区域数字鸿沟”“企业数字鸿沟”和“群体数字鸿沟”三种类型。数字鸿沟的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痛点,将加剧区域发展不平衡、弱化企业创新动力、诱发代际沟通问题。为促进数字经济的红利被全民共享,建议进一步强化政府引领作用,分类施策弥合数字鸿沟: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注重专项人才培育;完善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支持体系,探索数字经济反垄断监管措施;重视数字公共品的均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产业等。 相似文献
14.
姚勇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2011,(1):107-108,76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了平台,但由于地域、教育状况、个人偏好等客观条件的差异形成了“数字鸿沟”,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好“数字鸿沟”,将严重影响网络政治参与的公平性、有效性和有序性,使信息差别成为继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脑体差别之后的第四大差别,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将延宕经济和社会发展。基于此种原因,本文在探究国内数字鸿沟的成因和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弥合数字鸿沟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国内典型地区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的实践探索,从"商业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的运作方式"的角度,对我国不同典型地区模式进行划分归类和比较研究。并在此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商业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合作的运作模式选择,即基本保障之上的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应采取保险合同型运作模式,基本医疗保险业务采取基金管理型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17.
18.
失地农民是城镇化进程的特殊产物,他们在进入城市之后容易陷入先失地后失业的尴尬境地,其市民化的社会保障待遇也往往难以落到实处,成为城市中的边缘群体,商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能够有效保障失地农民的生产权和发展权,实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创新,是社会保险的有益补充,因此,政府应给予商业保险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商业保险机构应注重失地农民这一群体的共性和个性,开发差异性产品,优化投资渠道,加强宣传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可及性和使用度两个维度,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家庭数字鸿沟指数,研究其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鸿沟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数字鸿沟使得收入不平等水平显著上升。相较于数字接入鸿沟,数字使用鸿沟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鸿沟通过更大程度上抑制低收入组家庭创业及农村家庭非农就业,加剧收入不平等状况。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对于相对弱势群体如低教育水平家庭、低社会网络家庭的收入水平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本文为理解数字鸿沟的影响提供了新证据,为采取措施缩小中国家庭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金融科技的深度应用,电子支付迅猛发展,大多数人民群众充分接受并普遍应用电子支付.然而,社会不同群体在年龄层次、文化水平和上网技能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电子支付接入与使用的分化,支付领域"数字鸿沟"问题开始凸显.本文以鹤壁市不同社会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应用数据交叉和Spearman相关性检验工具,分析支付领域"数字鸿沟"问题的显著相关因素,提出破解支付领域"数字鸿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