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以2001~2004年我国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控制权转移前后机构持股对公司治理的作用。研究发现,在机构投资者发展的最初阶段,在接管事件发生之前,机构投资者没有表现出参与公司治理、改善公司绩效并降低公司被接管的可能性,但随着机构投资者的进一步发展,在2003年控制权转移事件之后,机构持股已能够影响公司治理并发挥一定的监督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促进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理论界对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存在"积极监督假说"与"被动监督假说"两种对立观点.本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机构投资者可以有效改善公司治理并反映在公司绩效上,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则其持股公司ROE指标就越好.这表明提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是改善目前公司治理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理论界对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存在"积极监督假说"与"被动监督假说"两种对立观点.本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机构投资者可以有效改善公司治理并反映在公司绩效上,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则其持股公司ROE指标就越好.这表明提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是改善目前公司治理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比机构投资者与债权人这两股相似而又相异的治理力量,就上市公司对代理问题的解决是拜托债权人还是拜托机构投资者这一问题逐层展开研究,考察了二者的治理路径、治理效果及角色替换情况。结果发现:债务治理机制在我国已然失效,会加剧第一类和第二类代理冲突,且在国有上市公司更为严重;机构投资者只能缓和第二类代理冲突,且良好的法律保护环境有助于其治理角色的发挥,债务杠杆与公司价值负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价值正相关;在治理过程中,机构投资者表现出了对债务杠杆的替代效应。实证结果支持了我国的公司治理需要拜托机构投资者的假设。  相似文献   

5.
理论界对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存在积极监督假说与被动监督假说两种对立观点。本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机构投资者可以有效改善公司治理并反映在公司绩效上,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则其持股公司ROE指标就越好。这表明提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是改善目前公司治理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机构投资者持股特征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关于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特征的研究经历了不断丰富和不断细化的阶段。研究者从单纯的财务指标研究扩展到以某一个角度为重点,同时控制重要影响变量的多角度研究;对于机构投资者的类别划分也更为详细,开辟了分类对比研究的新方法。在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治理信息的研究方面,西方的研究根据机构投资者的成熟程度不仅考察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信息的被动关注,而且将研究视角更多地放到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信息的积极影响方面。在我国,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信息的研究还不多见,而且在研究内容上还不够广泛与深入,在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治理信息二者的关系上还存在梳理不清晰,甚至是错误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机和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以2007-2011年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机构投资者异质性这一独特的视角,研究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能够有效抑制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基金持股和QFII持股能够显著抑制公司的过度投资,而券商持股、保险持股和社保持股则不具有显著抑制公司过度投资的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为完善资本市场功能、保护投资者利益和提高公司投资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机构投资者在介入上市公司治理过程中,与散户及公司内部人的博弈行为对公司的绩效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首先利用完全信息静态模型就机构投资者与散户之间的博弈行为进行探讨,然后分别运用静态模型和重复模型分析机构投资者与公司内部人之间的博弈关系,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影响机构投资者介入上市公司治理的因素,最后就机构投资者如何在上市公司治理中更好发挥作用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国内外学者就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领域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归纳了机构投资者股东积极主义的兴起过程,以及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影响因素、方式与手段、影响效果等问题.在对比国内外既有文献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机构相对长时间持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专业机构投资者和董事会这两种重要内外部治理机制在改善公司治理方面的交互效应。董事会的公司治理指标选择了独立董事比例和董事会的领导权结构。模型采用动态矩方法进行估计,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和独立董事没有独立促进公司治理,但却通过交互影响来间接发挥了改善公司治理的作用;董事会领导权结构既没有表现出独立的治理作用,也没体现出交互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客观合理看待专业机构投资者和独立董事的治理价值提供了视角。  相似文献   

11.
本通过对现代企业制度本质的分析和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的回顾及对美国和日本现代企业制度的差异比较,提出了摆在中国改革家面前的双重重任:一是解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遇到的各种经济和技术困难;二是实现中国传统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融合。同时指出,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导致国有企业游戏规则与市场经济法则的不相容,使得国有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与高效率之间产生了矛盾,国有企业也不可能真正地实现政企分开。  相似文献   

12.
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研究——以中国旅游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旅游业为例,研究了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研究表明:(1)中国旅游业同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存在广泛的关联,且关联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2)中国旅游业对"吃、住、行"等相关产业消耗度仍较高,旅游消费结构仍有待优化;(3)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增强,旅游业发展应采取主动发展战略;(4)中国旅游业是典型的"依赖消费型"产业,国内旅游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程度提高,而国际入境旅游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减弱。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分析了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问题,首先从制度化的管理模式、情感化的管理模式、血缘关系的管理模式等三个方面,对现代企业的三种常见的管理模式的利与弊进行分析.随后本文分析了企业的管理模式问题以及企业管理模式现代化的问题.最后从企业的竞争节点的转移以及企业的经营观念的转变等方面,探究了管理模式视野里企业进行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向,并对现代化管理的意义进行了简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14.
演化论逻辑的企业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演化论逻辑的企业理论与现代企业理论有着完全不同的研究视角。从分析主流企业理论在认识上存在的主要缺陷出发,弄清演化逻辑企业理论的认知基础及思想来源,揭示演化论逻辑企业理论对企业核心问题的理解,使我们既看到演化论逻辑的企业理论对主流企业理论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又能看到这一理论面临的一些挑战。  相似文献   

15.
企业信息化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会在多个方面发挥作用。我国企业信息化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总体上还处于初始阶段,存在管理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及资金短缺等问题。必须加速企业信息化进程,从实际出发,加强政府推进和充分发挥企业能动性,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和要求,寻求建立现代企业会计制度的思路,并在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经济利益关系的前提下,提出了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主要内容的构想:建立企业主体会计制度;建立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建立企业会计行为规范化体系;建立企业会计行为社会监督体系。同时提出了在建立现代企业会计制度时应注意正确处理和解决的相关问题,现代企业会计制度应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中包含的任何组织形式的企业;不能把西方企业制度、会计制度简单的理解为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和会计制度。  相似文献   

17.
目前许多企业经营不佳,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从本质上看是对企业整体性认识不够,对管理的职能和流程认识不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出企业整体的概念,明确企业是企业要素与管理活动的有机结合整体,提出"企业人"观点,"企业人"具有盈利的职能、创造或增加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职能以及保障支持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职能。企业整体职能的有效发挥,要通过一个有序的、连续的管理流程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统计工作是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的主要依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原有的企业统计工作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我们必须在统计机构、人员、统计指标、手段、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真正体现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19.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当今世界较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就企业管理而言,是解决企业问题的一个新的管理举措,其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企业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对大连亿达集团建设学习型企业的实证分析,阐明建设学习型企业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的理论研究至今没有把企业成长制度的分析放在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研究的核心地位 ,理论突破和系统成果都十分缺乏。文章对学术界关于企业性质的研究、企业成长的研究、企业制度演进的研究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