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为研究我国农村居民文化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根据1995—2013年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引入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与收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文化消费主要取决于居民的消费习惯与工资性收入。  相似文献   

2.
市场化程度对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宇 《价格月刊》2009,(5):55-56,62
选择我国1980年~2002年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和市场化指数两个变量,运用协整理论的有关方法对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与市场化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两个变量之间具有明显的协整关系,市场化指数与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且它们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表明.市场化指数变化是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而反之不成立.  相似文献   

3.
根据1978-2011的时间序列数据,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的协整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和实际消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消费对收入的长期弹性系数为0.9599,短期弹性系数是0.8396,因而,农村居民收入对消费影响显著。必须建立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广西1981至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的数据。根据ADF单位根检验、Engle-Granger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ECM)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广西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并在误差修正模型的基础上对广西2009和2010年城乡居民的消费情况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和短期的动态协整关系,居民收入是其消费情况的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5.
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江苏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协整理论研究,1980-2007年期间江苏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为二阶单整序列。但在整个期间,这两个时间序列不存在协整关系,而在1980-1991年,1992-2007年这两个阶段存在协整关系。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发现1980-1991年期间江苏农村居民消费几乎完美地调整到长期均衡途径,而在1992-2007年期间江苏农村居民消费在受到短期干扰后,只有约1/3调整到其长期均衡途径。  相似文献   

6.
刘阳 《中国市场》2010,(22):90-93
本文通过对1982—2005年湖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与消费的协整分析,发现农村居民的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同时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说明了误差修整系数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最后得出结论,要有效促进湖南农村消费市场,以拉动经济增长,必须靠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7.
选取了1985-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统计数据,详细分析了改革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及其构成的发展变化情况。并剔除价格因素,考察了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和消费的变化情况,引入虚拟变量,建立收入与消费的计量经济模型,进而利用协整分析方法,说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关系,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1978年~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消费对收入的长期弹性系数为0.9599,短期弹性系数是0.8396,因而农村居民收入对消费影响显著,必须建立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根据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ECM)理论,对1978—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进行协整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实际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在长期中,收入增长是制约居民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基于转移收入视角的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EG协整分析和G ranger因果检验方法,通过对收入和转移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转移收入不仅作为收入因素,而且作为非收入因素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产生正向影响。但基于税收返还制度的政府转移支付方式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还处于弱影响阶段。政府可改变转移支付方式,增加对农村居民的一般转移支付,增加转移支付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强度,扩大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四川省1978—2012年相关数据,以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四川省城镇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及政府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选取国内生产总值、公路里程和能源消费总量为影响汽车保有量的三主要因素,通过Eviews6.0进行ADF平稳性检验和Johansen协整检验得出了三因素与汽车保有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最后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得出了变量间的协整关系:公路里程增加1%,会使汽车保有量增长1.44%,能源消费提高1%会使LY减少0.036%,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会使汽车保有量增长0.358%。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广东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单位根检验,分析基尼系数与平均消费倾向之间关系,结果表明广东省收入差距已经超出合理范围,并对消费需求产生了负面影响。究其原因,是由于收入差距过大导致居民消费结构的断层以及预防性储蓄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浙江绍兴1 986-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结果表明人均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再通过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对长期均衡关系的短期动态调整,并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说明城镇居民消费是收入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通过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消费信贷制度等政策来促进城镇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15.
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广西房价和广西城乡收入差距为变量,对广西2001-2017年房价与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与协整的结果表明:广西房价与广西城乡收入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两者之间并无实际上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减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实证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协整理论对1978~2005年间宁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年度数据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结果表明,1978~2005年间宁夏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并对农村人均纯收入与农村人均消费支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之间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就1985—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支出的影响进行了解构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差距的扩大会进一步拉大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距;而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的增加则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基于凯恩斯消费理论,运用重庆市1985——2009年的数据,在对重庆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收入关系进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并得出了实证研究结果。结果发现:短期内,主要体现为农民实际收入对实际消费的影响作用;在长期,则主要体现为实际消费对实际收入的影响。因而,要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实现扩大内需目标,就要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9.
在考虑结构突变的情况下,引入虚拟变量,运用协整模型、误差修正模型对1978--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与收入、利率、不确定性因素问存在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均衡关系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长期来看,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略高于城镇居民;利率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分别表现为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大于农村。短期来看,收入的波动对于农村居民的影响程度稍大;利率的波动对农村居民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收入效应,而对于城镇居民影响不显著。收入不确定性的波动对城乡居民消费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1992~2011年的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和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数据,通过单根检验(ADF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的方法对以上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进口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互为因果关系,中国农产品进口是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加的原因。并在此结果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