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企业融资结构角度,对工业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动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预防性储备、风险规避及资本逐利均是工业企业金融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都会引起工业企业金融化,且外源融资引起工业企业金融化的敏感性与显著性均高于内源融资;工业企业内外源融资金融化的内在驱动机制表现出明显差异性,内源融资金融化主要是出于预防性储备动机,而外源融资金融化主要是出于风险规避动机和资本逐利动机。基于此,建议从健全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体制、树立正确的金融投资风险观念、把控企业融资途径、加强企业资金投向监督四方面入手,引导企业合理配置金融资产,防止过度金融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理论角度剖析了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活动的内、外部驱动因素和机制,基于三个假设命题构建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融资结构的关系模型,并运用2009—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第一,融资结构对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业务的规模产生显著的影响,内源融资、外源融资对企业影子银行规模均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外源融资相较于内源融资、股权融资相较于债权融资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的促进作用更强;第二,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引致的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加剧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趋势;第三,不同所有制结构、不同规模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与其融资结构的关系存在差异,国有、大型企业外源融资和股权融资占比高,影子银行化动机强烈。但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上升,影子银行化行为会因股东关注和社会舆论受到一定的约束。最后提出抑制企业过度金融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越来越多实体企业偏离主业,将资金投入金融等收益率高的部门,出现经济的“脱实向虚”现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本文基于2009—2018年我国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融资约束与企业金融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融资约束与企业金融化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受融资约束越小的企业,配置越多的金融资产,提高了企业金融化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约束与短期、长期金融资产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但与长期金融资产之间的负向关系更加明显。在受融资约束小和非国有企业的样本中,融资约束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程度更大。作用机制检验表明,企业业绩是融资约束影响企业金融化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4.
企业内源融资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秀丽 《上海会计》2002,(12):37-38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能否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融资成为企业关注的首要问题。企业融资的形式主要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来源主要是保留盈余、折旧和定额负债;外源融资主要是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银行贷款和其他负债方式获得。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企业融资的重心不应放在外源融资上,而应着重于内部资金的积累与扩大。而我国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差、内源融资严重不足,这给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障碍。本文通过对内源融资特点的分析提出了改善我国企业内源融资现状的若干建议。一、企业内源融资含义及其来源企业内源…  相似文献   

5.
我国企业内外源融资结构的差异与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企业内外源融资结构随企业类型的不同存在很大差别。国有企业高比例外源融资、民营企业高比例内源融资的结构特征以及资金误配置现象,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制度原因,并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部门产生广泛的影响。应当逐步提高国有企业内源融资的比重,进一步改善民营企业的外源融资环境,但是,鉴于企业融资结构的内生性。企业融资结构的演化和优化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产生的诸多影响值得长期关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社会融资总量快速扩张,社会融资结构日趋多元化,要更好地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既要着眼于社会融资总规模.也要关注融资结构的变迁。本文从融资结构的角度,在分析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以及我国社会融资结构变迁情况的基础上,认为直接融资快速发展有利于提高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的效率,优化社会融资结构需要监管机构、政府、企业和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邹澜 《中国金融》2007,(8):28-29
在分析资本结构和融资模式的研究中,MM理论(Modigliani&Miller)强调在一定条件限制下,企业的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发达国家的实证分析表明,决定融资模式选择的真正因素是一个国家实体经济的需求和金融环境的发展。反观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而金融体系分业经营,企业高度依赖银行贷款,这种间接融资主导的模式使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高度关联,系统性风险叠加。因此,为了满足企业的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现象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担忧,为探究如何引导实体经济回归正轨,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8—2020年的相关数据,分析技术创新与企业金融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技术创新能够引领企业“去虚归实”;股权激励机制的引入削弱了技术创新对企业金融化水平的抑制作用。经济后果分析表明:技术创新通过抑制企业金融化,最终能够达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并提高企业价值的效果。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和强融资约束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加强企业创新意识以及引导金融回归实体提供新的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9.
金融指标及金融工具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反映实体经济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而实体经济发展也会促进金融的创新和发展。以我国新的金融环境和经济形势为背景,打破传统的M21和新增人民币贷款等传统指标的束缚,通过构建"社会融资规模产出率"指标,研究社会融资规模与实体经济增长的联动性,提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方式以及如何保持合理性的新举措,使金融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0.
