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经济”被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作为未来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这表明数字经济已上升为国家重要战略,企业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大趋势。文章运用SWOT分析指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优劣势,探讨转型方向,并围绕企业战略、经营、管理、风控和文化等5个方面来展开,提出了数字化转型应沿着“数字化”“数智化”“数治化”路径逐步推进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在数字经济强劲增长的同时,数字技术非均质化扩散客观上形成了数字鸿沟,表现为“区域数字鸿沟”“企业数字鸿沟”和“群体数字鸿沟”三种类型。数字鸿沟的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痛点,将加剧区域发展不平衡、弱化企业创新动力、诱发代际沟通问题。为促进数字经济的红利被全民共享,建议进一步强化政府引领作用,分类施策弥合数字鸿沟: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注重专项人才培育;完善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支持体系,探索数字经济反垄断监管措施;重视数字公共品的均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产业等。  相似文献   

3.
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运行的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数字经济已深刻融入国民经济各领域,成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在新形势下,产业与数字技术和数字金融的融合更加紧密,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产业数字金融应运而生。顺应产业数字化发展大势,立足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商业银行在未来发展中需加快产业数字金融的探索步伐。因此本文探索产业数字化发展背景下金融需求变化,深入分析商业银行发展产业数字金融面临的难点,建立符合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的产业数字金融服务机制,明确产业数字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能力提升方向和改变路径,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一些困境,对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问题展开剖析。通过回顾数字经济概念内涵,来分析中小企业要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数字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如利用数字经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转变价值链生产方式、建立互利共赢得长远合作伙伴关系、以客户为中心的个性化服务、精确分析市场环境及定位。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理念引入财务领域,提高业财税融合能力,可以使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得到高质提升。本文以高职初级会计人员培育为视角,以专业变革发展为契机,融入数字化思维、提升“业财税融合”职业能力为目的,对数字化理念下会计能力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教学改革创新实施路径。在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的目标下,从数字理念创新、重建课程结构、实践环境融合入手,结合提升职业素养的内在因素,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管理型会计人才。  相似文献   

6.
农村数字金融体系建设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有利于缩小城乡间金融服务差距,为金融服务“三农”提供高效的系统支持与保障。目前,金融科技产业逐步发展成熟,充分运用技术创新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扩大农村金融服务半径,推动解决城乡金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农村金融数字化发展已被我国政府提升为重要改革内容,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数字金融的发展路径、作用、困境等,分析其中的主要发展矛盾,并提出当前工作阶段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为破解小微和“三农”融资难题提供有力支撑,也是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对乡村振兴的支持作用,从应用场景、数据收集、基础设施等方面梳理了数字普惠金融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商业银行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精准智能地开展数字合规建设,以推动合规治理,实现全面、主动的合规风险管理服务,促进自身合规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基于商业银行合规建设要求和数字经济时代背景,分析了商业银行面临的内外部现状,提出加强数字合规建设的重要意义,研究开展数字合规建设的架构和路径、建设数字合规平台的方法,以期实现实施数字合规的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9.
数字经济作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数字经济实施有效税收治理需要税收征管模式和征管技术的全面数字化。数字化技术为税收征管数字化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数字技术改变了原有经济业态,为税收治理增加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为了适应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微观经济变化,税收征管数字化是必然的趋势。应从中国式现代化角度分析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和当前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税收治理现代化视角,尝试构建多主体的“税收共治”新格局、优化税收数据管理组织模式、强化“以税咨政”、完善税务干部数据思维培训体系等实现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变革,数字化转型成为国内外学者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在区分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的术语“数据化”和“数字化”的基础上,凝炼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和概念,具体包含数字技术、转型范围、转型结果三个要素。进一步地,对构成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的主要数字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进行了阐述,探讨了这些数字技术的差异化特征和优势。同时,按照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阶段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衡量方法进行了分类讨论,发现年报文本分析法是目前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较为合理的一种方法。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前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是顺应当今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此外,疫情导致客户对“非接触式办理”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商业银行只有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方能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融资需求。本文深入分析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机遇,总结我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实践特征、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对如何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孙冲 《征信》2024,(2):38-45
社会责任不仅包含法律性义务,还包含道德性义务、政策性义务等。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的法律之治在动员个体履行社会责任上的效果有限。数字化信用治理可以成为社会责任的主要动员机制。数字化信用治理通过信用评级制度,以数字化的形式给予义务人的行为以整体性、概括性、动态性的评价,在国家与个人之间形成“国家—数字信用—义务人”的责任实现模式,以达到失序规制,体现“信用”内涵多样化和多元关联原则的正当性,以及责任承担家庭化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传媒视域     
《中国社会保障》2023,(11):14-15
<正>用心用力做好“数字帮扶”“数字帮扶”不能按一个模式“齐步走”。比如,高龄老人的需求侧重居家数字服务,残障人士则更需要带有身体辅助功能的产品。开展“数字帮扶”,必须精准把握各群体在不同场景下的真实诉求,提供多元多样的优质服务。在倡导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化应用的同时,也应适当保留“非数字化”的替代选项。提高数字生活的包容度,有助于让人们融入数字时代的步履更加从容。  相似文献   

