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山 《金融纵横》2012,(9):35-39
客户一利润双导向营销模式需要商业银行根据顾客的需求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和新的服务,发掘新的利润空间。本文以国内A银行采取的客户一利润双导向营销模式为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这种营销模式能提高客户满意度和竞争力。同时,商业银行还需要以客户为中心实现全行营销,加强现代科技手段的营销,有针对性地对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2.
《现代金融》2013,(5):55-55
一是正确处理好维护客户和产品营销的关系。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以产品营销为重要手段,关注客户体验和需求,深入分析客户特点和需求,认真制定服务方案和营销策略,提高中高端客户的产品渗透率。二是通过分层服务提高对中高端客户的维护能力。抓住客户自身特点,充分挖掘各层级客户对金融资产收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需求,提高客户综合贡献度。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金融业务市场营销就是从满足客户的需求出发,通过市场调查和分析,细分房地产金融业务市场,选择目标客户,把满足客户需要和创造顾客放在第一位,把便利原则贯穿于营销的全过程,综合运用房地产金融产品、服务、利率、结算、推销等手段,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活动。开展房地产金融  相似文献   

4.
银行服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行服务营销是指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需求为目的,通过市场调查与市场细分,准确客户定位,创新产品开发与设计、制定服务价格策略,拓展服务营销渠道以及运用综合促销、分销等途径,把银行的各种服务销售给客户,以实现赢利的营销活动。  相似文献   

5.
一要加强团队建设,提高营销能力。加强营销技巧培训,优化营销人员结构层次,将具有证券、基金、保险等专业知识的营销人员充实到营销队伍中,为客户提供更专业、贴心的服务。二要锁定客户需求,提高产品创新水平。提高产品研发的市场响应度和客户密切度,细分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积极开发地区特色业务和行业特色业务,同时加大优质创新性产品的兼容性。三要健全管理体系,完善考核制度。设立专门的机构组织、推动、协调和管理中间业务,改善目前多头管理的局面,实施规范管理;建立合理的中间业务考核体系,以恰当的激励制度促进营销,充分调动员工营销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实施集团客户整体营销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集团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业务需求量大、需求品种覆盖面广,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强的特点,是商业银行长期、稳定的利润来源。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整体营销的理论与实践分析,提出了一整套商业银行实施集团客户整体营销的策略方案:主要包括建立总行、分行、支行联动的营销模式,构建以“客户经理部”为载体的网络化营销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考核体系和分配机制,实行集团授信的方式控制关联交易风险,借助网上银行为平台推广现金管理服务,加强融资产品创新及注重有效产品服务策略等。  相似文献   

7.
序言:随着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商品化,企业必须将客户智能作为一种可加以利用的资源,实现差异化和竞争优势。大部分营销组织已认识到,客户希望(或要求)企业将他们的关系向产品、部门、渠道及其他组织全面延伸。为满足这种需求,以客户为中心的3I营销模型为营销组织提供了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8.
李融 《金融博览》2010,(14):80-80
客户经理制是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多种需求,提高收益能力,运用现代营销手段,整合银行内外资源,以利润为目的,以客户为中心,以营销为手段而建立的高效服务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9.
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是银行在对客户需求进行认真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对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行全面整合,为满足客户需求而量身订做的金融解决方案,是一种顾问式或提案式的营销文书。提升客户经理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制作能力,有利于践行“三大一高”战略,提升客户营销和服务成效。  相似文献   

10.
序言:随着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商品化,企业必须将客户智能作为一种可加以利用的资源,实现差异化和竞争优势。大部分营销组织已认识到,客户希望(或要求)企业将他们的关系向产品、部门、渠道及其他组织全面延伸。为满足这种需求,以客户为中心的3I营销模型为营销组织提供了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1.
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通过了解客户需求,发现客户价值,发展有效市场战略,改善产品与服务,提高效率,增大销量,进而追求最大盈利的一种实践。目前的营销正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而信息技术为现代客户关系管理提供了强有力  相似文献   

12.
融智营销是指银行员工利用金融服务专业知识,对于未能有效满足的客户金融需求,提出解决方案的营销模式。该种营销模式需要遵循以下的原则:设身处地为客户着想、以沟通为桥梁、以产品为契机。  相似文献   

