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08-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分析法研究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趋势.结果表明:当前中国普惠金融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大多数省份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处于勉强协调或中度协调,两个系统的协调状态主要表现为普惠金融相对滞后;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存在较大区域差异,地区相对差异和地区绝对差异都随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推进而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6—202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建立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熵值法的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二者协调关系及空间演变差异。结果表明:(1)我国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耦合协调关系;(2)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期内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且东、中、西部、东北地区四个区域耦合协调度差异性明显;(3)2006年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等级呈现“八良二十中三初”的空间格局,2020年耦合协调水平等级呈现“两优九良二十中”的空间格局。提出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互动、精准制定二者协调发展施政策略和提升路径、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佘凡  王小兵 《浙江金融》2023,(12):13-24
制造业与数字经济协同发展带来产业运行效率的提升以及生产方式的转变,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基于此,本文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水平,并结合耦合协调模型、障碍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莫兰指数探究二者耦合关系及其区域间差异、差异来源和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数字经济水平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态势,但其耦合水平以勉强耦合和初级耦合为主,且表现出“东高西低”“沿海高于内陆”的不均衡空间特征;(2)互联网普及率、移动互联网用户数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及外资开放度、创新贡献度是制约各省份耦合协调度的关键因素;(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逐渐减小,区间差异是其主要来源;(4)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并呈现出一定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和空间回归模型,分析绿色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进一步探讨其对经济的助推作用。结果表明:绿色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耦合协调机制;无论在经济空间还是地理空间中,某一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均可以促进本地及周边地区经济增长;在东、中、西部区域中,耦合协调度的经济效应具备空间外溢性和地区异质性。基于此,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整体提升耦合协调度、在不同区域内立足区域实际进行精准施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运用线性加权集成法测度2011-2019年乡村和城镇化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得出各个地级市2011、2014、2017、2019年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利用ArcGIS软件将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分级,分析在四个时间断面上地理位置分布及演化特征。本文认为安徽省16个地级市乡村发展水平差异逐渐缩小,乡村发展和城镇化水平整体上在2015年后有所降低,高水平耦合度从北部逐渐转移到东部和南部。虽然耦合协调度上,合肥、芜湖、马鞍山处于中级协调以上,但全省整体耦合协调度水平不高。提出在城乡协调发展战略上,政策制定应该因地制宜并适度向西部、北部倾斜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机理,通过构建两者相应的指标体系,测算了天津2000-2015年间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天津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2005年出现拐点,目前已处于中度协调阶段,且两者的协调演化过程经历了波动下降和波动上升两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协调度波动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金融发展系统和产业结构系统的综合贡献值呈波动调整的动态变化趋势.因此,推动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互动,不能单纯地依靠金融扩张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更重要的是提高资本配置效率,找到一条适合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的路径和方式,促进两者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摘 要: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08-2019年中国30个省级的面板数据,采用改进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分析中国经济、生态和社会三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探究中国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中国不同省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系统的综合得分值均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而经济系统综合得分均值显著低于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并且各区域之间存在差异;(2)中国各省份经济、生态和社会系统表现出较高的相互作用强度,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趋势向好,省域高质量发展呈“东-中-西”递减的特征。最后,本文从发挥东部地区辐射效应与挖掘中西部地区内生潜力、打造城市发展群、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以及经济发展质量的整体提升。本文以2009~2018年31个省级单位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增长、经济稳定、经济创新、经济结构、经济效益以及绿色经济六方面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并将主成分分析法和主客观赋权法相结合,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第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在样本期间呈现出波动中上升的趋势;第二,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平衡,表现出明显的“东高、中平、西低”状态;第三,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造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2002~2015年舟山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舟山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度一直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一直处于勉强协调发展阶段,表明舟山市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强。最后得出启示,舟山市致力打造港口经济圈,必须大力加强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0—2019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通过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金融发展、资本错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内在关系.研究发现:(1)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区域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小;(2)资本错配显著降低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资本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负面影响高于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3)资本错配是金融发展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介因素,且各地区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由高到低依次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东部地区;(4)依赖增加投资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而增加消费、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城镇化水平以及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新疆2009~2020年发展实际,从经济发展活力、经济发展深度和人民生活质量三个层面构建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分析新疆在整体及分维度上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从时间演变来看,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上经历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其中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增长,经济发展深度和人民生活质量同高质量发展水平变动趋势相近,但总体变化幅度不大,处于较为平稳的状态。从空间演变来看,新疆在整体和分维度上均呈现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占比增加,且大多集中在北疆,区域差异明显。因此,建议从产业转型、动能转换、协调发展、绿色低碳、扩大开放、民生建设六个方面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耦合交互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二者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对四大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系统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2001-2014年我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两指数均整体上表现出稳步上升趋势,但经济增长指数波动性较为明显;两系统耦合水平处于协调发展阶段,基本实现二者的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四大区域在两系统发展水平以及耦合度上均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东高西低.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构建经济、技术、生态和金融四者的综合指标体系,结合我国2001~2016年数据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30个省域的四系统协调发展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四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在时间维度上取得了增长,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两个指数的空间分布相似。我国耦合协调度整体位于濒临失调阶段,区域间耦合协调度存在差异,西部地区耦合协调水平最低,东部地区最高,且与其他区域差距逐年扩大。此外,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关联性分析也印证了这一特征,四大区域仅东部地区存在耦合协调度的高水平集聚区。  相似文献   