企业如何缓解融资难并实现可持续性创新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与开放式创新理论,以2015-2019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融资约束、创新开放度与企业创新持续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外源融资约束和内源融资约束均对企业创新持续性产生负向影响;创新开放度对外源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持续性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但对内源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持续性之间的关系不具有调节作用;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内外源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创新开放度的调节作用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融资结构通过企业行为和资本市场运行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增长和稳定。随着中国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资本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和融资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中国的上市公司面临更多的融资方法选择,由于历史、认识、现实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上市公司形成了特殊的融资结构现状,与优序融资理论指出的企业的融资顺序:内源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相冲突。即偏好外源融资,特别是偏好股权融资,这一冲突反映了我国现存融资行为可能存在缺陷。本文试图发现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聚有助于中国企业外源融资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所产生的外部效应有助于缓解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有利于扩大企业的外部融资供给。但基于我国代表性制造业经验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却表明,由于我国金融发展的体制性原因,产业的地理集聚水平与企业债务融资水平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外源融资行为主要受到了宏观金融环境、企业规模和所有制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小企业融资面临“内忧外患” 从资金来源渠道上看,企业的融资可以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而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可以用“内忧外患”来形容。首先,中小企业融资以内源性为主,其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其内部积累。当前,金融风暴席卷全球,首当其冲的就是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它们的生存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中小企业板样本公司数据,利用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考察了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结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中小银行发展所推动的银行业结构变化显著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约束,而银行中介与金融市场的比例构成以及金融发展水平都未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形成稳健的联系。文章的政策含义是,在银行业结构与实体经济不相适应的情况下,由金融总量扩张所推动的金融发展水平提升对实体经济的贡献十分有限,因此,中国金融改革应紧紧围绕银行业结构调整来推进金融结构优化进程,其中银行业结构调整的要旨在于为中小银行发展创造有利空间。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内源融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秦  诸兴 《武汉金融》2000,(8):16-18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把自己的储蓄(留利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选择内源融资或是外源融资 ,是企业进行融资决策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但在我国的国有企业中 ,内源融资的存在及其重要性被极大地忽略了。国有企业资本金不足 ,负债率过高 ,自我积累能力差 ,内源融资严重匮乏是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在对内源融资进行国际比较的基础上 ,分析了国有企业内源融资匮乏的历史与现实原因 ,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发展内源融资的几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财政金融关联”视角,利用2015至2020年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金融营商环境与实体企业融资约束三者间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与企业融资约束存在正向推高关系,而良好的金融营商环境对实体企业融资约束存在负向抑制关系;异质性检验显示,地方政府债务对民营实体企业、中西部实体企业融资约束的推高作用更强;交互效应结果显示,金融营商环境的优化能有效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对实体企业融资约束的推高作用。因此,提出改善地区金融营商环境、对差异化企业性质实施优惠帮扶政策以及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是缓解实体企业融资困境,促进地区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顾雷雷  郭建鸾  王鸿宇 《金融研究》2020,476(2):109-127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够通过与利益相关者进行资源交换获得战略资源,但是战略资源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取决于企业的投资方向。在实体企业金融化愈演愈烈的经济环境下,本文利用2010—2017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重点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社会责任提高了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水平,存在“金融化效应”;(2)融资约束在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企业社会责任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加剧了企业金融化;(3)企业社会责任的“金融化效应”仅在外部监管力度较弱的非国有企业、内部治理水平较低的低股权集中度企业中存在,行政外部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能够在“融资约束—企业金融化”过程中对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发挥治理作用;(4)识别机制检验证实了中国企业金融化主要出于利润最大化的“投资替代”动机。以上结论为政策制定者规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方式、引导金融回归实体经济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资本结构对任何企业来说都非常重要,而融资行为是资本结构理论所研究的主要问题,通过融资活动为企业生产经营筹集必要的资金是一切投资发展活动的开始。上市公司融资方式包含两个部分,分别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外源融资又分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由于债权融资的成本较低,并且对比其他融资方式来说,可以提升企业自身的价值,因而在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与西方有所不同,本文将国内外学者对融资行为和融资偏好的研究作了综述,目的在于更深入地探析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差异的原因,以便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是指实体经济在一定时期、某一地区从金融体系中获得的资金总额,直接反映当地金融系统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与配置资金的能力,其已成为区域经济分析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梳理社会融资规模与实体经济的相关实证研究文献,分析甘肃省社会融资规模、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并采用2012-2020年甘肃省季度经济金融数据,以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结构调整与实体经济的内在关系。最后,基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角度,提出金融支持甘肃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企业融资一般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指从企业内部筹集资金的方式,内源融资对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和抗风险的特点,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源融资包括:(1)留利资金。留利资金是指企业创造的利润中,除去向所有者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