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山东省碳排放演进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山东省1998—2009年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数据,分析了山东省碳排放的演进特征,基于Kaya公式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利用SPSS13.0对山东省人均GDP、能源强度、碳强度、三次产业与碳排放量间的动态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山东省作为全国的经济大省和能耗大省,近十二年碳排放量呈持续增长态势,存在着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线性高度相关关系,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与碳强度均对碳排放有着重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保障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山东省应建立低碳工业化战略,构建低碳产业体系,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强低碳技术创新,宣传低碳消费观念,促进产业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2.
殷雅荣  李援 《科技和产业》2023,23(23):208-215
通过“自上而下”的方法,以2012—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单元测算各省旅游交通碳强度。在此基础上,使用空间自相关理论和时间序列回归分析对我国旅游交通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我国旅游产业经历了2012—2017年蓄势发展、2018—2019年快速发展和之后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3个阶段。其中,旅游产业GDP表现出较好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而旅游交通碳强度的全局莫兰指数显著性较低,但逐步增加,旅游交通碳强度的区域空间聚集对华南地区旅游产业的低碳高效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不同发展阶段影响旅游交通碳强度“低-高”和“高-高”聚集的影响因素进行时间序列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是影响聚集区旅游交通碳强度的最重要因素,而随着国内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其降碳边际效应逐步显现;相比之下,产业结构优化正成为降低旅游交通碳强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从开始阶段增加碳排放的4.977变为降低碳排放的-2.115,对降低碳排放强度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技术进步对降低旅游交通碳排强度同样具有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碳排放急剧增加使温室效应持续加强,研究碳排放峰值及达成时间对实现碳达峰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改进Kaya模型、LMDI指数分解法探讨福建省碳排放影响因素,构建STIRPAT模型并运用组合情境分析法模拟未来福建省碳排放。结果表明,能源消费总量呈现不断递增趋势,即2003年4 062.6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20年13 905.19万吨标准煤,平均增长率为7.99%;能源消耗强度因素、经济发展因素与人口因素对CO2排放为正向影响,能源强度因素为负向影响,影响强度大小依次为经济效应、能源强度效应、人口效应、排放强度;在人口规模、能源强度、人均GDP、城镇化率、第二产业占比发展模式为低-低-中-低-低、低-低-中-低-中、低-低-中-中-中时出现峰值,分别在2040年、2025年和2030年出现峰值,峰值排放量分别为7300.07万吨、6888.94万吨、6999.47万吨。为此,提出资源利用、低碳产业体系和人口规模等方面建议,旨在识别碳峰影响因素以及探讨最优达峰路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日韩1979—2021年的面板数据,通过传统回归、面板分位数回归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贸易开放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显著促进碳排放,高碳排放区受贸易开放影响较大,低碳排放区受贸易开放影响较小;贸易开放的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均为正,贸易开放通过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间接作用于规模效应,从而促进碳排放;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最为显著,现阶段仍表现为促进作用。中日韩应当加强新能源领域合作,加快改善贸易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和绿色技术转化率,尽快实现产业转型,助推亚太地区实现“碳中和”。  相似文献   

5.
牛君  程智超 《开发研究》2022,(4):123-132
研究甘肃省碳排放影响因素,预测其碳达峰时间,对甘肃省能源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在全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中贡献甘肃智慧和甘肃力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碳排放系数法核算甘肃省2005—2019年的CO2排放量,运用LMDI分解法识别甘肃省CO2排放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使用STIRPAT模型,运用岭回归并结合情景分析法预测甘肃省“碳达峰”时间与碳排放峰值。研究发现,在低速发展模式下,甘肃省在2044年之前未出现碳排放拐点,未来仍面临较大的减排压力;在中速发展模式下,甘肃省在2039年实现碳达峰,碳排放峰值约为14 278.68万吨;在高速发展模式下,甘肃省在2029年实现碳达峰,碳排放峰值约为12 666.93万吨。以此为依据提出适度控制人口规模增长,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发展绿色经济,提升人均GDP;加快技术进步,降低能源强度;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低碳产业4条减排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现有各省共有各类能源消费数据资料情况下,本文运用更为细致的化学原理进行了各省共同区间2000-2008年碳排放量的估算,通过引入碳排放泰尔系数定量衡量各省差异及波动特征,并采用动态面板模型等对于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及碳减排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表明:(1)我国近年来碳排放增长趋势明显,从碳排放总量来看,东中西部存在着较大差异,但从碳排放增速来看,东中西部比较接近,差异不明显。(2)基于GDP的碳排放泰尔系数表明全国碳排放的差异程度有较大的波动,在2004年左右差异达到了顶峰,泰尔系数大约在0.2左右,总差异较大的波动主要是由于区域内各省差距的巨大波动所造成。第二产业GDP碳排放全国总差异值波峰出现的时间与总GDP泰尔系数相同,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内各省差异对第二产业GDP碳排放泰尔系数全国总差异的贡献程度远大于各区域之间差异的贡献程度。(3)我国各省碳排放机制方面存在着显著的惯性特征,上一期碳排放量对于当期碳排放量具有重要的正向影响,其系数为0.844。在产业结构方面,第二产业产量对于碳排放具有重要的正向影响,其弹性为0.081;能源消费结构方面,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对于碳排放的影响极其显著,系数为0.189。煤炭产量对于碳排放具有重要影响,其弹性为0.016,煤炭资源禀赋对于碳排放影响明显。2000年以来我国碳排放与第二产业增长是单调递增曲线关系,碳排放量不仅随着第二产业的发展显著增加,而且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以上重要结论为我国制订与碳减排相关的产业政策和环境规制政策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出口产品能耗与碳强度变化进行测算,并运用LMDI分解法对我国出口产品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出口完全能耗强度大的部门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中的资源性产业开采加工行业;我国出口完全碳排强度大的部门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二是2012年、2015年和2015年各产业部门的出口贸易的完全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三是出口贸易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可分解为: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规模效应对总效应正向激励,技术效应对总效应的反向贡献度最大,结构效应则有正有负。  相似文献   

