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日本已集贸易大国、投资大国、金融大国等诸多大国于一身,而投资和贸易始终是构成其对外经济发展的基础,为日本经济称霸世界铺平了道路,本文拟对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海外直接投资和贸易的关系进行理论探讨,以求对我国的海外直接投资有一点启示。一、日本海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这一阶段是战后日本海外投资起步并初步发展的阶段。二次大战结束时,战前的日本海外投资几乎全部丧失,直到50年代初才重新起  相似文献   

2.
日本海外投资的贸易数量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1年起,日本海外投资的规模逐年扩大,发展异常惊人,80年代末即成为世界第三大直接投资输出国.日本海外投资的发展与贸易收支、日元汇率和日本产业结构调整密不可分,也是日本企业所有权优势累积的结果.日本海外投资既是对外贸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同时也对日本对外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日本经济结构调整最明显的行动之一,是加速海外直接投资。我们应针对日本这一经济活动动向,采取有力对策,扩大我吸收日资能力,以达到吸收先进技术,增强国力的目的。一、日本海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近年来,日本的海外直接投资急剧增加。投资额按  相似文献   

4.
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日元大幅度升值,日本海外直接投资呈现跳跃式增长。日本在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香港、韩国、新加坡和台湾)的直接投资迅速扩大,投资部门结构和产业技术层次均发生变化。几年来,日资已深深渗入亚洲“四小”经济的各个领域,对它们的经济发展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周鹰 《上海经济》1997,(2):47-48
"比较优势论"是日本一桥大学小岛清教授在七十年代中期提出的。该理论一诞生即给日本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指明了方向,为其产业结构优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笔者认为,这一理论适合我国现实,对我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指导意义。一、比较优势论及日本海外直接投资的应用实证小岛清是在其所著《对外直接投资)一书中提出"比较优势"理论的。该理论又称"边际扩张"论,主张:投资国应选择东道国有相对优  相似文献   

6.
一、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与国际地位 日本的海外直接投资始于1951年,至五十年代末投资额只有2.83亿美元。六十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对外贸易收支实现了长期黑字化,于是从1967年到1972年先后实行了五次资本自由化措施,解除了外汇资本对海外直接投资的制约。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还采取了许多促进海外直接投资的相应措施,例如建立外汇贷款制度、降低进出口银行对海外投资的贷款利率,以及建立海外损失基金制度等,使日本海外直接投资在这一时期发生了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7.
进入80年代后,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和日本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以实现“全球经营”为战略目标的对外直接投资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日本自1985年起,连续四年保持着世界最大净债权国的地位。截止1988年底,日本海外净资产额达2917.5亿美元,比1987年增加21.2%。其中,对外直接投资占有重要地位,1988年达360亿美元。从投资的区域上看,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遍布全世界各地,其中尤以在美国的投资额最大。1988年,日本在美直接投资额为141亿美元,占当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39%。另据日本经  相似文献   

9.
70年代开始日本逐步实施了由贸易型向投资型的战略转变,近年来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置身于全球经营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海外贸易和直接投资是实现结构调整的重要渠道。东南亚是日本海外投资的主要地区,日本执行了贸易与投资相互促进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战略,与早期的投资替代贸易的战略有很大的不同。在海外投资战略的影响下,日本对东南亚的贸易结构也发生了新变化。日本向东南亚地区的投资战略因产业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形成了很多具体的投资方式。  相似文献   

10.
樊勇明 《世界经济研究》2012,(8):75-80,86,89
2011年日本的国际收支出现历史性转变,贸易收支和服务收支均为赤字,所得收支成为经常收支盈余的主体。日本海外资产规模已经与其国内生产总值不相上下,海外净资产连续22年据世界首位。日本经济正经历着从"贸易立国"向"投资立国"的战略转型。日本海外资产增速快,净资产多,但是结构不合理。同欧美"枢纽式"海外资产结构相比,"单行道"式的海外资产结构表明日本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度还不高、国内创新能力不足。内外经济环境变化、企业行为变化和政府政策从不同角度推动着日本经济的转型,但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现代日本经济》1988年第三期刊登了刘耘同志的一篇题为“浅析日本推进‘环日本海经济协作’的动向”的文章,对1987年以来日本方面日益热衷的“环日本海经济协作”的构想作了简要的分析和介绍。笔者认为,在现今的经济格局和政治形势下,该构想的提出乃至实施,必将对日本及整个东北  相似文献   

