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曹勇 《上海金融》2002,1(3):16-18
本文阐述了货币制度包含的基本原则,货币局制度成功运作所需要的制度与经济环境,对货币局制度的作有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展望了货币局制度的未来前景及某些国家采用货币局制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货币局制度与阿根廷金融危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货币局制度在阿根廷抑制恶性通货膨胀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货币局制度也存在着严重缺陷.本文在分析阿根廷实施货币局制度的源起及成效的基础上,探讨了货币局制度的缺陷与阿根廷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并由此揭示了从中应吸取的一些教训.  相似文献   

3.
利率升水和期限升水是衡量货币局制度下货币风险比较好的两个指标。考察港币近年的实践发现,在危机时港币的利率升水严重,是市场的贬值预期导致了货币的利率升水。本文的危机模型表明,市场对政府是否坚持货币局制度的预期将影响政府的损失函数,从而进一步影响政府的行为。政府可以采取措施,改变政府的损失函数,更好地坚持货币局制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利率升水和期限升水来衡量货币局制度下的货币风险.通过考察港币近年的走势,发现在危机时,港币的利率升水严重,利率升水表明市场有贬值预期.危机模型表明,市场对政府是否坚持货币局制度的预期将影响政府的损失函数,从而进一步影响政府的行为,货币局是一种信心制度.因此,政府可以采取措施,改变政府的损失函数,更好地坚持货币局制度.  相似文献   

5.
李世宏  冯郁川 《银行家》2003,(11):120-123
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前弗里德曼就曾主张发展中国家实行货币局制度,避免货币当硒滥用权力过量发行信用货币. 被称为20世纪三大主导货币体系之一的货币局制度(Currency Board System)既是一种货币发行制度,也是一种汇率制度.他兴盛于20世纪40年代的殖民地国家,陨落于民族独立运动风气潮涌的六七十年代.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一些国家或地区又开始恢复货币局制度,例如阿根廷、爱沙尼亚、立陶宛、保加利亚等国家,以及香港地区.2001年末,全球有12个国家和地区实行这种制度,其中比较突出的是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和阿根廷的货币局制度,前者成功渡过亚洲金融危机,后者在实行10年以后于2002年停止使用.  相似文献   

6.
香港货币局制度的理论基础与可维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激发起研究香港货币稳定管理的兴趣。而投机性冲击引起的利率波动使香港的经济状况恶化,很自然地引起关于如何改进货币局体系的讨论。本文从香港货币局制度运行的理论基础评价其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可维持性及未来的演变方向。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种货币制度都是有利有弊。本文通过对货币局制度在香港和阿根廷实践的比较提出:经济规模相对较小、经济高度开放、财政收支平衡、国际储备充裕及稳定的政局等.是货币局制度健康运行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货币局制度因为其优势具有卷土重来之势,但实施货币局制度的国家并非完全依照经典模式运作,而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取舍和变革。作为一种以法律形式固定汇率并有充足外汇储备制成的固定汇率制度,可以做出相应变革,以适应具体经济需求。  相似文献   

9.
前苏联、东欧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的转型过程中,由于各国不同的宏观经济条件,这些国家采用过几乎当前所有的汇率制度,即从严格的货币局制度到独立浮动的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0.
訚晓青 《金融博览》2004,(10):48-49
货币局制度(CBA)起源于19世纪中期,它的原则最早可在1844年英国《银行宪章法》中找到,英格兰银行的发行部所起的作用就类似货币局。这一原则后来被引进到英、法等国的海外殖民地,在20世纪初较为流行。随着20世纪五六十年代殖民地国家的相继独立,这些国家纷纷采取了中央银行制度  相似文献   

11.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类,国际汇率制度分为盯住(固定)汇率制、中间汇率制和自由浮动汇率制。盯住汇率包括货币局盯住和传统盯住,中间汇率是指有限灵活制度,包括水平带内盯住汇率、爬行盯住、爬行区盯住以及管理浮动等。近期研究表明,在过去10年中有28个经济体发生了汇率转型,其中有20个经济体转向了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2.
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美元霸权因素及其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心——外围构架与体系的不稳定性 在布雷顿体系崩溃之后,全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均实施自由浮动汇率制度,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则选择实施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和钉住汇率制度(包括货币局制度和美元化安排)。美元依然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依然扮演着世界货币的角色。同时,在这一时期,全球经济的波动幅度显增强,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频繁爆发。  相似文献   

