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抵债资产的清收与处置是商业银行压降风险的关键,规范抵债资产管理,加快抵债资产处置进度对商业银行风险化解、稳健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调查正蓝旗两家地方法人银行机构抵债资产处置情况,分析当前地方法人银行机构抵债资产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资产管理公司作为负责管理、收购和处置各项资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自构建以来,资产处置的技术体制在不断的改变和创新。但因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资产管理公司的对资产的处置效率还处于较低水平,资产处置体制的改革应该结合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进行,本文分析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资产处置体制目前还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以提升资产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陈江涛 《财会学习》2018,(4):137-138,141
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的原则,市属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隶属于各市级相关部门,所以其管理既有高校管理的共性又具有市级事业单位管理的共性,在实际处置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和不足.本文以成都市某市属高校的资产处置为例,从市属高校国有资产处置的特点入手,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4.
浅谈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高校资产管理工作虽然得到长足进步,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学校资产被随意处置、闲置浪费、账实不符等现象还大量存在。如何改变高校资产管理现状,提高资产使用效益,防止高校资产流失,成为当前高校资产管理工作中需要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一、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学校资产被随意处置不少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偏重资产的购建和使用,忽视对资产的维护和管理,大量学校资产被随意处置,资产流失严重。一是资产保养和维护不善,被随意放置或过度使用,老化太  相似文献   

5.
王醒男 《金融论坛》2005,(9):32-35,41
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的生成机理及外部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抵债资产膨胀与拖延处置预示着银行体系内部不良债权的逐渐累积,并将导致商业银行对以物抵债手段的日趋依赖而影响其改革进度;商业银行长期存在的体制性内因及外部环境因素的约束,使其不具有抵债资产处置上的激励;抵债资产处置必须找到政府、企业及商业银行三者利益的结合点,而如何协调好与地方各级政府的关系已成为抵债资产处置的关键;抵债资产处置必须具有超前性,合理预期抵债资产的变现能力和设计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赵国伦 《投资与合作》2022,(11):109-111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系,提升自身管理水平,防范运营风险,达到预期改革目标。资产作为企业运营的基础,国有企业要想在当前环境下有序推进改革发展,需做好资产运营、处置等各项工作。但从实际情况看,虽然资产处置是资产管理的一环,但部分国有企业对其重视不足,存在资产处置效率不高、资产处置不合规等问题。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国有企业加强资产处置的意义,然后分析当前采用的处置方法,探讨资产处置现状,最后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国有企业提升资产处置质量和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对比研究发现,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有助于加快地方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但同时也存在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业务重合、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竞争优势不足、监管乏力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明确金融属性、完善法律法规、建全监管体系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倪剑 《上海金融》2015,(1):49-53
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是近期设立的从事金融不良资产批量处置业务的专门机构,其定位、股权结构、业务模式和监管制度安排与原有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认为,设立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是有序推进金融市场开放和金融不良资产处置业务市场化的积极尝试。本文着重分析了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背景、定位和运营机制,提出建立以合规监管为主、风险监管为辅的监管框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提高资产处置的透明度;并探索设立符合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实际的风险监管指标;充实、完善日常监管措施和工具。  相似文献   

9.
王醒男 《城市金融论坛》2005,10(9):32-35,41
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的生成机理及外部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抵债资产膨胀与拖延处置预示着银行体系内部不良债权的逐渐累积,并将导致商业银行对以物抵债手段的日趋依赖而影响其改革进度;商业银行长期存在的体制性内因及外部环境因素的约束,使其不具有抵债资产处置上的激励;抵债资产处置必须找到政府、企业及商业银行三者利益的结合点,而如何协调好与地方各级政府的关系已成为抵债资产处置的关键;抵债资产处置必须具有超前性,合理预期抵债资产的变现能力和设计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企生产技术的进步,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落后生产线上的资产逐步被处置,在依法授权的前提下处置国有资产工作逐步加大了力度.本文从实际案例中处置方的角度,结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相关规定,对国有资产处置过程中会计确认、计量,资产处置的处理和上述过程涉及的税务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1.
被撤销金融机构的资产处置一般是由监管当局牵头或委托地方政府组成清算组,由清算组或托管银行负责处置。资产处置包括债权回收中对债权的处置、收回资产的变现、以债权或已收回的资产抵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抵债资产处理的相关法规回顾 目前对抵债资产处理的热点问题一般集中在抵债资产的入账价值、减值准备的计提和抵债资产的变现处理上面.而目前国内针对抵债资产处置的各项规定存在相互矛盾的地方,使得实际操作有失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被撤销金融机构的资产处置一般是由监管当局牵头或委托地方政府组成清算组,由清算组或托管银行负责处置。资产处置包括债权回收中对债权的处置、收回资产的变现、以债权或已收回的资产抵偿债务等内容。在实践中,资产处置普遍存在清算组回收债权手段有限;已收回资产变现难、变现率不高:整个资产处置时间长,优良资产可能变为不良资产甚至损失等问题。本文将对资产处置的方式与资产损失的分摊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某资产拍卖网站2019年7月至2021年1月间的不良资产公开拍卖竞价处置数据,以成交率、溢价率、成交价和回收率作为处置成效指标,从价格、担保、处置机构和区域环境四个方面,实证研究了金融不良资产特征对处置成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竞拍门槛与折扣率会降低成交率和溢价率,但提高了回收率,担保能提高单户资产的处置成效.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单户资产处置成效不如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但组包资产处置成效更优.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成交率和成交价优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地区经济发展和中介服务水平总体有利于提高处置成效.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全面进行,撤并机构已是大势所向,机构撤并后的资产处置问题已提上紧迫的工作日程。为确保国有资产的完整,防止机构改革期间国有资产的流失,笔者就资产处置方式及处置收入等问题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金融业不良资产处置方法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产处置方式直接影响金融不良资产价值回收程度.政策性资产处置任务完成之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开始商业化经营,对资产处置方式创新产生了内在的要求;同时,市场环境的改善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为资产处置方式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本文在总结和借鉴国内资产管理公司传统处置方式及国外不良资产处置方法的基础上,对不良资产创新处置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吴英 《中国证券期货》2013,(6X):101-102
校企合作作为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重要途径,更是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现实选择。文章针对目前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校企合作组织架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技能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共建会计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分析了实现地方高校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出了"校企一体、互通共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自国有企业管理体系改革与发展以来,如何增强管理有效性、解决运营中存在的管理问题、规避运营风险、落实改革目标,都成为国有企业需探讨与解决管理体系改革的问题。其中,资产处置作为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亦需通过管理改革避免出现国有资产异常流失现象,为国有资产优化配置奠定基础。本文通过探析国有企业资产处置中的现存问题,以期提出应对措施并提高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持续深化的经济新常态下,金融类和非金融类不良资产供给仍将丰富和充沛,不良资产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同时,随着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和非持牌资产管理公司对市场份额的挤占,未来不良资产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通过分析当前不良资产市场的供需双方特点和竞争激增态势,探讨不良资产处置的主要模式,对资产管理公司开展不良资产处置业务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湖北省巴东县大支坪镇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收益的规范化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注重资产配置管理.通过进一步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加强新增资产配置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建立完善新增资产配置预算,并将其作为部门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存量资产和配置标准为依据,编制资产配置预算,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