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2008-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分析法研究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趋势.结果表明:当前中国普惠金融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大多数省份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处于勉强协调或中度协调,两个系统的协调状态主要表现为普惠金融相对滞后;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存在较大区域差异,地区相对差异和地区绝对差异都随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推进而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2.
医疗保障是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制度安排。基于2010—2021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探究我国医疗保障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其分布动态演进规律,结果显示:我国医疗保障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2020—2021年略有下降,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格局;各省份医疗保障的可及性水平、公平性水平、可持续性水平存在差异;医疗保障水平的地区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并呈逐步变小的态势;东部地区内部医疗保障水平的绝对差异在变大,其他三大区域内部的绝对差异逐渐变小,且四大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极化现象。基于此,提出补齐重点地区医疗保障短板,统筹做好医疗保障资源城乡分配,推动地区间医疗保障水平协同提升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巩艳红  宋子文 《现代金融》2023,(3):11-20+10
在对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丰富内涵理解的基础上,构建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三大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对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协调发展综合指数表现突出,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也取得了相对较快的增长;且数字经济综合指数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增长趋势大体上保持一致,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呈现出平稳的发展趋势。(2)2011-2020年,我国各省份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出快速上升的发展趋势,且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性。(3)从动态空间面板回归结果来看,当期耦合协调水平、相邻省份耦合协调水平以及相邻省份上一期耦合协调水平都会影响下一时期的耦合协调水平,即存在着“叠加效应”和“学习和模仿效应”。(4)从空间效应的分解结果来看,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政府供给水平和创新水平等均是影响综合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佘凡  王小兵 《浙江金融》2023,(12):13-24
制造业与数字经济协同发展带来产业运行效率的提升以及生产方式的转变,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基于此,本文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水平,并结合耦合协调模型、障碍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莫兰指数探究二者耦合关系及其区域间差异、差异来源和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数字经济水平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态势,但其耦合水平以勉强耦合和初级耦合为主,且表现出“东高西低”“沿海高于内陆”的不均衡空间特征;(2)互联网普及率、移动互联网用户数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及外资开放度、创新贡献度是制约各省份耦合协调度的关键因素;(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逐渐减小,区间差异是其主要来源;(4)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并呈现出一定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5.
数字普惠金融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征信体系数据集中优势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了新机遇,研究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作用关系,对我国乡村产业发展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实现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论文选取2011-2020年度31个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测度了农村产业融合指数及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耦合协调度,综合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解析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增速明显,但省级差异较为突出;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耦合协调度逐步好转,但总体耦合协调度较低,省际差异较大,发展不够均衡;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的差异与超变密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间差异对其影响在减弱,超变密度对其差异的影响在增强;我国31省市区域间两者耦合协调度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有缩小趋势,两极分化态势显著;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效应和空间相关特征,东部地区优于中西部地区。基于上述结论,分别从数字普惠金融的均衡发展、农村产业融合策略、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耦合联动机制以及区域发展协同作用等角度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6—202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建立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熵值法的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二者协调关系及空间演变差异。结果表明:(1)我国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耦合协调关系;(2)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期内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且东、中、西部、东北地区四个区域耦合协调度差异性明显;(3)2006年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等级呈现“八良二十中三初”的空间格局,2020年耦合协调水平等级呈现“两优九良二十中”的空间格局。提出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互动、精准制定二者协调发展施政策略和提升路径、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从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不同收入水平两个角度,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个方面,定量研究中国经济发展对基本医疗保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发展对基本医疗保险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受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收入组和城乡之间存在差异等影响,经济与基本医疗保险的持续协调发展存在一定的阻碍。我国应建立经济发展与基本医疗保险发展相协调的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对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人群的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11—2020年作为研究区间,以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数字经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展开了测度分析,借助测度结果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检验数字经济对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最后根据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省份进行分组,分析不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异质性分析来看,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中等地区对农业高质量发展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基于实证结果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助推农业智慧转型发展、加强科技创新配套机制、政策助推引进技术和人才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收敛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11—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测算我国28个省份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基于测算结果分析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收敛性。结果表明: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全国及区域层面上均呈现收敛性特征,东部地区收敛速度最慢、中部地区最快。同时进一步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借助条件收敛模型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收敛效应。总体表明:无论是从全国层面还是从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来看,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高了全国及东部、中部、西部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收敛速度,有利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双碳”目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在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是否也能促进我国区域碳减排?文章选取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人才聚集为中介变量,运用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区域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降低我国区域碳排放,且作用机制分析显示,人才聚集是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我国区域碳减排的重要机制;从不同区域来看,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促进我国东部、中部地区降低碳排放,而对西部地区碳排放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道路是乡村振兴的新方向,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是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采用(异质性系数)空间杜宾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促进了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乡村振兴,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第二,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增长极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促进乡村振兴。第三,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在不同的空间范围内有所差异,空间溢出具有边界效应和地理衰减特征,空间溢出效应最强的作用距离为200—300km,衰减边界为1500km。第四,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和省域异质性。中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产生正向空间溢出,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没有明显的空间溢出。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而中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的乡村振兴没有明显影响。中西部地区各省份数字经济对邻近省份乡村振兴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强于东部地区各省份。  相似文献   

12.
