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对外经贸研究》2001,(9):27-29
加拿大现行的反倾销、反补贴措施自1984年《特别进口措施法》(Special Imaport Measures Act,SIMA)。《特别进口措施法、(以下简称《特法》)是加拿大根据其在东京回合谈判中有关承诺制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加生产商和制造商免受来自国外的倾销产品和获补贴产品的不公平竞争的威胁。  相似文献   

2.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反补贴产业损害调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以下简称反补贴条例),制定本规定。第二条依据反补贴条例进行的反补贴产业损害调查相关活动,适用本规定。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以下简称商务部)负责反补贴产业损害的调查。涉及农产品的反补贴产业损害调查,由商务部会同农业部进行。第二章损害的认定第四条损害,是指补贴对已经建立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者产生实质损害威胁,或者对建立国内产业造成实质阻碍。实质损害是指对国内产业已经造成的、不可忽略的损害。实质损害威胁是指对国内产业尚未造成实…  相似文献   

3.
WTO规定,当某种受补贴的产品对进口方产生损害时,进口方的相关机构可提出申请,依法对该受补贴产品进行调查,为抵消损害后果可对产生的损害的补贴行为采取征收反补贴税等措施。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研究了中国面临的反补贴现状,并且对我国应对反补贴的对策进行了相应研究。  相似文献   

4.
商务部4月18日在第107届广交会期间举行的"全国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报告会"上,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处长程永如指出,2009年中国遭遇的反补贴调查占全球75%,我国外贸产业受反补贴冲击的严重程度可见一斑。加拿大是对我国发起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企业如何在遭遇反补贴调查后获得较低税率?北京市天达律师事务所王杕律师共参与代理了加拿大对中国发起的四起反补贴调查中国出口商和/或中国政府的反补贴应诉。本文结合加拿大对华铝型材案,王杕律师将对加拿大对华反补贴调查中补贴项目的认定以及补贴幅度的计算进行分析,并为企业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贸易救济措施包括反倾销、反补贴与保障措施。贸易救济措施可能会将外国企业的合理竞争排除在国内市场之外,导致国内市场竞争减少。在加拿大贸易救济制度中,有一项独立的公共利益调查程序。公共利益调查中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竞争问题。从1984年加拿大《特别进口措施法》颁布至今,加拿大共发起贸易救济调查161起,其中只有13个案件涉及竞争问题,因竞争问题而最终减征或免征贸易救济税的案件更少。在加拿大对华贸易救济调查中,只有一个案件提起了公共利益调查申请,但在开始阶段便被国际贸易法庭拒绝了,没能进入实质调查阶段。这一结果反映了加拿大贸易救济制度中考虑竞争问题的例外性。  相似文献   

6.
《国际商务财会》2013,(9):73-73
9月16日,商务部发布2013年第63号公告,初裁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SolarGrade Polysilicon)实施临时反补贴措施。公告称,经调查,在本案调查期内,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存在补贴,中国国内多晶硅产业受到实质损害,且补贴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的有关规定,经商务部建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2013年9月2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  相似文献   

7.
2004~2013年间,有7个WTO成员对中国发起反补贴案件总计74起,中国已成为全球反补贴调查第一目标国,也是遭遇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本文对所有对华案件,尤其是58起终裁案件的分析表明,10年来对华反补贴的基本特点是:受调查补贴项目广泛、外部基准是度量补贴利益的基本方法、补贴率在同类案件中偏高、中方政府和企业的应诉状况有待改善。而应对反补贴,中国更应从调整自身的系统性和体制性补贴入手。  相似文献   

8.
自2004年4月加拿大对我国发起首例反补贴调查至今,我国所面临的反补贴调查有愈演愈烈之势。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反补贴形势,对反补贴大国的反补贴情况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已向我国发起反补贴调查的美国、加拿大的反补贴法律法规、主管机构及调查程序,以及两国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反补贴策略等做了探析,并从中得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2004年8月27日,加拿大边境服务署对原产于中国的户外用烧烤架,做出反倾销及反补贴初裁.认定我国上述产品对加拿大出口,存在倾销和补贴,并决定对涉案产品征收临时性关税。这是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的第一起反补贴调查.也是我国出口产品首次被征收高额反补贴税。这一案件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出口产品已经开始面临,国外反补贴调查的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0.
预警     
《进出口经理人》2011,(12):13-13
加拿大·石油管材 加拿大对华石油管材短节作出双反初裁 11月14日,加拿大对原产于中国的石油管材短节作出反倾销和反补贴产业损害初裁:涉案产品的倾销行为和补贴行为给加拿大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或阻碍,或者实质性损害威胁。2011年9月,加拿大对原产于中国的石油管材短节进行了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是第一个对我国产品征收反补贴税的国家,在最近的5年里已对我国发起了8起反倾销与反补贴合并调查。加拿大对华半导体冷热箱反倾销与反补贴税案是一起较新的案件,并于2008年末最终裁定对原产于我国的半导体冷热箱征收反倾销税与反补贴税。边境服务署在最终裁定中确定了38项补贴项目。虽然最终只认定了3项补贴项目使合作出口商获得了利益,但对于非合作出口商,边境服务署通过部长指定程序裁定其获得了所有38项补贴项目下的利益①。在本案的最终裁定中,非合作出口商的倾销幅度与补贴量大大高于合作出口商。本案再次证明,面对国外反贸易救济调查,积极应诉肯定能获得比不应诉更有利的裁决。  相似文献   

