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记得住乡愁”是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居民和游客视角,以苏南传统村落为案例地,探讨乡愁的时间特征。结果表明:(1)乡愁主体方面:相对暂居村落的外来人口,三代以上的世代居民对家乡乡愁情感更加强烈;出生在1950—1959和1960—1978年间的这两代游客较多成长在乡村,乡愁文化感知相对更高;离开家乡在外工作生活时间越长的游客在传统村落旅游时,其乡愁情感和乡愁记忆比起未离开家乡或离开家乡较短的人更加强烈。(2)乡愁触点方面:触发居民和游客乡愁的季节集中在秋天和冬天,天气集中在下雨和落雪时,时辰集中在深夜和傍晚时,节庆集中在春节、中秋节、清明节和家乡特有节日,假日主要集中在周末、寒假和“十一”国庆假期。(3)乡愁记忆方面:主客乡愁记忆都主要集中在童年,其次是青少年,最后是成年和老年;游客产生乡愁的频率比居民频率相对高。(4)乡愁载体回忆顺序:主客乡愁载体都会提到“家”和“乡”相关场所和空间,其回忆的顺序是家人、家、家乡和国家。文章最后总结了乡愁旅游开发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游客价值感知是形塑其旅游实践过程中遗产认同的重要因素,研究游客价值感知对遗产认同的作用机理,有利于指导遗产意义的再生产,充分发挥遗产在当代的功能。文章以世界文化遗产地永顺老司城为案例,以访谈文本和网络评论游记为资料,应用内容分析法和扎根理论探讨游客价值感知对遗产认同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游客价值感知多元表征由土司遗址价值感知、民族交往价值感知、整体形象价值感知、旅游符号价值感知、土司制度价值感知和土司事迹价值感知组成;(2)游客在文化遗产地价值感知过程中通过动机驱使、具身感知、情感湍流、认知升华等生成遗产认同;(3)遗产认同包含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等,是文化遗产地主客互动建构的结果;(4)游客价值感知对遗产认同的作用实质就是表征与非表征统一的过程,由此完整刻画遗产认同的意义。该研究加强了旅游情境下价值感知和遗产认同的理论联结。  相似文献   

3.
基于城市记忆的视角,文章选取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作为典型个案,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采用数理统计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文化旅游地游后感知维度分异特征和机理。结果表明:主客双方对物质要素的游后感知维度呈现相似性递减特征,究其原因,城市化进程中的现代元素有机融入、建筑景观的价值弥足珍贵、自我"造血"和外来"补给"功能的匮乏以及单一静态的陈列展示方式都是其主导因素。但是,对非物质要素的游后感知维度存在层级差异,而非遗传承载体和方式的弱化、地方传统美食颇具特色、经济利益驱动下的文化涵化进程加快以及街巷生活环境遭受"挤压"和"形变"都是其主导诱因。尊重历史,传承记忆,文化旅游地的城市记忆功能保护和传承,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4.
传统节庆是目的地传统文化的符号,承载着当地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部分学者研究传统节庆对当地居民地方依恋的影响,但很少有学者关注传统节庆对旅游者地方依恋和行为意向的影响。文章以广州迎春花市为例,在收集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分析和探究传统节庆、旅游者地方依恋和行为意向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传统节庆对游客的行为意向以及地方依恋的两个维度——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均对游客行为意向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并在传统节庆和游客行为意向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文章的结论有助于丰富地方依恋理论,并为目的地旅游管理部门建构传统节庆的地方认同以及建立游客对目的地的地方依赖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辉  徐红罡 《旅游学刊》2023,(6):122-135
游客体验到的旅游目的地环境因素对其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情感联结有重要的影响。该研究提出旅游体验场景的概念,并实证考察其物理维度、社会维度、社会象征维度、自然维度以及目的地熟悉度对游客地方依恋的影响。研究以丽江为例,采用问卷调研法,收集到422份有效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模型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旅游体验场景的社会象征要素和自然要素对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物理要素对地方认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地方依赖的影响不显著。社会要素对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的影响均不显著。目的地熟悉度对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旅游体验场景和目的地熟悉度的交互项对地方依恋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总结了管理启示,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运用Python爬取携程网关于河南省开封市的游记,随后利用ROST CM6软件对游记进行分析,从认知形象分析、情感形象分析、整体感知形象分析三个维度分析了开封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并将研究结果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得出了以下结论:一是在认知形象上,游客对开封的基本认知以人文类别旅游景区为主;二是在情感形象上,游客对开封的积极情感认知主要集中在旅游吸引物、人文历史、旅游演艺、旅游美食、旅游住宿这些维度,对开封的消极情感认知主要集中在旅游交通方面;三是在整体感知形象上,游客对开封的核心形象可以定义为“以宋文化为代表的文化古都”。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地品牌个性与游客忠诚:以场所依赖为中介变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春晖  白凯 《旅游学刊》2011,26(2):49-57
