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粮食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其中出口规模有所下降,进口规模上升迅速。进出口商品以大豆、玉米、小麦、稻米为主,出口市场以东南亚国家为主,进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洲和澳洲。粮食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比较优势不断下降、大量进口影响国内粮食价格等问题。提出发挥粮食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扩大粮食生产规模,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确保粮食安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柳 《价格月刊》2016,(4):22-24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粮食价格受国际粮食价格的影响日益显著,给我国粮食政策带来了新的挑战.从粮食支持政策角度出发,通过阐述国内外粮食价格现状,分析国际粮食价格对我国粮食价格的传递效应,提出我国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对粮价波动的影响比较大,加之粮食市场的开放度不断提高,粮食价格政策托市的现象日益突出,且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现象依然突出,国际粮食价格传导对国内粮价的影响越来越大。从粮食生产与需求、粮食国际贸易和库存情况看,中国当前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但考虑到近年来全球粮食贸易呈现一系列新变化,中国保持粮食价格稳定难度正在提高,且种子安全、耕地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应积极应对美国粮食霸权,进一步完善国内粮食价格体系、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并不断优化粮食国际贸易,以确保中国粮食价格稳定,更好地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4.
关于粮食目标价格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定合理的粮食目标价格,有利于逐步理顺粮食价格,规范对种粮农民的补贴,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通过以粮食目标价格为核心的粮食收购价格形成机制的研究及对2011年粮食目标价格的测算,以期对我国建立新型粮食价格支持体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我国粮食安全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春华  李宁  史培军 《商业研究》2006,(20):163-167
基于我国土地和水资源状况和我国农业投入成本和效益分析,我国未来粮食的自我保证能力有限。同时分析世界粮食的供求、我国外汇能力和我国粮食进口对世界粮食市场的影响,目前国内粮食生产的成本已经很高,粮食进口尚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因此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的粮食保障应选择适度进口的“双保险”粮食安全模式。  相似文献   

6.
姚靖 《价格月刊》2024,(4):26-33
目前世界范围内粮食供求基本面相对脆弱,诸多粮食种类产需紧张,区域性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粮食价格一直相对偏高。此外,由于供需错配、区域性冲突、货币价格波动、能源价格变化等,致使国际粮食价格波动较大。近些年来,中国粮食供给稳定、库存丰盈,国际粮食价格变动对国内粮食安全影响程度相对较低,但大豆、食用植物油等对外依存度较高且市场化程度高的粮食往往会受到国际价格的影响,供应安全等易受影响。针对国际市场存在的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中国应从国内供应入手,着力提高粮食保供能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同时防止国外的输入性风险,提升粮食市场的抗风险能力,扩大粮食领域的国际合作面,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  相似文献   

