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0年步入老龄社会以来,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并呈现老年人口高龄化、空巢化趋势,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量急剧增加。我国高度重视人口高龄化问题,"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十二五"时期老年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按照《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十二五"期间将"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健全"。据此,本文研究了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现状,中国养老服务的财税政策现状,提出了促进中国养老服务发展的重点财税政策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将贫困老人划分为经济贫困、能力贫困和精神贫困三种类型,并以南京市为例,分析贫困老人可获得的养老服务政策。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划分贫困老年人的标准已不能适应老年人的现实状况,养老服务支持政策的主要受益群体已发生变化,能力、精神贫困老年人更易陷入养老的弱势困境;老年人可获得的养老服务支持偏重于日常生活照料服务支持,精神支持空白,且服务水平较低;老年人对政策落实的结果不满意,政策执行效果弱。本文建议:应依据可行能力理论,重新划分贫困老人的类型,并实施养老服务分类支持;还应结合公共财政能力,及时调整政策支持的方向和力度,瞄准老年人需要,最大化满足各类贫困老年人的服务需要;同时加强过程管理和监督,提升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3.
合理选择和使用政策工具有助于实现证券投资基金监管的政策目标。文章运用文本分析法,通过构建“政策工具-政策目标-政策力度”的三维分析框架,对1997—2022年颁布的与证券投资基金监管相关的政策文本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以强制型政策工具使用为主,且各政策工具子类型主次分布明显,政策工具整体分布表现出“审慎”的监管态度;政策目标分布较均衡,政策工具分布结构受政策目标的影响,表现出“重强制、轻激励”的结构特征;政策总效力随着政策数量增加而不断提高,政策发布主体涉及较广泛,但以单部门发文为主,部门联合发文力度不够,部门间政策协同有待提升。综上,文章提出以下建议:适当调整政策工具使用结构,加强信息型和激励型政策工具的组合使用,不断增强政策拉力;提高政策工具与政策效力的契合性,从“协调性”“多元性”“长期性”三个层面实现政策工具、政策目标和政策力度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空巢化和高龄化趋势凸显,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子女数量的减少,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区老人养老的需求。如何以社区为依托和载体,使之承担和发挥其养老服务功能,成为理论和实践上需要迫切研究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社会支持理论和关键绩效指标模型理论,采用德尔菲法,构建社区养老服务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赋予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结合西安市调查数据,得出社区养老服务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结果,依此提出改善社区环境、以需求为导向提供多元化服务、建立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瑞典作为斯堪的纳维亚福利体系的代表国家之一,其养老服务体系被打上了平等主义文化的烙印。瑞典平等主义文化的形成得益于土地改革、贸易联盟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等一系列事件。受到平等主义文化的影响,瑞典养老服务体系的演进分为四个阶段:1918年以前,瑞典以家庭养老服务为主,政府只为贫困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1918—1949年,以老年之家为代表的机构养老服务为主,覆盖全体老年人;1950—1989年,居家养老服务成为瑞典最主要的养老服务方式;1990年至今,“消费者选择”提升了瑞典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政府成为养老服务的唯一责任主体。瑞典基于平等主义文化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经验为我国带来以下启示:大力推进城乡养老服务设施与养老服务津贴的全覆盖;以服务质量为导向推动养老服务供给侧竞争;创造平等的就业环境,为养老服务提供人员保障;充分发挥第三方组织在养老服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供应链主体维度,运用扎根理论构建养老服务供应链风险识别框架。结果表明:来源于政府、集成商、提供商和老年人不同主体的政策风险、流动性风险、供给风险、管理风险与信任风险是养老供应链面临的主要风险。鉴此,政府应提供资金支持,缓解企业运营压力;规范老年照料劳工市场,解决“护工荒”难题;加快建立养老服务标准,提高老人信任度与满意度;加强集成商的核心竞争优势,维护养老服务供应链稳定;完善提供商准入机制和监督机制,从源头为服务质量把关。  相似文献   

