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跨境电商网络平台,店铺网站是重要的宣传媒介和窗口,网站的企业简介是企业展现实力、吸引客户的有效手段之一。根据Swales和Bhatia的语类分析框架,对中国的阿里巴巴国际站以及美国的亚马逊两个跨境电商平台40家跨境电商店铺简介的语类进行分析。对比跨境电商平台中西方店铺简介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运用Hofstede的文化维度理论对中西方店铺简介语类结构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对于店铺简介翻译以及二语学习者跨文化能力培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使得跨境贸易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一些语言上的沟通障碍,这对于我国跨境电商贸易的发展来说极为不利。而商务英语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跨境电商贸易中沟通难的问题。因此,本文先对跨境电商与商务英语的现状及特点进行阐述,然后再从跨境电商的管理与合作两个方面阐述了英语在跨境电商贸易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随着跨境电子商务快速的发展以及传统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很多中小企业也逐渐转战出口跨境电商行业,但同时也面临着人才紧缺的问题,特别是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其中优秀的跨境电商客服人才尤其匮乏,这些人才应具备的核心和基础技能便是英语。本文基于跨境电商客服岗位,研究如何提高英语客服的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中国跨境的电商业务在不断打开国际市场的同时,实际所产生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它已然成为了促进中国对外贸易进步的关键发展动力。随着当前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英语词汇在跨境电商平台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跨境电商中的英语已经发展成特殊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重点分析了跨境电商平台中英文词汇的特点、使用规范和原则。希望能给跨境电商提供更规范的英语词汇,培养规范沟通的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从其避讳功能、劝诱功能、礼貌功能和掩饰功能四个层面分析了酒店服务中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引导酒店从业者认识英语委婉语对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从而使他们掌握酒店英语服务过程中特殊的语言图式,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以最终实现提供优质酒店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已成为我国外贸转型升级新的增长点。该行业的发展对懂专业善沟通的复合型外语外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秀的跨境电商人才必须基于典型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培养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良好的跨文化语用能力,克服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语言和文化隔阂,建立及维护良好的业务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一般电商流程来对我国跨境电商中的文化冲突进行分析。首先,对我国跨境电商的现状进行说明,包括我国跨境电商B2B和跨境零售(B2C和C2C)的现有情况以及发展瓶颈;其次,从电商平台的风格设计、色彩搭配、语言表述、跨境交易沟通方式的选择、沟通过程的语言表达、交易双方的订单签订,以及送货、退货等流程来分析可能会遇到的文化冲突;最后,针对各流程出现的文化冲突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跨境电商背景下,具备良好外语沟通能力、掌握外贸知识和技能、懂得跨境电商操作的复合型人才在我国显得较为短缺。针对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特点,这篇文章分析了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从人才培养模式上、课程设置上、教学模式上、校企合作上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提出了相关建议,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提出了"英语、外贸、跨境电商"技能型人才的高职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高丽 《消费导刊》2009,(19):177-177
英语模糊限制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其恰当使用可使话语缓和含蓄、礼貌客气、灵活有效,本文讨论了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指出了要充分重视模糊限制语的语用价值,在英语学习中指导学生恰当地使用和准确地掌握模糊限制语,以便更好地促进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10.
贸易的全球化,给跨境电商平台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通过对跨境电商平台创业者调查数据的相关分析,跨境电商平台创业各阶段操作与英语水平的相关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售后服务、商品发布、在线沟通、商品推广、商品发货、交易确认和注册认证.跨境电商平台创业与英语水平没有直接关系,但要"做大、做强",实现更稳、更高的发展,还需要较强的英语读、写、译能力.  相似文献   

11.
当前形势下,跨境电商第三方平台日益激烈的同质化竞争、流量红利的大幅衰退以及不断更新迭代的规则政策,跨境卖家所需要投入的成本和精力越来越大,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故而品牌出海是跨境电商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阐述了当前形势下跨境卖家采用DTC独立站的机遇,分析了DTC独立站对品牌化的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DTC独立站品牌化运营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关于电子商务市场下声誉问题的研究更多地停留在对一般网络市场声誉评价机制设计以及声誉评价系统的效率研究上,对于网络环境下逆向选择问题对声誉机制的影响还缺乏系统的分析。文章以淘宝网香水市场交易数据为样本,对逆向选择环境下网络市场声誉机制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具有本土性特征的淘宝网声誉机制能够有效抵消网络市场逆向选择问题,但是,电子商务市场逆向选择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声誉评价系统作用的发挥。文章还基于声誉机制模型在解决逆向选择时的缺陷,提出了声誉机制的改进模型,试图能有效地激励卖家与买家以诚实的交易来获取声誉度。  相似文献   