文章以西安市长安区"农家乐"为例,实证分析乡村旅游地品牌个性与游客忠诚的关系,并探讨场所依赖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乡村旅游地品牌个性中的实惠、喜悦、闲适、健康和逃逸5个维度对场所依赖(包括场所依靠和场所认同)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对游客忠诚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的仅有实惠和闲适两个维度;(2)场所依靠和场所认同在实惠维度与游客忠诚关系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而在闲适维度与游客忠诚关系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3)场所认同在实惠与游客忠诚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它在闲适与游客忠诚关系间的中介作用都是相对较大的,而场所依靠在实惠与游客忠诚及闲适与游客忠诚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
<正>红色文化遗产是发展红色旅游的有效载体,是一种独特的综合性旅游资源。伴随数字赋能沉浸式红色文旅,沉浸式体验为红色文化遗产活化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文章为探究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对红色文化遗产的文化感知,基于心流理论及沉浸式体验应用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游客的体验目的、体验工具及体验任务,使用用户体验地图提炼游客触点,从感官体验、个体认知、交互参与及情感记忆层面提出红色文化遗产旅游的沉浸式体验设计策略,试图引导游客在红色文化遗产沉浸式体验中聚焦文化感知,进行文化符号解码和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芜湖市方特欢乐世界为例,探讨了城市居民对大型主题公园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结果表明:(1)芜湖市居民对大型主题公园旅游影响的感知可分为“社会失序和环境恶化”、“地方认同和思想开放”、“经济获益和区域发展”、“城市美化和景观塑造”、“经济成本提高”、“形象提升和名声扩大”6个维度;(2)总体上看,芜湖市居民对于方特欢乐世界项目带来的正面影响有着积极感知,同时对其社会和环境负面影响尚未感知,而对其引发的生活和经济负面影响也开始关注;(3)不同人口学特征的芜湖市居民对方特的旅游影响均存在着一定的感知差异,居民对大型主题公园旅游影响感知在时空上存在差异;(4)芜湖市居民对方特的进一步发展表现出十分积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正>地方景观能够使人们对该地形成文化认同,是地方感知和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赣南客家民俗文化种类繁多,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外来文化大量涌入,导致赣南客家传统民俗文化日渐衰落。基于此,对赣南客家旅游民俗景观感知进行研究,增强游客对客家民俗文化的地方认同,对赣南的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游客乡村旅游质量感知是指游客在乡村旅游产品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对质量属性表现的综合评价。本文选择新疆昌吉州杜氏农民为实证研究对象,以游客感知理论为基础,通过访谈和游客问卷调查获得第一手数据资料,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运用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验证了新疆城郊型乡村农庄旅游质量的游客感知主要表现在外部综合形象、核心吸引资源、接待服务态度与质量、农庄旅游基础设施4个层面。游客的收入水平、家庭所在地及性别条件对感知水平有影响。通过中西部乡村旅游六要素的游客感知质量的对比研究,发现经济发展状况及乡村旅游开发形式对乡村旅游质量感知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娟  丁宣文 《旅游学刊》2023,(8):110-121
作为世界重要出境游客源国,少有研究对中国出境游客的海岛目的地情感特征及其形成路径开展深入探讨。文章基于品牌格式塔模型,以巴厘岛、冲绳等8个境外海岛18.97万条中国游客在线评论为样本,利用关键词分析、情感挖掘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等方法,分析游客情感的影响因素与组态路径。研究发现:(1)在品牌格式塔故事、利益相关者、环境和体验4个维度中,所有单要素均不能构成游客情感的充要条件,必须通过条件组合发挥作用;(2)总体情感异质性分析表明,涉及3个不同维度要素的综合作用对游客情感的影响更加显著;(3)海岛间游客情感前因条件组态存在共性和差异,8个海岛形成的31条组态可划分为4大类组合路径,产品及服务质量、物理环境发挥核心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从东道主凝视的视角着重探讨了旅游目的地居民对中西方背包游客的不同认知,强调东道主在主客交往时及其对游客的认知有其自身观点,且该立场深受中西方文化间不平等权力关系的影响.研究以丽江为案例点,发现丽江当地居民认为背包旅游者群体主要来自欧美国家,具有强烈的西方文化烙印.国内背包游客群体大多不被认同,更多情况下只被认为是在追随西方背包旅游者.在旅游行为上,西方背包游客相对强烈的探险意识以及对当地传统文化原真体验的追求令目的地居民肃然起敬,从而被认为是真正的背包旅游者.而国内背包游客在这两点上的表现常被当地居民诟病,从而强化了这些游客只是作为“跟风者”的印象.相比于国内背包旅游者,西方背包游客同样被认为由于受过西方文化良好的教育而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十分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文章认为,丽江当地居民对中西方背包游客的感知一定程度上是对这两个游客群体发展状态和旅游行为现实的映射,但更受到中西方文化间不平等权力关系的深刻影响.然而对于中西文化间的不平等权力关系,丽江当地居民并非照单全收.当他们捕捉到体现西方背包游客对当地“居高临下”态度的视觉符号时(如拍摄脏乱的垃圾桶,闯入当地居民家里等),一种反感情绪会被激发.而这样的情绪却正好体现了当前我国中西方文化碰撞过程中的不平等权利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杜宗斌  苏勤  姜辽 《旅游学刊》2013,28(6):65-74
社区归属感侧重研究居民对本地域社区和人群集合体的认同、喜爱和依恋等心理感觉,关注旅游地居民社区归属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旅游情景下的社区归属感研究较少。文章通过文献梳理社区归属感与其相关结果变量的关系,构建乡村旅游地居民社区归属感结构模型,以浙江安吉乡村旅游地为例,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探讨旅游情景下社区归属感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地方依恋、旅游感知、社区参与、居民满意度及旅游获益是乡村旅游地居民社区归属感的5个主要维度,社区归属感对它们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路径系数在0.130~0.728,t值介于5.936~9.215,显著性概率p均小于0.001,所建理论模型成立,拓宽了社区归属感理论框架。培育乡村旅游地居民社区归属感有助于提高居民社区参与程度,增加旅游地居民正面旅游感知,促进居民积极支持旅游发展,利于乡村旅游地社区实施科学的人本管理。  相似文献   

15.