14.
顺应“老龄化”“数字化”时代需要,扎实推进社保经办服务“适老化”改造,着力破解老年群体面临的“数字困境”,既是社保业务经办“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保经办机构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本质要求。近年来,各地社保经办机构认真按照人社部统一部署,狼抓“适老化”行动方案落地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由于“适老化”改造的顶层设计不够完善统一,标?隹体系存在缺失,服务供给不足,项目内容碎片、“数字鸿沟”弥合困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亟待创新方法和路径加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5.
孙宇  李百福 《征信》2024,(4):14-23
基于数字时代实施个人破产制度的现实需要、数字司法对于破产案件办理的改革要求、数字社会中的信用不可见风险,构建数字化个人破产信用评价机制已经成为支撑个人破产制度建立实施的重要内容。以“数据—算法—平台”三维结构为框架的数字化个人破产信用评价机制在通过信用数据采集、算法信用画像、平台联通应用得以实施的同时,面临着数据孤岛导致的非正义前见、算法黑箱引发的公信力危机、平台薄弱产生的应用性困境等问题。未来可以通过合作治理达成信用数据共享,依托可信算法实现信用评价公信,完善制度供给推动破产平台建设,以此驱动数字化个人破产信用评价机制更好、更有力地赋能社会信用体系和个人破产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发展中的技术效应和普惠效应,既有助于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居民消费,也有利于满足新发展格局下的新型消费需求。基于2011-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考虑政府和企业中介作用、人力资本调节作用的基础上,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推动居民消费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变化态势呈现倒“U”型,其中产业数字化的作用最为明显,在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更为显著。内在机制存在着“数字经济发展→政府财政增加、企业家精神提高→居民消费提质增效”的中介效应传导路径,且人力资本在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水平的非线性影响中存在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金融机构纷纷开启数字化“答卷”,重塑金融业生态和竞争格局。2021年,中国银行紧跟时代步伐,深度融入数字中国建设,加快推进集团全面数字化转型,科学制定了“数字中银+”金融科技规划并全面推进实施,在金融科技治理、企业级架构建设、数字金融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22年,中国银行将保持战略定力,稳中求进,紧密围绕既定部署,培育新动能,以重点突破带动数字化转型整体提升,为集团业务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相似文献   

1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数字人民币具有无中介、“松耦合+无网无电双离线”、零手续费、可控匿名、可编程等特征,从理论上说可以赋能乡村振兴,与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实现有机衔接。但现实中,数字人民币还处于试点阶段,制度法规体系还不健全,数字人民币在农村应用场景有限,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率低,城乡“数字鸿沟”仍然存在,这些因素决定了农村居民接受、使用数字人民币需要一个过程。下一步,要完善数字人民币制度设计,强化农业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人民币与乡村振兴各项政策的衔接;要合理选择数字人民币试点区域和场景,以农业农村重点人群和市场主体为拓展对象,采取激励措施引导农村居民使用数字人民币作为支付工具,提升数字人民币赋能乡村振兴的效能。  相似文献   

19.
数字征信的发展有助于降低授信成本和风险,纾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质量。基于全国首个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168家样本小微企业的问卷调查,探析数字征信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的特征事实和作用机理。为充分发挥数字征信的赋能作用,全方位服务小微企业融资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数字征信服务小微企业融资法律法规,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加大数字技术融合应用,探索构建数字征信“元宇宙”;加快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运用数字征信融资能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雷晓燕  沈艳  杨玲 《金融研究》2022,506(8):113-131
本文采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研究在我国数字化和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被诈骗情况的主要特征以及在不同维度的差异,并进一步挖掘其影响因素,探讨互联网使用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主要发现如下:第一,虽然经济条件较好的老年人群体更容易成为诈骗目标,但被诈骗者接触后,相对脆弱的老年人群体更容易实际受骗,高达30%的老人在被诈骗接触后会实际遭受损失;第二,本文构造的防骗能力指数显示,经济欠发达省份的老年人防骗能力明显更低;第三,互联网的使用同时具有“曝露效应”和“学习效应”;第四,个体认知能力以及当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是影响老年人是否实际被骗及损失大小的关键因素。最后,从异质性的角度看,使用数字技术的正面“学习效应”对信息相对匮乏的农村和女性老年人作用更大,超过了负面的“曝露效应”;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程度对女性老年人的助力作用更为明显,但在农村地区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