13.
高奇 《现代金融》2010,(4):48-48
一是建设个性化营销服务文化。在银行自有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前提下,建设好个性化的营销文化,树立独具特色的营销理念。二是尊重和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应该从客户的个性出发,为其提供所期盼、所需要、所满意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
媒体沟通渠道增多,产品和服务形成差异化的能力下降(商品化),新型交互式多媒体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策略的出现……随着营销复杂程度不断提高CMO急需更好的营销平台支持其更明智的决策,提高成功率。营销职责日益严格,CEO、CFO和利益相关方要求提高透明度并论证营销投入的投资回报。客户自主能力提高,左右营销组合要素并要求个性化对待(他们的满意度通过点击鼠标可影响数百万人)。这些因素是营销高管面临的挑战,需要围绕客户彻底改变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5.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为了应对日趋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一种创新的营销模式——组合营销在中国工商银行全行范围内提上了日程。组合营销的基础是被组合在一起的产品、服务等因素具有提升客户价值的互补效应或协同效应。组合营销既有利于银行整合内外资源,发挥综合业务优势,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客户忠诚度,又有利于客户获取更高价值,从而提升客户贡献度。从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出发,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常州分行从2005年10月对组合营销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常州分行“1 N”组合营销模式的创新之道。  相似文献   

16.
李锋 《现代金融》2008,(7):47-47
首先,人员配备要到位。形成个人客户经理、产品经理、专家组这样一个分层次的专业营销团队,根据客户需求为个人优质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其次,绩效考核要到位。以业绩考核为主,以市场分析、营销方案制定、产品创新建议为辅。第三,产品组合创新要到位。对现有的存款类、资产类、中间业务类、个人理财类产品进行整合,形成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不同的产品套餐组合,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第四,营销宣传要到位。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内银行业竞争的日趋白热化,优质个人客户已经成为各家银行的稀缺资源,特别是个人中高端客户已成为各家金融机构锁定的战略目标市场,银行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客户的竞争,谁赢得了更多的优质客户,谁就赢得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因此,早在2005年建设银行就率先提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而推进这项经营理念转变,就是要努力在业务经营管理等各方面,推进从以往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体制、方法和流程的转变。而事件式营销就是从客户营销服务的具体执行层面,推进“以客户为中心”理念的重要举措,目前已越来越得到各分行的重视和认同,这种以客户需求为驱动、基于数据分析的事件式营销模式,能更好地支持一线人员开展针对性营销和销售,效果已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18.
蒋鹰 《上海保险》2007,(10):46-46
9月,金盛人寿个人理财中心在上海开张迎客,开创了保险公司专为中高端客户提供专业私人理财服务的先河。理财顾问是金盛人寿专门为中高端客户服务的营销渠道模式,理财中心的专业理财顾问将根据每位客户的财务评估结果,为其度身定制客观、全面的保障和理财方案。目前的寿险销售模式主要是保险代理人模式。通常,保险代理人首先了解客户的保险预算,然后根据这个预算进行产品搭配。这种产品导向的销售形式,常常不能全面地考虑客户的真正需求。个别代理人甚至会根据产品销售的佣金进行推荐,使客户买了许多并不需要的产品,或者过度投保。近年来,一…  相似文献   

19.
差别化市场营销战略是迈克尔&;#183;波特竞争性营销战略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市场营销战略之一,其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手段、以价值最大化为目的,实质是根据客户的基本特征、金融需求财务状况以及对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程度和对银行的贡献度等要素。对客户实行分类管理和服务,通过差别化、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从而形成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市场营销与产品创新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强 《中国金融》2004,(5):47-48
对商业银行开展市场营销的建议。树立正确的营销理念,加强服务营销意识。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正确的营销理念,要认真研究了解客户的需求,重视客户的意见,站在客户的立场上开展营销工作。商业银行真正出售的产品是服务。存贷款、支付、理财等诸多业务的本质是服务。商业银行与客户相交换的并非是货币或其价值本身,商业客户为银行所支付的代价就是服务的代价。商业银行的根本利润来源是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