7.
关于建立粮食目标价格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为稳定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我国制定和实施了促进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的粮食调控政策相比,我国的粮食价格及补贴政策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借鉴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建立粮食目标价格的做法,对在我国粮食主产区建立粮食目标价格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国际国内两个粮食市场的关联性日益紧密.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向国内粮食市场的传导已经成为常态,对稳定国内粮食价格和市场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贸易传导、期货传导、货币(汇率)传导是国际粮食价格影响我国粮食价格的主要传导途径.应通过加快国内粮食期货市场发展、提高我国粮食储备水平、坚定推进货币政策改革等措施,提高我国应对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的能力,切实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粮食安全面临重大挑战。对此,本文主要从我国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改革所面临的困境,并从国际角度结合我国稻米、小麦、玉米价格的现状及前景,再根据我国粮食收储制度面临的问题,分析我国应如何对粮食价格政策进行改革,以促使我国积极推进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合理改革的进程。因为合理的农产品目标价格能有效缓解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压力,在努力做好保证农民增收的基础上,稳定我国粮食价格,从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的影响日益深远,在封闭的状态下寻求国家发展与粮食安全变得越来越困难.这一方面给我国粮食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了影响和挑战.从国际风险源角度看,当前粮食安全所面临的国际风险主要包括:世界粮食供需矛盾加大,各国高度控制粮源;国际粮食价格剧烈波动,稳定价格难度加大;外资进入流通领域,危及粮食主权安全;农业补贴存在差距,国际贸易摩擦日益突出.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应树立新粮食安全观,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的国际风险,同时充分利用并开发粮食的国内外两种资源、国内外两个市场,在完善国内粮食市场体系墓础上,积极探索构建开放式的市场体系,促进国家粮食产业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1.
研究粮食价格的传导机制,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状态稳定至关重要。本文运用STL-NAR组合模型在价格分量基础上对四种粮食(稻谷、玉米、大豆、小麦)价格进行预测,采用符号动力学将粮食价格涨跌描述为不同的价格状态。同时,运用隐马尔科夫链模型构建了粮食价格与粮食安全的状态转移矩阵。研究结果表明,STL-NAR模型对稻谷、玉米、大豆和小麦价格具有良好的预测性。预测结果显示:2024年稻谷价格呈小幅上涨趋势,小麦价格呈倒“V”型趋势,玉米和大豆价格呈下降趋势。粮食安全稳定程度与价格传导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两者并不完全一致。当粮食安全稳定时,价格传导相对顺畅,粮食价格往往呈下降趋势;而当粮食安全的稳定性与粮食价格传导受阻时,则需要通过采取有效的政策调控措施,保障粮食安全和粮食价格稳定。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粮食价格上涨狂潮,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局面,呈现出涨价幅度大、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特征。全球粮食价格上涨会通过多种途径拉动我国粮食价格走高,增加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我国粮食安全风险。面对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形势,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在粮食安全问题上警钟长鸣,着力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建立和健全粮食监测预警机制,努力保持粮食市场价格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欧盟的粮食价格政策经历了由价格干预为主和收入支持为主的多个阶段,但其保留的粮食收购干预制度,作为共同农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欧盟成员国的农民利益、调节粮食供求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我国粮食价格改革不应以单一目标价格替代现有价格政策,应探索建立一种包括目标价格、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价在内的综合价格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4.
国际粮食危机的产生不是粮食生产、供应链条本身出现的问题,更多的是国际经济危机以及国际货币动荡传导到粮食领域引起的连锁反应,如市场投机、油价上涨和生物燃料争夺粮食资源等。相对于国际粮食价格的"高歌猛进",国内粮价上涨表现出温和性、合理性、结构性和可控性的特点,粮价涨幅仍在合理区间内。要保持我国粮食价格的稳定和供需的平衡,必须确保落实严厉的耕地保护制度,遏制农业生产成本的无序上涨,消除农业生产成本上涨对农民利益的侵蚀。同时,大力加强金融监管,谨防"热钱"大量进入我国粮食市场兴风作浪;加强宏观调控,减少外汇储备量。  相似文献   

15.
我国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而黑龙江省既是我国产粮第一大省,又是我国对俄农业开发和粮食安全合作的桥头堡。黑龙江省可借助地缘便利,依托口岸优势,发挥通道作用,在稳步提高俄罗斯粮食进口规模的基础上,努力打造中俄粮食安全合作核心区,构建中俄粮食物流通道,成为我国和俄罗斯远东及贝加尔地区粮食安全合作的重要窗口。从黑龙江省对俄粮食进出口和对俄农业开发两个方面阐述了对俄区域粮食安全合作现状,并分析了黑龙江省对俄区域粮食安全合作发展方向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姜军阳 《现代商业》2011,(6):210-211
粮食安全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国际粮食安全仍存许多不确定因素。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良好,但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不断发展和人口增加的背景下,粮食需求增长、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紧张的趋势不会改变,粮食增产的难度大,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保障粮食安全,应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增加农田水利设施投资,增强农业抗风险抵御能力,提高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和农民种粮积极性,并提高种粮的比较效益。  相似文献   

17.
我国粮食进口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红 《价格月刊》2015,(2):54-57
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量快速增加,对大豆进口依存度过高、粮食进口来源地过于集中等问题,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在梳理我国粮食贸易现状、净进口依存度和进口来源集中度问题基础上,研究了当前粮食进口格局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提出了完善粮食进口机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熊毅  张炳政 《中国海关》2004,(10):26-26
如果我国的农业发生严重问题,其他国家是无能为力的,只会导致国际粮食价格的突飞猛涨。通过国际贸易改善国内粮食的供给状况只能是权宜之计,依靠贸易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不是长久之计。今年早稻产量经过多年的持续下降后首次出现增长,为稳定粮食价格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新冠疫情蔓延导致全球粮食供应链受阻,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大幅波动,部分国家粮食供需失衡。通过梳理中国实施的最低收购价、生产者补贴、农业保险补贴等主要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效果,比较发现与国际市场明显不同的是,国内粮食连年丰收、粮食市场价格相对平稳、粮农基本收益得到保障。研究表明目前国家采取的以市场定价、价补分离、险补结合为主要特征的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总体有效可行,同时也发现相关政策存在协同性不够、补贴发放与种植面积挂钩过紧、粮农实际净利润不高等问题,进而对后疫情时代中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粮食安全背景下我国粮食价格波动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以来,在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加的同时,粮食价格也在不断上涨.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我国的粮食安全状况都不容乐观.通过介绍国内外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的价格波动情况,从粮食需求、供给及其他方面对我国主要粮食价格剧烈波动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可行性措施,以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