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城郊型乡村外来务工群体的本地融入值得关注。以浙江省温州市进星村为例,探讨了东部发达地区城郊型乡村的外来务工群体在本地的渐次融入过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欠发达地区偏远乡村务工人员的阶梯转移及渐次融入现象提供了理论解释。主要结论为:其一,伴随城郊型乡村工业化初现、产业衍生集聚、产业结构转型等经济演变和发展历程,外来务工群体将渐次实现本地融入,但身份融入是“最后一公里”;其二,城郊型乡村外来务工群体的本地融入大体将经历从生计融入、生活融入再到身份融入的渐次融入过程,并呈现出融入主体由个体转向家庭、融入期望由赚取收入转向自我价值实现、融入障碍由自身因素转向制度瓶颈的基本特征;其三,宏观政策制度变迁、城郊型乡村经济演变与务工人员需求和意愿升级是城郊型乡村外来务工群体本地渐次融入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外来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议题。外来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包含了其在多重空间、身份与认同上的转换过程;在融入状态或结果上,农民工整体在城市社会处于一种被边缘化与隔离的状态。学术界主要从现代化、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制度主义等三种理论范式出发,对导致农民工城市融入度低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性阐释,并且从公共政策的层面提出了制度化改革、组织化建设、社会能力建设等三种促进农民工实现城市融入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3.
外来人口对大连城市人居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人口改变了一个城市的人口结构,并进一步影响到该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依据外来人口来大连的目的和动机将外来人口分为外来学习、外来投资、外来旅游、外来打工和投亲访友人口,并把外来人口作为城市人居环境系统的干扰因素,采用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外来人口与大连城市人居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探讨外来人口的人居活动对大连城市人居环境系统的物质系统和非物质系统的影响,并建立外来人口与大连人口的数学模型,结合大连人居环境系统的实际提出了大连城市人居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中国住房泡沫特征出发,构建“泡沫避难所”假说的理论框架,并在该框架中考虑城市二元公共住房保障政策产生的影响.为检验该假说,本文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对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中部城市具有“泡沫避难所”效应,即住房泡沫的增加使东部地区城市人口、人力资本、外来劳动力不断向中部地区集中;(2)在二元公共住房保障政策背景下,住房泡沫的增加造成东部地区城市人口规模的减少与人力资本流失的减缓,中、西部地区城市人口规模、人力资本与外来劳动力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调查数据,分析了上海外来农民工的人口学特征和生存状况;通过构造城市融入指数,测量、分析了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倾向。最后提出三点值得注意的调查发现:即上海外来农民工的规模在缩减;农民工的年龄有趋大之势;子女教育和医疗保障已成为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两大现实体制障碍。  相似文献   

6.
城市的飞速发展,使得进城务工农民越来越多,且在年龄分布上新生代己占据主体.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有着自身的突出特点.这部分群体年龄普遍较小,多为未婚,其结婚生子等人生大事将在务工城市完成.因此,难以融入城市、受户籍所限无法享受到各种城市福利所带来的问题愈加凸显,“市民化”的呼声也愈发强烈.本文基于对广州市积分入城政策的实地调研,总结分析政策实施的现状、尚存在的不足并探索优化措施,同时,分析积分入城制度对于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梳理珠三角外来迁移人口的特征,发现长期以来,珠三角都是我国承接迁移人口最多的区域,并且增长速度快,就业结构高级化,空间分布比较集中.通过Granger检验发现,外来迁移人口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先进性之间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外来迁移人口数量与珠三角多数城市经济结构之间存在很高的耦合协调关系,与少数城市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较高的耦合协调关系,与多数城市的社会结构之间耦合协调关系较弱.  相似文献   