13.
在电子商务行业,因买卖双方目的不同,对商家的要求是不同的,为提高交易成功率,应对商家进行动态分类,以满足不同的需要。为此,本文从综合价值角度出发,构建电子商务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26个属性指标,引入模糊聚类分析,建立电子商务企业动态分类机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刘红  谈璐 《北方经贸》2020,(4):12-14
近年来,我国外贸市场持续疲弱,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新型贸易方式正成为中国外贸的全新增长引擎。东南亚作为"一带一路"倡议重要的经济区,是我国及江苏的重要贸易伙伴。本文对江苏外贸的现状及趋势和东南亚跨境电商发展的市场需求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提出了江苏自贸试验区建设对江苏与东南亚跨境电商发展带来的契机,以期加快江苏与东南亚跨境电商合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本质是通过制度创新促进跨境电商产业集群的发展,文章基于制度创新、产业集群等相关理论,结合中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发展实际,从创新演化阶段和阶段动力作用机制两个角度出发,探析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多阶段创新演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发展经历了创新培育、创新突破、创新深化和创新扩散四个阶段;产业发展与制度环境的冲突是推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创新演化的重要动力;在各不同阶段,主体通过构成行动集团来推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创新演化。  相似文献   

16.
跨境电商政策中蕴含着大量引导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对地方政府和企业规划跨境电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文本挖掘的方法开展跨境电商政策的量化分析和研究,通过从跨境电商政策文本中提取特征,再进一步使用聚类算法对特征进行聚类,基于聚类结果分析了跨境电商政策关注和聚焦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知识产权、税收、产品等方面。此外,还通过语义网络分析和展示了政策重点内容之间的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发展中,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够为中小型企业客户提供开放的交易平台,使得卖家能够通过较小的成本向更多的消费者推销自己的产品.它提供了一个在线的"集市",买家和卖家都可以通过这个在线"集市"来沟通、交流或者完成交易.本文旨在探索第三方交易平台在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定位,并分析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在线电子商务的发展,团购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部分。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参团,各网站推出了许多新的团购模式,包括天猫事业部推出的动态定价团购,即商品价格随着人数增加而降低。有研究发现,动态定价团购存在价格下降效应——价格下降前一定参团人数规模阈值内,参团人数激增,而价格下降后一定参团规模阈值内,参团人数下降。文章针对这一现象,模拟三级价格阶梯动态团购模式,设计网络团购行为实验,研究价格比较和虚幻的控制感对参团行为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价格快要下降时,控制感越强越能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文章对电子商务平台调整团购机制,卖家确定定价策略给出了指导性建议,更好地理解价格变动在吸引消费者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福州跨境电商进口特征分析,构建福州跨境电商进口贸易引力模型,结果发现中美贸易战对福州跨境电商进口的抑制作用有限,其中人民币汇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福州跨境电商进口额下降1.29个百分点;福州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与福州跨境电商进口额正相关。福州应加快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形成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升级跨境电商物流模式,提升跨境电商物流效率;提高监督服务水平,维护跨境电商市场稳定;培养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增强跨境电商服务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Purpose: This article seeks to understand how relationship quality dimensions develop in cross-border relational exchanges and explores their determinants, including the role of cultural sensitivity, in each relationship phase. By mobilizing the multidimensional meta-concept of 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its forms, this research captures the evolution of relationship quality between French buyers and foreign sellers. The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relationship quality’s dynamics under cultural sensitivity influences in turn offers a more accurate, active form of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Methodology: Thirty-nine semistructure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business buyers located in France, representing a range of sectors, reveal the nature, transformations, and determinants of relationship quality. Qualitative methods are more appropriate to elucidate processes and the 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 of constructs over time. Because relationship quality is a property of a specific buyer–supplier, cross-border interaction, this multiphase study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nature and the 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 of concepts.

Findings: The multiphase qualitative analysis shows that as relationships evolve, 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s take place in the components and antecedents of relationship quality. Cultural sensitivity has a key role during the most advanced relationship phases. The primacy of economic logic dominates the exploration phase; cognitive aspects receive the emphasis in the expansion phase; and relationship quality, in the maintenance phase, results from a combination of affective and emotional factors. As emotional ties deepen, relationship quality exceeds what might have been expect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gnitive elements actually exchanged.

Originality: The key contributions of this article are the multiform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the phase-specific study of this meta-construct. The article argues and empirically supports how relationship quality is changing in the context of cross-border exchanges—French buyers with international sellers. The innovative study addresses simultaneously concepts that constitute 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its determinants, as well as revealing their importance in different relationship phases. Prior research does not consider

the differentiated standpoint on relationship quality forms within a temporal perspective. However, this study also is limited by the multisectoral nature of the sample and the monadic character of the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