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关村》2008,(10):38-39
胡昭广1988年5月聘任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办公室第一任主任。他认为,试验区的重点在“试验”二字,试验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而创新包括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创新是试验区建立和发展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王思 《中关村》2009,(3):30-31
时光倒退20年,是张秀英第一次接触海淀园的时候。当时中关村还是酝酿发展的初期阶段,很多未知因素还在这块被称为“试验区”的地方存在,张秀英参加了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在北京市首次全员全社会的公开竞聘并成功入选,荣幸地成为了第一批“试验区”的工作者。当时,很多人是抱着自己的梦想和抱负来到这块土地上开始事业征程的,而张秀英不是,  相似文献   

3.
沙磊 《中关村》2010,(4):62-63
在王歌红看来,海淀区建设“首都科技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远期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金融中心。中期目标是到“十二五”末,建成全国性科技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4.
李金  王大禾 《中关村》2004,(5):56-59
作为中关村的急先锋,纪世瀛的办公室却不在中关村的核心地带,而是在上地开发区的交通要道附近。这里没有海龙、硅谷和太平洋那么喧闹,但是,有很多大公司的总部都在这里,这其中就有联想、用友等等国内知名的高科技企业。纪世瀛说,他自己是“胜利大逃亡”到了这里。他说,当年他在中关村像幽灵一样四处游荡,为中关村民营企业的发展披荆斩棘、东拼西杀、摇旗呐喊、开天辟地,如今,能找到这么一块风水宝地办公,他很满足了。媒体给他的冠以“中关村第一村民”的美名,他自己给自己的定位是中关村民营企业的马前卒、排头兵,是中关村的一员闯将。中关村有名的那句话:“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二十一世纪看中关村”就是纪世瀛原创提出的。  相似文献   

5.
勒川 《中关村》2008,(5):22-23
2008年,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迎来了成立20周年,同时也迎来了创新发展的春天。从1980年第一批科技人员下海,开创民营企业发展的先河,到20世纪80年代“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兴起与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的成立,  相似文献   

6.
李锦文 《中关村》2024,(3):124-125
<正>2019年,教育部遴选部分高校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以下简称“一站式”学生社区)改革试点,把“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深入进学生生活园区”列入当年工作要点。2022年教育部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把“实现对1000所左右高校有效覆盖”列入当年工作要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设置社区风采展示活动模块,从“党建引领”“三全育人”“平安社区”“智慧服务”等四个方面对各校的优秀案例进行展示,涉及一些具体措施和可借鉴的做法。笔者主要对“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现状进行概述,对西安工程大学建设现状进行分析,以期通过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相关优秀案例进行质性分析,为西安工程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7.
萧惑之 《中关村》2008,(5):94-97
题记我在《中关村》杂志“打工”已经有5个多年头,其间搬了5次家。虽说“树挪死人挪活”,可搬家确实很累人。今年3月的这次“乔迁”,我看到办公室的小侯和小贾两位可爱的“小女人”干着“大男人”的活,有些不落忍。当我伸手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时,  相似文献   

8.
从八十年代的“电子一条街”、“新技术开发试验区”起步,15年的时间内,中关村高科技企业创造了连续十几年年销售逾千亿的经济奇迹,创造了对北京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的奇迹,更创造了园区各项经济指标增长30%的奇迹……在“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神话变成现实的过程中,中关村向世人展示出一个“技术创造财富”全新概念。  相似文献   

9.
中关村     
《中关村》2005,(1):75-75
中关村是中国唯一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二十一世纪看中关村”。中关村的方向,就是中国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陈保华 《中关村》2008,(10):18-21
从白颐路到“电子一条街”,再到如今的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一区十园”,在这片充满活力和奇迹的土地上,经历改革和变迁、梦想与新生的洗礼,“中关村”已经成为“中国创新”的代名词;历经20年网云就、能国积累,“中关村”从一条街到试验区,从电脑城到科技园。中关村正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一场“中国的新革命”。  相似文献   