8.
陈簌 《经济研究导刊》2013,(12):173-174
从城中村目前为外来务工者提供廉价租房的这一现状入手,将廉租房运用到城中村问题的解决之中,提出城中村改造的几点思路,以期在保障村民利益的前提下,让外来务工者真正融入社会,与城市人口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最新的研究动向与成果,按照区域分割和城乡分割相结合的双重视角,探讨外来农业人口、外来城市人口、本地农业人口和本地城市人口在卫生服务利用上的差异。城乡分割主要是"遗产性"的影响,表现为外来人口内部的农业(户籍)人口与非农业(户籍)人口在流入地卫生服务利用上的差距;区域分割的影响显著,表现为两个外来人口群体与本地人口之间在获取城市卫生服务上的差距。外来农业人口受区域分割和城乡分割的双重影响,处于研究群体的最底层,使用私人诊所和在家接生的概率最大。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无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经商人员,他们的迁徙必然带来子女的迁徙,如何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千百万家庭的幸福安宁,更关系到我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了全面了解无锡市外来务工子女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切实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采取抽样问卷、个别家访、集中座谈等形式对6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和4所公办学校的近500名外来务工子女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1.
人口分布是特定时空背景下人地关系的一种反映.通过对北京的人口概况、主要特征、主要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性梳理,认为人口问题日益成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十分重大的综合性问题,调控手段是北京人口调控体系的行使主要方式,提出完善城市人口政策、发挥经济调控手段作用、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服务、提高周边城市的人口吸纳能力、动态评估人口容量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我国城市化、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从乡村涌入城市,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而农民工内部也开始出现代际分化。本文基于北京市外来农民工来京务工情况的调研数据,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新老农民工就业代际差异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两代农民工在就业技能、意愿、质量等方面存在代际差异。加强劳动监督,完善实现平等就业的制度安排,对于保障农民工城市就业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蕾 《时代经贸》2013,(18):153-153,155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我国城市化、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从乡村涌入城市,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而农民工内部也开始出现代际分化。本文基于北京市外来农民工来京务工情况的调研数据,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新老农民工就业代际差异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两代农民工在就业技能、意愿、质量等方面存在代际差异。加强劳动监督,完善实现平等就业的制度安排,对于保障农民工城市就业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更和  石磊  高歌 《经济地理》2012,(5):127-132
务工目的地选择是农民工空间流动的基础,对其研究有助于在微观层面上了解农民工流动的空间规律。通过对随机分层抽样产生的河南省11个不同类型样本村的实证研究,发现务工目的地大分散、小集中,县内和省外占较大优势。务工者主要集中于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中部作为务工源并未形成最核心的务工区域。影响农民工务工距离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家庭人口、人均耕地、村经济发展水平、村地形、村交通、离最近城市距离、关系网络等因子。从务工目的地角度观察,在省域尺度上,综合考虑务工目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务工距离的务工引力系数在较大程度上解释了农民工对务工目的地的选择,经济较发达、距离较近的目的地是务工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15.
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培训是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促进其融入城市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在杭州市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参与现状、未来参与培训需求,以及培训对新生代农民工个人发展的影响等展开描述,对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体系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居民收入项目第五轮全国范围调查(CHIP2013)的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数据,构建综合性的农民工城市融入测度指标,运用熵值法对各指标赋权综合测度城市融入程度,并分别使用OLS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研究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因素,最后运用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检验不同区域农民工城市融入是否具有歧视效应。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不高,东部地区要高于中部、西部与东北地区;随着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分位点的提高,其影响变量的系数绝大多数都有明显的变化,但波动方向与程度差异较大;不同区域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差异主要是由发达地区农民工和欠发达地区农民工之间的禀赋差异所引起的,没有证据表明存在歧视效应。  相似文献   

17.
《经济地理》2012,32(5)
务工目的地选择是农民工空间流动的基础,对其研究有助于在微观层面上了解农民工流动的空间规律。通过对随机分层抽样产生的河南省11个不同类型样本村的实证研究,发现务工目的地大分散、小集中,县内和省外占较大优势。务工者主要集中于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中部作为务工源并未形成最核心的务工区域。影响农民工务工距离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家庭人口、人均耕地、村经济发展水平、村地形、村交通、离最近城市距离、关系网络等因子。从务工目的地角度观察,在省域尺度上,综合考虑务工目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务工距离的务工引力系数在较大程度上解释了农民工对务工目的地的选择,经济较发达、距离较近的目的地是务工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8,(2)
经济融入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的首要层面,是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体系的物质基础和发展前提。尽管多数农业转移人口已在城镇就业,但他们在职业、收入以及社会福利等方面与城市市民有着较大差距。文章针对农业转移人口经济融入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从城镇产业发展、制度建设、成本分摊以及人口素质提升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流动也逐渐频繁起来,外来的流动人口成为了城市人口的一部分,并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的关系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本文从宏观方面分析了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并提出了协调流动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新经济》2021,(2):88-91
厦边社区地处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西南部,东邻厦岗社区,西接虎门镇,S358省道贯穿而过,总面积约4.7平方公里,由厦边、沙边、坳头三个居民小组组成.社区本地户籍人口2800多人,外来务工人口约6万人.近年来,厦边社区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