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第一部分说明了行政区划的定义及其要点,简述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发展的五个时期和近代行政区划的变革;第二部分阐明了21世纪初中国行政区划的现状、特点和主要弊端;第三部分说明了改革现有行政区划体制的客观基础和必要性,提出了改革行政区划体制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行政区划调整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区划经历了一个频繁的调整时期,其中市营县、撒县设市、市辖区的调整、撤县(市)设区和行政级别升格构成了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形式。由于经济发展与行政区划的关系协调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行政区划的设置及其变动的合理程度,因此行政区划的调整状况,将直接影响行政区划的效率和功效。本文以1983—2005年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调整为例,对我国城市行政区划调整内容及模式进行分类归纳,并仔细探究了各类行政区划调整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城市区划和布局是影响区域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从长远发展目标出发,甘肃省要把向西开放战略实施到位,并且不断提升水平,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要在省域西端建立经济实力强、国际影响大、文化内涵深和流动人口多的门户城市。但是,目前甘肃西端的城市布局显然不合理,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依据现代城市布局理论和行政区划优化理论,对甘肃省西端城市布局和行政区划的科学调整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建立新的酒泉市和敦煌市的战略设想,并依据酒泉市和嘉峪关市的实际情况,对该地区的行政区划关系提出了具体的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理论 县域经济的内涵:“县”即行政区划名。包括县级市,属行政区划单位“域”即区域,泛指地理空间。“县域”合起来即县的地理空间,也就是以县为地理空间。“县域经济”即以县的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的经济。  相似文献   

5.
从1983年试点至今,市管县体制逐渐构成了中国最基本的纵向权力结构体系,成为各省市区最基本的行政区划模式。但是,市管县体制已经不能适应中国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必要对现有行政区划体制进行改革。文章着眼理论探讨,从市管县体制弊端入手,进而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角度入手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6.
传统行政区划主要考虑的是政治的因素。改革开放以来,这些行政区的经济功能十分突出和明显,由此产生了一些问题。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经济区域发展要求突破行政区划的束缚,走出一条区域联合之路。立足行政区划,并且超越行政区划是经济发展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7.
行政区划是国家权利再分配的基本框架,是实现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经历了频繁而又广泛的调整,为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积累不少实践经验。与此同时,学界中对行政区划改革的讨论也在各个领域中纷纷展开,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通过归纳和梳理近年来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研究成果,可以从系统上把握当前研究动向,为行政区划改革研究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与经验。  相似文献   

8.
行政区划是行政区域的划分,是国家根据政治和行政管理的需要,将全国的地域划分为若干层次、大小不同的行政区域,并在各个行政区域设置相应的地方国家机关,实施行政管理的国家管理体制.优化行政区划设置,事关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稳定、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科学合理设置行政区划,是提高国家和地方行政管理效能,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合理配置资源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区划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州循环经济实验区建设和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现行行政区划问题日益显现,在许多方面制约了海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我对全州行政区划现状、现行行政区划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对我州行政区划改革的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深圳市为例,通过分析现有行政区划格局优化的必要性和行政区划调整的局限性,论证优化行政区划格局的前提是必须实现制度创新,并探索制度创新的方向。最后,展望优化后的行政区划格局。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市管县体制”逐步暴露出不完善的一面。笔者认为,在现有的行政区划框架下,只有合理解决好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问题,才能适应和满足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市场秩序扩张的内在要求。“市域经济”理论的提出,为突破区域经济与行政区划的博弈困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最近几年在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非常值得关注的经济现象,这种经济现象就是许多城市把行政区划调整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来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行政区划调整战略几乎成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常规路径。为什么在短短几年之内,有这么多的城市实施了行政区划调整战略?  相似文献   

12.
行政区划代码是国家行政机关的识别符号,是基础测绘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测绘工作中,行政区划代码一般由作业人员按图幅填写,为了减轻作业员的工作量,提高成果的正确性,笔者利用简单的Visual Basic程序,按测区批量填写行政区划代码。文章介绍了行政区划代码的意义,探讨批量填写方法的主要过程和问题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由于行政区划的稳定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持续变化性,使现行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暂时或长期存在着不一致,从而影响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阻碍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对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并指出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并就此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首先,我们可以对现行的行政区划做出一些调整,使之更加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其次,建立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最后,建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减少行政区划的调整次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孙睿  荆蕙兰 《辽宁经济》2023,(11):82-87
新中国成立后辽宁省行政区划格局在工业化发展中发生了较大变化,其调整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54—1957年),新辽宁省组建后的行政区划调整以区、县级的区界重组为主;第二阶段(1957—1965年),辽宁省专区进行了较大调整,在“大跃进”运动的背景下撤销专区,实行市管县,后又恢复专区建制。辽宁省通过行政区划调整为城市工业建设提供粮食、原材料、劳动力保障,促进了工业化建设;但也造成了城乡、工农关系失衡。新时代行政区划调整要吸取历史教训,坚持行政区划调整目标服从于国家发展需求,通过行政区划调整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市内部结构优化重组,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探索有效的区域管治模式,以引导和促进都市圈的成长。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美国在区域管治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理论范式,经历了从传统区域主义到公共选择理论再到新区域主义的演进。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经历了四次行政区划调整高峰,从20世纪80年代的地方化的分权取向。到当前的集权化改革.其基本逻辑依然是过于注重行政力量,而对都市圈成长中市场力量的内在规律性以及跨区域合作网络的重要性关注不够。今后的都市圈发展推进策略。应当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同时积极借鉴新区域主义的网络化合作模式.避免过于频繁的行政区划调整。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世纪以来,跨行政区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热潮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探索各方面正持续升温,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已开始实现从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的重大转折。 一、“失”在何处:行政区经济的弊端 行政区经济是指在既定的行政区划范围内,由于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的刚性约束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经济现象,它是我国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区域经济由纵向运行系统向横向运行系统  相似文献   

17.
行政区划与我国的行政区域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区域经济是我国在特定历史阶段出现的奇异区域经济现象。本文介绍了行政区域经济的概念及其特征、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并从行政区划层面提出促进经济区域化发展的对策,包括改革行政区划体制、建立跨行政区的经济协调机构、经济区域化与城市化结合对行政区划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行政区划调整逐渐成为区域经济整合的一种重要方式。现有文献多从财政分权和官员晋升竞争等角度解释我国区域发展,较少分析行政整合对地区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本文以2003年广东佛山"撤市建区"行政区划调整作为案例,采用合成控制法进行了实证分析,评估了行政整合对地区发展的重要影响。本文的发现表明地区内部行政区划调整能够实现市场整合,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加快地方经济增长。这为我国地级层面近年出现的"撤市建区"行政区划调整现象提供了一个经济学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戴均良同志撰写的<中国市制>(中国地图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系统地研究了中国行政区划建制的形成和发展,总结了中国市制的历史演变规律,特别是对新中国成立50年以来的城市发展和行政区划调整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认真的回顾,以翔实的资料和生动的笔墨,让读者强烈地领悟到:顺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适时推进中国城市型政区的行政区划体制改革,是新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20.
区域行政学和区域公共管理学分别从新的角度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合作问题,尤其是作为区域行政理论延伸的区域公共管理理论对于建立区域合作组织具有更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在我国为了减少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应该在区域公共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建立制度化的多层次的区域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