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作为中国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能否切实对企业形成减排激励备受关注,也是理论研究亟须探究的重要命题。本文通过手工整理中国各试点碳市场的控排企业名录,从企业生产效率视角对上述命题进行了解析。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显著提升了控排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但该市场机制还未产生积极溢出效应,试点地区和同行业非控排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都未发生显著变化。进一步研究发现:当碳市场的初始配额实施部分竞价拍卖、采用基准法核算、非履约主体交易更为活跃,以及产品市场竞争程度更高、企业市场定价能力相对更低时,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作用会更为明显。此外,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还显著降低了控排企业的资源错配程度,提升了绿色生产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本文从企业生产效率视角揭示了中国碳市场建设的微观经济效应,研究结论对于国家统一碳市场建设和绿色发展战略的深化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首先利用DEA-Malmquist方法测度2009—2017年我国30个省份的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然后利用空间误差模型分析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一定幅度的波动,地区差异较为明显,技术进步对于大多数地区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起到主要作用。(2)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差异。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和激励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阻碍作用,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有促进作用。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也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3.
4.
文章构建了一个自主创新影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从环境规制视角探究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因素.利用中国省级工业企业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估计了自主创新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自主创新显著促进了东中西部地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短期内,环境规制会抑制东中部地区工...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绿色转型是大势所趋,环境规制作为实现环境效益的重要手段,其如何影响制造业绿色转型值得探讨。在阐述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机制的基础上,使用2005—2017年中国(内地)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基于EBM-GML模型计算得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衡量中国制造业绿色转型程度,进而建立固定效应面板模型检验异质性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绿色转型程度整体保持上升趋势,增长速度呈现出明显阶段性特征。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转型具有非线性影响,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和自愿参与型环境规制超过一定限度后能直接加快制造业绿色转型进程,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的直接影响则不显著;环境规制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间接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产业集聚的影响则不显著;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能够通过间接效应影响制造业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6.
伴随经济快速增长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绿色经济时代的热点话题。基于2014—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的发展使碳排放强度降低,进而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自愿型环境规制对中介效应的前半路径具有调节作用。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也证明了发展绿色金融可以显著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这一结论的可靠性,这一促进效应具有制度环境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基于此,政府要因地制宜地完善绿色金融政策、加大绿色金融市场与碳金融市场的协调配合,同时企业要树立环保意识,引导消费者的环保消费倾向,最终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价值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样本,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制造业企业末端治理型、清洁生产型和能源节约型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分析影响效应的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可有效推动制造业企业末端治理型、清洁生产型和能源节约型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民营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最大,对国有和中外合资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较小。对此,研究提出实施多元化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打造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培养长效机制、推动国有和中外合资制造业企业增加绿色技术创新投入,以期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制造业绿色转型是大势所趋,环境规制作为实现环境效益的重要手段,其如何影响制造业绿色转型值得探讨。在阐述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机制的基础上,使用2005—2017年中国(内地)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基于EBM-GML模型计算得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衡量中国制造业绿色转型程度,进而建立固定效应面板模型检验异质性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绿色转型程度整体保持上升趋势,增长速度呈现出明显阶段性特征。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转型具有非线性影响,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和自愿参与型环境规制超过一定限度后能直接加快制造业绿色转型进程,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的直接影响则不显著;环境规制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间接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产业集聚的影响则不显著;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能够通过间接效应影响制造业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9.
10.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能够有效反映一个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的环境规制是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引入GML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改进Super-SBM模型实证分析异质性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影响。研究表明: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正向增长,其驱动力来自绿色技术进步;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以及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差异显著;命令控制型及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间呈现倒“U”型关系,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间为正向线性关系;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创新路径不显著。进一步提出提升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碳排放交易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验证“波特假说”在中国市场化环境规制改革背景下的成立性,以2006—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绿色技术创新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和三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碳排放交易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而“波特假说”成立,且该结论能够通过稳健性检验;进一步研究发现,碳排放交易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来源于企业原有创新活动基础上的“杠杆作用”;拓展研究发现,该促进作用主要存在于国有企业、规模较大的企业和高碳排放的行业;此外,碳排放交易试点政策在提高绿色创新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陶小马  周雯 《技术经济》2012,(9):40-50,132