12.
《品牌》2018,(1)
反补贴调查中的因果关系是构成"补贴"的要件之一,并且要确定通过补贴的影响,补贴进口产品正在给国内相关产业造成损害,缔约国才可以征收反补贴税。这说明,反补贴调查应该审查双重因果关系,即接受补贴会造成补贴进口产品数量的增加或者价格的降低,进而给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的损害,此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因果关系链条断裂会颠覆整个调查结论。但在实践中,对补贴所造成的国内影响的审查往往只停留在第一个阶段,并没有深入、彻底,这种认定并没有直接针对"国内产业",而是针对"补贴进口产品",存在反补贴措施滥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贸易新壁垒:国外对华反补贴调查迭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迅猛增长,从现在起到今后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将处于一个贸易摩擦期。近几年除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迭起外,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已成为当代多边贸易体制下十分重要的谈判焦点。加拿大对我国户外用烧烤架的反补贴调查,在世界范围内首开对中国产品提起反补贴调查的先河。不仅向加国内其他产业发出了鼓励对华发起反补贴调查的信号,也会使日后在世界范围内的对华反补贴案件越来越多。在对外贸易中如何避免反补贴调查,一旦发生反补贴调查,如何提高抗辩能力,积极应对,力争胜诉,读一读龚萍同志的《贸易新壁垒:国外对华反补贴调查迭起》一文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王周迪 《华商》2008,(6):44-45
近年来,美加等国家为了缩小对我国的贸易逆差,在继续频频对我国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同时,又试图通过另一救济措施——反补贴来限制我国的出口,因此分析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的有关规定与我国现在面临的反补贴形势及其产生的原因十分必要,对于合理规避和减少国外反补贴调查、制定与之相一致的发展国内产业政策和扶持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是世界贸易组织允许的维护公平贸易、保护国内产业安全的手段。我国相关部门在反补贴立法方面已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取得长足的进步。但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反补贴立法存在种种不足。本文作者参考了欧盟,美国的相关立法,并对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对我国的反补贴条例在立法体例,补贴的类型,确定补贴的标准等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见,并建议我国的反补贴条例应增加上游补贴的相关规定,增加公共利益及反规避措施的有关内容及确立不合作制度等。  相似文献   

16.
2006年6月,加拿大边境服务署立案对原产或进口于中国的铜制管件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温州市乐清天力管件有限公司涉案,这也是温州市遭遇的首起反补贴调查案件。在中国五矿进出口商会统一组织和温州市外经贸局的协调下,乐清天力管件有限公司聘请律师积极应诉。2007年1月18日,加拿大边境服务署作出最终裁定,认定乐清天力管件有限公司出口加拿大的铜制管件不存在倾销行为和政府补贴。至此,温州市打赢入世来遭遇的反补贴第一案。  相似文献   

17.
基于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ASCM)以及构建的关键宏观决策影响因素"BL"组合模型,运用2004-2009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印度对我国发起的38起反补贴案件及其国内宏观经济发展相关数据,对国外对华实施反补贴政策的关键决策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加拿大连续对我国发起了3起反补贴调查,开创了我国对外贸易领域遭受新的贸易壁垒——反补贴——的先河;2005年3月10日,美国国会议员提出一项新议案——《2005年停止海  相似文献   

19.
自产生以来,补贴与反补贴就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话题,而这种争论在本质上体现了自由贸易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之争。虽然有关补贴与反补贴的国内立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真正意义上的补贴与反补贴国际立法则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西方国家现行的补贴与反补贴制度也基本上都是源于GATT/WTO框架下的补贴与反补贴多边规则。在GATT/WTO框架下,补贴与反补贴多边规则历经数次修订,最终达成了《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在国际贸易中确立了更为明确、更为完善、更易于操作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的约束机制。由于补贴与反补贴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在WTO框架内进一步完善补贴与反补贴多边规则是形势所趋而又举步维艰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反倾销立法的若干修正建议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以下简称《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颁布实施至令已四年有余。依据该条例的规定,中国新闻纸产业、冷轧硅钢片产业、聚酯薄膜产业、不锈钢产业、丙烯酸酯产业、二氯甲烷产业、聚苯乙烯产业和赖氨酸盐酸盐产业、聚酯切片产业和涤纶短纤产业对来自美国、韩国、加拿大、日本、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倾销进口产品提出了反倾销调查申请,我国反倾销调查机构已经对前五起案件作出了最终的肯定性裁定,并已经对相关产品开始征收反倾销税。但是《反倾销反补贴条例》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其中某些缺陷是巨大的,如不及时解决和弥补这些缺陷,将会给国内产业造成很大的损失,而且入世后还会遇到来自世界贸易组织和成员的挑战。为此,应根据世贸组织《反倾销和反补贴协议》的规定,尽快采取措施,解决和弥补现存的法律和实际做法中的缺陷,本文对我国反倾销立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