12.
一、环日本海经济圈概念的由来 所谓环日本海经济圈,是指日本海沿岸各国和地区(即苏联的西伯利亚、远东地区、中国的东北地区、朝鲜北南双方和日本)通过多边经济交流与合作而形成的经济圈。 环日本海经济圈最早是由日本人提出的。从历史上来看,日本海沿岸地区曾经是日本文化、经济的源泉,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海沿岸地区经济日趋衰退。  相似文献   

13.
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是民营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必经阶段,也是开拓国际市场、绕开贸易壁垒的有效途径。为支持和鼓励民营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金融政策上,许多研究指出,可以参照国外经验,设立特别金融机构或建立特别基金(如英联邦开发公司、德意志开发公司、美国海外私人投资公司、日本海外经济合作基金等),对境外投资和承  相似文献   

14.
日本跨国银行在80年代的迅速发展和壮大,对日本经济、亚太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已经并继续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日本跨国银行的发展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一) 有助于解决日本海外工商企业的资金来源和周转。  相似文献   

15.
为避免贸易摩擦而在美国建厂的日本企业现共有2,000家,直接投资高达113亿美元,占日本海外投资总额的24.6%。近年来,这些企业大都陷入困境,经营恶化,销售不振,库存积压,债台高筑。有的只好依赖母公司的资金援助,有的临时解雇人员,还有的甚至考虑关闭、合并或出让企业。  相似文献   

16.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参与国际贸易的重要动因在于从国际商品交换中获取经济上的利益,一种国际分工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既体现了各国的经济利益,也改变着各国的经济利益。日本作为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其自身变化改变了东亚地区的分工格局,而东亚地区分工格局的形成与深化又加速了日本产业结构调整,使处在世界经济集团化发展趋势中的日本,不得不更依赖处于世界经济发展中心的亚洲,尤其是作为“现实而具体”的日本海经济圈,即东北亚地区。一、东亚地区分工格局的变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纵观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所以取得今天世界经济强国的地位,关键在于60~  相似文献   

17.
日本是全球主要对外直接投资国,也是墨西哥吸收外资的重要来源国,而且日本是对墨西哥直接投资最多的亚洲国家。为了寻求效率以及完善生产网络,日本开启了对墨西哥的直接投资进程。自2005年《日墨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以来,日本对墨西哥的直接投资在波动中保持高增长,并形成了以制造业特别是运输机械制造业为主体的直接投资行业结构。日本通过以对外移民带动直接投资,以区域和行业的投资集聚提高规模效应,以独资、合资企业为主要企业类型并且注重利润增值,实现投资收益持续增长,保持了较高的投资回报率。日本对墨西哥直接投资实践给中国的启示包括:加强中墨官方战略沟通和依托墨西哥华裔的民间文化交流,促进中国对墨西哥直接投资;扩大中国对墨西哥制造业的直接投资,完善制造业投资结构;实施多元化投资方式和跨国投资合作,提高中国对墨西哥直接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一、引子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出现了新的走向,过去以中央计划体制为一方,以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为另一方的旧格局发生了变化。1958年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迄今方兴未艾,一个更大规模的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在建成。美国同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加强合作,还积极筹建“北美自由贸易区”。日本也积极寻求同亚太地区各国的经济合作,力求组建“环日本海经济  相似文献   

19.
中日两国直接投资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规模呈扩大趋势,投资进入的法人数、项目数迅速增多,投资地域由沿海地区和京、津、沪三大直辖市和内地推进。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远不及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垢规模,投资主要以两国合资为主,经营状况大多数较好 ,盈志持平及志损的占少数。两国直接投资的主要问题是中日规模经济差距大;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的总体技术水平不高;日本本土吸收中国直接投资十分缓慢。对此,要人中国加大发展规模经济力度、在高新技  相似文献   

20.
八十年代以来,亚太地区作为新的世界经济中心迅速崛起,正在逐步改变着世界经济的格局。以此为背景,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和美国加紧了向亚太地区的经济扩张和渗透,其中日美跨国公司对亚洲直接投资的角逐最为突出。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日美两国跨国公司采取了不同的战略目标和措施,使其对亚洲的直接投资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