估算了电力、热力的CO2折算系数,据此精确测算了1995—2008年中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部门的CO2排放量,并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计算了考虑和不考虑CO2排放两种情形下各省区的工业TFP。结果显示:考虑CO2排放时中国工业部门的TFP增长率(碳效率)比不考虑CO2排放时高出2个百分点;东部地区的工业部门在两种情形下均是推动前沿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且在考虑CO2排放情形下表现更为突出;2000年后,中部地区个别省份的工业部门开始进入技术前沿。结论表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东部地区的工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虽然中、西部地区工业部门的技术追赶总体上相对缓慢,但近几年个别省份也在加快步伐;2003年后中国全要素CO2排放效率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黄河流域65个重点城市2001—2017年的面板数据,基于非径向、非角度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L指数,测度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区位、时期差异特征,实证研究外商直接投资(FDI)、环境规制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①2001—2010年,上游城市增长动力源于绿色技术效率,中下游城市源于绿色技术进步,2011年以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普遍呈现增长趋势。②从全样本回归结果看,FDI全时段、第二阶段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第一阶段正向影响源于绿色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阶段的影响系数略小,且对绿色技术效率的影响为负。③上游城市FDI在全时段、第一阶段影响为正,中下游城市在全时段、第二阶段影响为负,环境规制有正向影响,绿色技术效率提升仍是短板。相应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优化要素配置,注重规模效应,着力提升绿色技术效率;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制定差异化引资战略,提高FDI质量和水平;健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同监控机制,保障经济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加强绿色科技研发、提高投资成效和金融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环境管制与工业生产率增长:东部地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曼奎斯特—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数,测度了2000-2007年东部工业在考虑SO2和不考虑SO2排放情况下的效率、生产率增长及其成份的增长率,并且估计出了环境管制给企业带来的成本。结果发现:上海和广东处于生产前沿;考虑SO2排放后,生产率增长率下降;天津的生产率增长、技术效率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都最高,北京环境污染管制的成本最高;FD I投入、国有企业比重、资本劳动比、废气治理投资和环境管制成本对生产率增长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已有文献在测算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时,基本都没有考虑环境因素,而这种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由于忽视了环境污染问题的存在,并不能反映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的真实绩效,甚至会误导政策建议。文章将环境因素引入服务业生产率体系,运用基于DDF的M almquist-L 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中国2004-2013年服务业分行业 T FP进行再估算,并结合M almquist生产率指数和服务业环境友好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两种情形下服务业 T FP增长的主导因素都在于技术进步,忽视环境因素不仅高估了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而且高估了其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环境因素对服务业增长绩效存在影响。环境约束下服务业 T FP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显示,服务业 FDI并不支持“污染天堂假说”,适当的环境规制在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还可以促进服务业生产率的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研发资本、禀赋结构和公众的环保意识对服务业环境 T FP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研发中学是工业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基础条件。根据研发中学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两种作用方式建立了多因素的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并据此模型研究了研发中学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研发中学与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有非线性的影响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机制转移特征;研发中学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出“高—低—高”的阶段性作用路径,初级阶段的研发中学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效应影响力要大于间接效应;而中高级阶段的研发中学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间接效应影响力要大于直接效应;且研发中学间接效应的路径依赖期较长,我国大部分省份尚处于研发中学的路径依赖期。  相似文献   

17.
环境规制差异、创新驱动与中国经济绿色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志军  陈伟  杨朝均   《技术经济》2017,36(8):61-69
运用2008—2015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测算了考虑能源消耗和非期望产出的中国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利用所构建的创新驱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测度我国各省区的创新驱动能力。将环境规制划分为行政型、市场型和公众参与型三类,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创新驱动及两者的交互项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中国经济绿色增长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创新驱动对中国区域经济绿色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促进中国经济绿色增长方面,环境规制与创新驱动不仅发挥了各自的积极作用,而且两者还显示出一定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8.
在全要素框架下运用基于连续前沿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增长指数方法,估算了1987—2009年中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对中国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总体发展、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然后,利用核密度估计,对累积相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累积相对技术进步和累积相对效率改善做分布动态演进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整体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趋于上升,但上升幅度逐渐减小;东、中、西三大区域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差异,呈东高西低的增长格局;东、中部地区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共同推进的结果;西部地区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仅靠技术进步驱动,效率改善存在退步迹象;省际间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呈一定程度的"俱乐部收敛"特征,技术进步有明显的"追赶效应"。  相似文献   

19.
基于考虑"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超效率SBM模型,采用全局参比的Globe-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测算中国283个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研究发现:(1)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分别以年均3.5%、1.2%和2.3%的速度增长,GTFP的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而作为"绿色软技术"的技术效率贡献相对不足;(2)三大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幅东部>中部>西部,技术进步差异是GTFP区域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同时期区域发展战略和环境政策在城市绿色转型中的作用存在异质性;(3)超大及特大城市、行政等级较高的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领先优势,且研究期内不同层级城市GTFP差距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中国、美国和日本等11个国家造纸产业的相关投入产出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11国的造纸产业的生产效率水平进行了分析。根据环境规制的特征,通过应用Malmquist方法测算了环境规制之下中国以及其他10个国家2000-2008年的生产率及其成分,并与不考虑环境因素的传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环境管制后11个国家的造纸工业平均全要素生产效率是下降的;具体每个国家而言,考虑环境管制后美国、奥地利和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比不考虑环境规制要高,而其他八个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则是下降。根据研究结论,文章认为促进中国造纸产业的发展主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进一步促进中国造纸产业的工业规模化发展;二是加快造纸产业技术创新;三是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