14.
副省级城市是我国各地区的经济中心,为研究地区上市企业质量、金融效率和产业韧性的协调发展情况,探索影响三者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本文利用2015-2020年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面板数据,在系统评价上市企业质量、金融效率和产业韧性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系统间耦合协调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并结合聚类分析对副省级城市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及其因素等展开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副省级城市上市企业质量、金融效率和产业韧性发展趋势并不一致;副省级城市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存在差异,但大部分副省级城市的系统间耦合协调度较高,且呈上升趋势;东北地区副省级城市耦合协调度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地区;各一级指标与系统间耦合协调度均有较高关联度,数字金融、产业可持续、上市企业财务绩效、金融市场效率、上市企业管理对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影响较大。最后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巩艳红  宋子文 《现代金融》2023,(3):11-20+10
在对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丰富内涵理解的基础上,构建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三大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对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协调发展综合指数表现突出,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也取得了相对较快的增长;且数字经济综合指数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增长趋势大体上保持一致,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呈现出平稳的发展趋势。(2)2011-2020年,我国各省份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出快速上升的发展趋势,且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性。(3)从动态空间面板回归结果来看,当期耦合协调水平、相邻省份耦合协调水平以及相邻省份上一期耦合协调水平都会影响下一时期的耦合协调水平,即存在着“叠加效应”和“学习和模仿效应”。(4)从空间效应的分解结果来看,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政府供给水平和创新水平等均是影响综合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基于耦合协调理论,运用指标体系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容量耦合系数模型,依据2011—2018年中国城市数据,测度数字经济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指数,综合采用泰尔指数、协方差模型,揭示其变化规律、区域差异、偏离状况。结果显示,中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尚处于中度融合阶段,依然具有较大融合发展空间;数字经济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水平由东向西、由高等级城市向低等级城市依次递减,且区域内差异大于区域间差异;二者融合度与城市规模呈现正向偏离趋势,随城市规模扩大而不断提升。鉴于此,需完善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城市规模高质量扩张和经济发展水平高效提升。  相似文献   

17.
龚佳鸿 《金融与市场》2023,(12):44-56+68
文章基于2006-2020年中国30个省级数据,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从静态、动态和区域三个视角检验绿色金融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中国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和作用机理,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讨论了三者融合发展的时序变化和演变特征,并通过Moran指数和LISA聚集图揭示了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关联特征和动态演变格局。研究结论发现:首先,三者间存在较强的双向因果关系,影响效果存在显著的南北区域异质性,长期内将形成“以绿色金融发展为基石,立足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效益”的良性循环。其次,三者协调融合发展的程度越来越高,现阶段整体已步入协调阶段,且耦合协调度等级较高的省级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最后,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正向的整体空间关联效应,“高-高”集聚范围在扩大,呈现“环渤海南下,覆东南沿海,向内地扩展”的演变格局。为形成三者间协同联动的发展模式,提出应聚焦创新和因地制宜相结合的发展策略,发挥部分地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经济绿色健康增长。  相似文献   

18.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解决广东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了新的选择,利用综合评价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11~2020年广东省数字普惠金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能力状况及二者时空耦合协调特征。结果表明:(1)广东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及各项分指数持续增强,但地区之间差距明显。(2)区域协调发展能力指数呈上升趋势但平均水平不高,珠三角地区的子系统间已形成稳定互促机制。(3)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协调发展能力的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升且深广珠发展速度较快,空间上呈两端到中心逐步提升的阶梯分布。据此,从深化数字普惠金融建设、优化区域发展结构、加强区域合作缩小空间差异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实证角度研究了青岛市银行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分析了银行业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渠道,随后论述了青岛市银行业规模、结构分别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文章还构建计量经济模型,通过检验银行业发展与经济增长指标间的相关关系、协整关系和格兰杰因果关系,得出回归结果,认为青岛市银行业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根据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上升趋势明显,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慢;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耦合度总体提高,主要处于颉颃阶段;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协调度方面,大部分省份经历了由低度协调转变为中度协调转变,最终达到高级协调阶段的过程。此外,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水平,以及二者之间的耦合度、协调度,均是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了对中西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给予政策扶持、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技术效率的提升作用和加强区域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