8.
本文围绕出口贸易过程中碳排放情况及其影响;发展中国家因发达国家污染产业转移,是否导致碳泄漏和碳出口增加,最终沦为"碳污染天堂"两个问题对国外文献进行了综述,并对出口贸易与碳排放进行了结论性评述。  相似文献   

9.
结合已有研究从理论层面梳理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并用我国201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产业层面就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就业结构优化,且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中介作用。具体来说,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促进产业结构服务化来促进就业结构优化。此外,数字经济对不同地区的就业结构有异质性影响。基于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促进我国就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01-2015年中国1246个县的面板数据,综合评估了清洁发展机制(CDM)在“降碳”与“增长”方面的协同效果。研究发现:CDM项目的引入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其虽未降低区域整体碳排放水平,但显著抑制了当地高污染企业的碳排放,且对降低地区整体碳排放增速具有积极效果。机制分析显示,CDM项目的降碳效果取决于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的综合作用。一方面,规模效应在贫困县的CDM项目中相对占优。相对于非贫困县而言,CDM项目显著增加了贫困县的碳排放,同时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替代效应在污染县的CDM项目中相对占优。相对于非污染县而言,CDM项目显著抑制了污染县的碳排放,但也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上述发现对中国市场型减排工具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One of the most undesirable output of China's rapid economic growth has been increasing carbon emissions. This study measures and analyzes the impact of carbon emissions on China's regional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from 2000 to 2017. Using 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 productivity indexes, we re-estimate the provincial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aking carbon emission into account, comparing different assumptions of returns to scale and considering the rank reverse issue. The differences of technical progress and efficiency change across Chinese regional economies are also investigated and we found that the former was the primary contributor to improved Chinese provincial productivity performance. In addition, we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roductivity based on provincial panel data.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novation capacity, energy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 had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rovincial productivities while urbanization had a negative impact. A mo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n be expected by expanding regional investment in R&D, adjusting and optimizing structures of regional industries and energies.  相似文献   

12.
基于湖北省国内生产总值分产业年度数据和湖北省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分产业数据,对湖北省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进行定性分析,建立马尔科夫模型,对湖北省三次产业比重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同时对湖北省各地区的三次产业结构类型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失衡,且省内各城市的产业结构差异较大。针对不同类型的产业结构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对1999-2014年重庆制造业产出增长与能源消费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在研究期内重庆制造业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线性,且向右下方倾斜,表明现有路径有效。采用STIRPAT模型进一步明确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因素,对制造业28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OLS分析,发现人口数量、能源消耗、资本投入对二氧化碳排放影响显著,企业规模、第三产业比重影响不显著,为此,应进一步强化和确立能源消费改革机制、产业高端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王摇橹 《科技和产业》2023,23(20):66-71
“双碳”目标是中国“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内所有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和重要约束,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是碳减排的重要领域,河南作为旅游大省,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与旅游相关的碳排放也逐年增加。借助“自下而上”法测度2006—2020年河南省旅游业碳排放量,并利用Tapio脱钩模型测算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水平。研究发现,河南省旅游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以弱脱钩为主,多种脱钩关系并存。因此建议,从加强政府引导监督、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鼓励低碳技术创新、开发低碳旅游产品、引导游客低碳消费等方面提升河南省旅游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碳排放规制下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祺  贺立 《改革与战略》2010,26(6):186-188,195
基于环境保护和贸易保护的目的,部分国家提出了征收"碳关税"的诉求。这将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文章根据各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和出口贸易细分数据,分析了征收碳关税可能对各行业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6.
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利用“自下而上”法,从旅游交通、旅游住宿和旅游活动三个方面测算了河南省2002—2019年旅游业碳排放量,然后基于Tapio脱钩指数分析法构建河南省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指数模型,对2002—2019年的旅游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状态进行测度分析,最后提出促进河南省节能减排和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2002—2019年河南省旅游业碳排放除了2003年为弱负脱钩、2008年为增长连接、2014年为扩张性脱钩状态,其余年份均为弱脱钩状态。  相似文献   

17.
为江苏战略性能源开发供应提供依据,本文运用线性回归理论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江苏省煤炭消费总量及其占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三次产业煤炭消费量的变动对节能减排、经济增长等指标的影响及运用线性回归理论和协整理论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为江苏省在节能减排的基础上及碳排放约束下经济发展措施提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LMDI分解方法研究了1991-2011年山东省工业结构演变对水环境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参照世界银行认定的水污染密集型产业选取了山东省水污染密集型产业,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污染密集型产业结构变动的水环境效应。得出以下结论:经济总量增长引起了水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技术效率的提高则抑制了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但技术效率的减排效应在不断减弱,因此,工业结构的调整是污染物减排的重要内容;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0%左右,但其污染物排放量却占到整个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85%以上;污染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或下降一个百分点,对应的工业废水、COD、石油类、挥发酚和氰化物排放量将上升或下降0.8亿t、17.1万t、61.0t、80.2t和5.9t。研究表明,未来工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调整将有助于山东省水环境的治理与优化。  相似文献   

19.
段姗  宁建荣 《科学决策》2010,(10):47-52
进入21世纪,浙江经济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经济总量列全国第4位。但与广东、江苏、山东等先进省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如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赶超先进省份将是浙江今后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经济总量及增速,高技术产业规模及其在工业中的比重,第三产业规模及其比重,节能减排情况等方面对浙江与先进省份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比较,找出浙江经济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最后提出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