7.
在人口老龄化快速增长背景下,现有的财税政策很难有效推进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研究通过实证分析财税政策对养老服务产业的影响,提出目前我国财税政策在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方面存在投入少,政府购买范围单一,税收优惠不平等,融资优惠少的问题,进而提出增加政府投资额,完善政府购买制度,优化现有税收政策,创新养老产业融资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凸显。机构养老的“补充”地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养老服务的实际需求。民间资本在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激励下,正越来越多地投入到社会养老服务提供中。但民间资本在参与养老服务提供的过程中面临一系列制度和政策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其参与养老服务提供的积极性。本文在对内蒙古部分民办养老机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养育子女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为了老有所养。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变迁的加速,农村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已同社会现实明显不相适应。因此,引导农民改变养老观念是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本文以邵阳市"新农保"改革试点收益对象为调研主体,调查研究国家养老政策的改变对当地农民养老观念的影响,旨在探讨农村养老观念的改变对于建立和健全现代化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养育子女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为了老有所养.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变迁的加速,农村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已同社会现实明显不相适应.因此,引导农民改变养老观念是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本文以邵阳市“新农保”改革试点收益对象为调研主体,调查研究国家养老政策的改变对当地农民养老观念的影响,旨在探讨农村养老观念的改变对于建立和健全现代化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梳理北京市养老服务的相关政策,基于中心城区基层老龄部门的调查,文章从公共政策视角分析了北京市养老服务政策基层实践的困境,主要包括养老服务政策供给与实践需求存在对接偏差、政策执行主体存在应然与实然的多维困境、政府与市场在养老服务供给的职责边界待厘清等三类问题。由此,本文建议:政府应理顺政策框架,增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政策信息沟通机制;政策制定要兼顾规范性、差异性与连续性;应强化领导,高位推动,促进养老服务政策的综合协调与组织;应进一步协调基层老龄办工作人员的数量,并提升其服务水平,促进养老服务人员发展;应明晰政府与市场在养老服务供给中的边界。  相似文献   

12.
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对影响中国养老护理员数量的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从定量角度给出中国养老护理员数量影响关联因子的关联序。结果表明,与中国养老护理员数量关联度最高的关联因子分别为养老服务床位数、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基于研究结论,应从注重多层次培训,拓宽劳动力供给渠道;建立健全人才培训体系,畅通劳动力就业路径;加强保障机制建设,提升劳动力待遇水平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养老压力促使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成为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存在体系建设两极分化;养老服务供求不匹配;机构过于封闭化;管理体系尚不健全等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了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应该着眼于养老服务体系系统化、信息化、专业化、制度化等方面,主要的政策措施包括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借力互联网+进行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发展分类化养老机构、完善人力资源系统、健全养老服务政策及法规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老龄服务需求日益增加,但养老服务人才供给严重不足。健康老龄产业和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培养,只有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才能保证老龄产业稳步发展,从而满足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应根据目前不同养老服务需求,结合养老服务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建立以生活照顾人才为主体、以医疗护理人才为支撑、以外联服务人才为依托、以机构管理人才为重点、以教育培训人才为保障、以政策投资人才为补充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专业化。针对我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需要从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层面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正进入加速人口老龄化阶段,对社会化养老服务项目的需求与日俱增。政府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出台了大量养老服务文件并加强了养老供给,但由于养老需求随现实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导致养老服务领域产生了供需不对称的问题,使我国养老服务效果不佳。本文对当前养老服务供需领域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养老需求的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提出了以社区养老为主体、以服务链理论为指导、明确政府定位等解决对策,以期进一步推动社会化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进而有效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6.
"以房养老"作为一种金融产品,目的在于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这种模式在我国推行一段时间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也没有起到解决我国养老难题的作用。出现这种现象说明对"以房养老"模式的推行风险与政策应对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本文阐述了"以房养老"模式的相关涵义,重点分析了"以房养老"模式推行风险与政策应对的内容,旨在为完善我国的养老机制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养老服务在主体、内容及管理等方面不断完善。通过对江苏省农村养老服务福利效能的ordinal回归分析发现,"服务资源安排"和"其他资源介入"等要素对农村养老服务的福利效能影响较大;"社区养老服务资源安排"等要素对农村养老服务的福利效能影响较小;"养老服务的程序化"等要素对农村养老服务的福利效能影响中等。因此,要在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互助式养老、开展农村社区养老、优化服务传递过程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其中关于养老事业发展的篇章论述和内容,在历次党中央全会的文件中是篇幅最长、内容最丰富、论述最系统的,为下一步养老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如何贯彻党中央关于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培育养老新业态,加强养老法律和政策的法治体系建设,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作为构建养老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加强养老机构保险法律政策研究制定,形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强大保障。  相似文献   

19.
数字技术赋能养老服务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手段。基于2012年1月至2023年11月间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收录有关数字技术赋能养老服务的CSSCI来源期刊论文,运用CiteSpace 6.1 R1,探究数字技术赋能养老服务研究的发文量趋势、作者与机构分布、研究热点、演进趋势,结果显示:发文量变化趋势与数字技术赋能养老服务领域政策演变的三个阶段相一致;发文作者之间、发文机构之间的研究相对独立,整体上没有形成广泛的合作网络和较强的合作关系;“智慧养老”是出现频次最高的一个关键词;研究主题集中于数字技术赋能养老服务的内涵、产业发展、风险及政策四个方面;“人工智能”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由此产生的伦理问题也受到关注。未来数字技术赋能养老服务研究应当坚持“以老为本”理念,夯实理论基础,加强针对微观主体的实证分析,促进跨机构、跨地域的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目前非营利组织发展尚不成熟的情况下,要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目标,关键在于鼓励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即要从养老服务公共品属性出发,调整政策定位,对民办养老机构实行分类、分层次的财税政策,缩小民办与公办、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机构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