金融科技创新对于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研究金融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间接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创新不仅能直接促进本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具有正向空间溢出,对邻近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渐进、动态的长期影响。中介效应和异质性检验表明,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是金融科技创新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机制。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地区,金融科技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均明显高于非试点地区。因此,要优化金融科技业态空间布局,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降低金融服务门槛,拓宽产业融资渠道,为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关键引擎。选取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为样本,深度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的影响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激发农村创业活跃度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两条传导途径间接驱动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和信息化程度较高地区更为显著。对此,未来应建立健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体系、多角度深挖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潜能、制定差异化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战略,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能通过提高农村人力资本与就业水平发挥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地区异质性,表现为在东部地区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在中西部地区没有显著影响。门槛效应检验发现,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城镇化的单一门槛。最后,本文提出要提升普惠金融发展质量、提高农村人力资本与就业水平、适当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加快城镇化进程等建议,以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助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5.
金融创新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准则。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形成的新的金融业态,能否发挥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备受关注。本文基于中国境内31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的实体经济发展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居民消费显著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分位数回归检验发现,在实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助推作用更强。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传统金融发展程度、城镇化水平较低地区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更强,对实体经济整体、主体和核心部分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金融监管和规范性措施有助于更好发挥其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上升趋势明显,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慢;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耦合度总体提高,主要处于颉颃阶段;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协调度方面,大部分省份经历了由低度协调转变为中度协调转变,最终达到高级协调阶段的过程。此外,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水平,以及二者之间的耦合度、协调度,均是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了对中西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给予政策扶持、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技术效率的提升作用和加强区域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徐强 《保险研究》2012,(12):116-123
利用2011年对全国4个省份1 600余份问卷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公众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态度以及影响因素。总体来看,公众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持肯定态度。具体研究发现,个体特征层面的文化程度显著影响公众对医疗保险制度的态度,文化程度越高,越倾向于对制度持肯定态度;社会特征层面的户口类型以及所在区位显著影响公众对医疗保险制度的态度,农业户口及中西部地区人群更倾向于对制度持肯定态度;制度层面的报销比例及减负能力显著影响公众对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态度,制度的报销比例越高,减负能力越强,公众越倾向于对制度持满意态度。  相似文献   

18.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研究数字经济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机制,基于2011-2020年中国的省份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二者之间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的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分别通过制度创新、产业升级、消费升级三条路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区域异质性,主要体现在对东中西部地区的驱动效果有所不同。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完善制度创新体系、推动数字经济赋能赋智及深化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渗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肖宏伟 《保险研究》2012,(12):101-115
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从不同区域人口、就业、卫生等社会发展的角度,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个方面,定量研究了中国社会发展对基本医疗保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社会发展对基本医疗保险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受地区人口、就业、卫生等社会发展不平衡影响,社会与基本医疗保险的持续协调发展存在一定的阻碍。我国应建立社会发展与基本医疗保险发展相协调的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对基层、农村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医疗服务机构的财政投入,同时需预防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1997—2019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我国金融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性。实证研究结果认为,我国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作用,在不同分位数水平下,其增长程度存在着差异性。就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而言,金融发展水平对东部地区经济处于低分位点省份的影响程度较大,而对于中部地区经济位于高分位点的省份影响程度较大,对西部地区经济整体有着显著的影响。基于此,提出实施金融发展的区域化战略、重视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协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