11.
吴炜 《中关村》2010,(1):42-43
北京山地生态科技研究所是北京市与国家科技部确立的“北京市生态修复科技试验区”和“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在哥本哈根会议落幕、全球低碳经济热潮渐起的今天,《中关村》杂志社采访了该所的所长助理、资源产业经济学博士生、同时兼为企业家(职务为华储物流董事长)的张子琴女士。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神五”飞天开创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历史,那么“神六”的成功,表明了中国航天事业在短短两年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可遗憾的是,同样是“神舟”事件营销,中国企业的表现却冰火两重天。当年“神五”飞天,蒙牛借“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事件创造了品牌快速成长的奇迹。而在这次“神六”事件营销  相似文献   

13.
马望峰 《中关村》2004,(1):74-74
某企业通过媒体宣称,当年的“汽车销量同比增长了45%”,并且是“连续三年高速增长,均在50%左右”。假如这家企业目前销售10000辆,按此增长比例向前类推,那么三年前的销量就应该是2900余辆。而当年实际报表的销量却是6000辆。两个数字相差之大,令人惊诧,真不知这些增长的销量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14.
傅正泰走出象牙塔的教育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午10点傅老在以前的海淀走读大学现今的北京城市学院四楼他那间简朴的办公室接待了我们。问了一下我的采访题目,便神清气爽地谈开了。两小时后我和我的同事离开了他的办公室,就在学校附近一个叫“马兰面馆”的店里叫了二碗拉面解决民生问题;去端凉菜的时候,我一眼看到了清瘦、微驼、稍黑的傅老,一手举着一块白薯、一边看着墙壁上的食谱。  相似文献   

15.
毛志成  CFP 《中关村》2006,(8):110-113
一有些以“名流”、“名家”、“名人”、“成功者”或“著名人士”为名目的杂志、辞典,约我写稿或收录了我的词条,我的心都曾甜蜜蜜、美滋滋过。好像人有了一点小名或大名,就成了世上的“人中之仙”,将来便有上天堂的资格而无下地狱的可能。当年我也曾有过此类幻觉,直到我年逾六旬已近“望七”之年时,才有了一点自知和自悟,随之也有了自我忏悔意识。要求伤害过我的人(尤其是在种种“运动”中频频整治过我的人)懂得忏悔,已经是不容易的事;要求我在一次又一次被“批判”、被“打倒”而事后终于脱离苦境之后做些自我忏悔,尤其更难,但我还是强…  相似文献   

16.
王文京 《中关村》2004,(9):25-27
中关村科技园区(前身为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自1988年建立以来,为北京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创立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了北京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高科技产业在北京经济及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作用,优化了北京的产业和经济结构,提高了首都的城市竞争力。中关村的高科技企业从八十年代中期创业以来,已经经历了两次大的创业阶段。八十年代以“体制创新”为核心的第一次创业和九十年代以“产业化建设”为核心的第二次创业。中关村高科技企业的再发展,现在必须走向以“国际化”为核心的第三次创业。与此同时,中关村高科技园区也要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千万别自己开车出去旅游”。9月26号有过切身体会的李继伟对办公室里准备“10.1黄金周”自驾车出游的同事说。  相似文献   

18.
李洪亚 《中关村》2022,(12):22-23
<正>期待在海淀这块宜居、更宜业的沃土上成就更多的企业,实现更多企业家及有志之士的梦想。2020年9月,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正式挂牌,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建设正式启动。作为北京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发力点,在“两区”建设的带动下,科技创新片区海淀组团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区块链等重点产业发展,集聚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及国家实验室、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高端型研发机构。  相似文献   

19.
方家平 《中关村》2007,(6):83-85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及一批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特区的政策普适化之后,为了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演进,我国尝试建立并发展“国家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目前已批准  相似文献   

20.
日前,国家“863”计划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办公室对外宣布:用友ERP通过了科技部863专家组严格评审,成为国家“863”计划新一代ERP系统的承担单位,并已正式签约。这标志着,作为中国ERP市场的领导厂商,用友公司继续领航中国ERP产业。 作为中国的科技兴国计划,“863”计划对于推动我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