13.
香港联汇制是货币局制度安排(Currency Board Arrangements)的一种。CBAs是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度,类似于黄金本位制,是一种自动调节的汇率制度,这种汇率制度多在一些小型开放性经济体被采用。20世纪80年代,香港引入这一制度是基于中英两国就香港回归问题的谈判引发的港元危机,当时香港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度,由于谈判前景不明朗,人们对港元的信心下降,大量资本抽逃,使港元大幅快速贬值。  相似文献   

14.
"中间制度消失论"的争议及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率制度的选择一直是国际金融领域争论不休的问题。“中间制度消失论”在90年代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是与这个时期的世界观经济发展现状相映照的。一些实行两端汇率制度的新兴市场国家,基本上都没有受到太大的金融危机冲击。如阿根廷和中国香港这两个实行货币局制度的国家(地区),都相对顺利地渡过了20世纪90午代;更进一步地,南非、以色列、墨西哥、土耳其等实行端点汇率体制的国家,基本上也都幸免于难。但是,2001年阿根廷危机的爆发,沉重地打击了固定汇率制,也冲击了“端点解假说”。  相似文献   

15.
遍地开花形式各异 加拿大温哥华弗拉瑟学院的国际经济学家赫伯特·G·格鲁伯教授曾指出,"当前国际金融领域中出现的一种重要趋势是组建区域货币联盟、实行货币局制度以及推行官方美元化."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对新加坡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的研究以定性讨论为主。本文从定量角度出发,研究新加坡管理浮动汇率制的运作,并以经济特征相似、实行货币局制度(典型的固定汇率制)的香港为参照系,评价新加坡管理浮动汇率的宏观经济表现是否更好。我们认为新加坡管理浮动汇率制使得其经济增长更快、更稳定,通货膨胀率更低,波动性更小。我国多年来实行的实际固定汇率制带来了与香港相似的宏观经济后果,实行管理浮动汇率制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新加坡的金融体系,新加坡的金融管理体系是由货币局、投资局和金融管理局构成的职权三分体系。货币局负责发行和收回货币,对货币流通实施管理,为防止通货膨胀,新加坡政府要求,发行货币必须有100%的国外资产作后盾。如果国际支付有盈余,则增加货币发行,反之则减少。投资局即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负责运用公共部门的剩余资金(包括部分外汇储备)以谋取最大的投资收益,如购买美国财政部发行的证券、黄金等流动资产,以及投资于美国、西欧、日本和澳州等的良好企业,股票与房地产等。金融管理局是代表新加坡政府参与金融市场活动的主要机构,除不负责货币发行外,全面行使中央银行的其他职权。  相似文献   

18.
根据IMF的统计,20世纪70年代大约有85%的发展中国家实行钉住汇率制度,从那时起,形势发生戏剧性的变化。今天,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采取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或是弹性汇率制。阿根廷、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仍然坚持货币局制度;而建立共同货币的运动,比如欧盟建立欧元,获得了广泛的运行。尽管如此,实行严格的钉住汇率制度所需要的政治和金融方面的先决条件仍然是相当严格的,新的尝试在于打破常规,而不是墨守成规。  相似文献   

19.
全球汇率安排新动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其年度(截止日期为当年4月30日)报告中公布各成员国汇率安排。从1999年开始IMF改用事实分类法,主要根据各国汇率的实际行为,并辅以外汇储备、利率变动数据以及IMF对该国政策意图的判断,来确定其汇率制度类型。按弹性从小到大排列,依次是无单独法定货币、货币局、传统盯住、水平区间盯住、爬行盯住、爬行区间、有管理浮动和独立浮动等8种。在2006年度里,全球汇率体系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以下简称《马约》)规定,负责欧元地区货币政策制了与执行的机构框架是欧洲中央银行体系。这一体系是欧元地区各成员国共有一个中央银行的体系,它的一举一动将直接关系到未来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成败。一、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组成部分及职责。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由欧洲中央银行和各成员国的中央银行共同组成,欧洲中央银行的前身是欧洲货币局。该局设立于1994年,其主要职责是为未来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和欧洲中央银行进行技术性的准备工作。从1996年12月31日始,欧洲货币局就负责开始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