张敏  吴咏梅 《西部旅游》2022,(11):26-28
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是旅游地地方感的重要内容。旅游地地方感主要包括地方客观特征和主观认知,这两个方面一般来源于游客对地方的感观情感。文章通过分析地方感的构成要素与游客认知,探讨旅游地地方感的内涵,尝试构建游客地方感认知评价指标体系,为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提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世界遗产地是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挖掘国外游客的世界遗产目的地形象认知,有助于实现旅游的跨文化交流功能和目的地的国际化发展。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为案例地,通过获取TripAdvisor网站的评论数据,从主题词、语义网络、句子情感等粒度角度,展开国外游客对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的形象认知研究。结果表明:(1)国外游客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知包括整体形象、语义网络形象和情感形象3个维度,遗产景区的跨文化交流得到实现,积极情感占据主导,表达了国外游客对苏州园林的喜爱和满意程度。(2)国外游客主要关注到世界文化遗产的景观、体验、空间符号和服务等方面,同时关注敏感度存在差异,呈现出体验>景观>服务>空间符号的特征。(3)核心吸引物差异会导致国外游客对世界文化遗产构建的认知网络差异。  相似文献   

17.
地方认同理论是人文地理学和环境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视角之一,近年来,随着旅游的不断深入发展,地方认同逐渐被旅游人类学的学者所重视。但目前大部分学者以游客为研究对象,却忽略掉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感知与态度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地方认同理论则为研究本地居民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供了理论支撑。以俊巴渔村的居民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得出影响俊巴渔村当地居民地方认同的因素,进而为增强本地居民自豪感、保持本村寨特色、促进社会和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生态节事活动的成功举办与形象传播对建设生态城市、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具有重要意义。以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为案例,基于"投射形象-感知形象"的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对应分析、成分分析方法,评估了典型生态节事活动的形象投射与感知差异。研究发现:(1)北京世园会形象可以划分为旅游吸引物、环境与地方氛围、设施与服务、旅游体验4个维度。(2)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仅在旅游吸引物维度方向差异小,在环境与地方氛围、设施与服务、旅游体验维度方向差异大。(3)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在旅游体验、环境与地方氛围维度上成分差异大;在旅游吸引物和设施与服务维度,投射形象内部存在明显分异,反映在官方微博的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成分差异大,设施与服务维度官方公众号的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成分差异大。(4)北京世园会努力建构的绿色生态的环境与地方氛围在游客感知层面接受度较差,核心原因是供需两侧的目标、需求与策略的不匹配。本研究对北京世园会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的方向差异与成分差异进行了重点分析,揭示了其在不同主题维度的区别化特征。这有助于促进生态节事活动的科学化、精细化评估,为其形象传播效果提升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王学典  肖静 《西部旅游》2023,(12):46-49
<正>文章主要对广西大新明仕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域——明仕田园的旅游形象感知进行研究,以“明仕田园”为特征词在携程旅行平台进行检索,并使用八爪鱼软件爬取游客在线评论,由此获得网络评价文本数据,通过使用ROST CM6.0软件,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分别对网络评价文本数据进行词频分析、社会语义网络分析以及情感分析。研究发现:第一,明仕田园旅游形象感知要素可划分为四个维度,分别为旅游资源、旅游特色要素、旅游设施及服务、旅游体验及评价,自然景观与互动体验项目是其核心吸引物;第二,游客对明仕田园影视剧要素感知度较高,明仕田园影视剧资源独具特色,有利于化解桂林遮蔽明仕田园旅游形象的问题;第三,游客对明仕田园的评价总体情感倾向为正面,并且正面情绪倾向评价数量大约是负面情绪倾向评价的2倍,负面情绪倾向评价占比相对较高,同时存在一定比例的中性情绪。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综合地方依恋、游客满意及环境责任行为理论,构建了地方依恋、游客满意与游客环境责任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模型。实证研究表明:(1)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均直接影响游客满意;(2)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均直接影响游客环境责任行为;(3)游客满意直接影响游客环境责任行为;(4)游客满意在地方依恋各维度与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关系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5)游客满意在地方依赖与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6)游客满意在地方认同与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关系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