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乡村旅游发展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带动乡村地区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米东区作为新疆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地区之一,将乡村旅游发展作为响应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头号项目.在相关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工作人员及游客的访谈以及实地调查,找出旅游品牌及市场、旅游产业结构和管理水平3个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应该在推进产业融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乡村旅游宣传以及形成科学管理体系等方面着手,确保米东区乡村旅游产业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构建了乡村旅游经营者实施旅游低碳化发展决策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对北京市10个郊区县乡村旅游经营者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探析了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经营者的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水平等个体因素,其对乡村旅游前景预期和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等经营信息诉求动机因素,以及大众媒体、政府渠道、企业宣传推广和亲朋好友等传播渠道因素,显著影响经营者实施低碳乡村旅游的意愿。  相似文献   

3.
"发展全域旅游产业",弱化"区域",突出"产业"。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多元、村庄靓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和重要途径。基于新时代下肥西县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瓶颈,从以点带面全域融合、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挖掘特色亮点增加吸引力等方面提出肥西县实现全域旅游的发展路径,从而激活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4.
发展门头沟乡村旅游,打造特色门头沟旅游品牌,促进门头沟区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发展之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交织.本文对门头沟乡村旅游的四个发展历程进行研究;报告门头沟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区域特色日益明显、接待环境不断改善以及品牌意识不断加强;找出门头沟乡村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如基础设施仍需提高、宣传力度需要加强、筹集资金渠道狭窄,游客满意度有待提升等;并且提出促进门头沟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发展门头沟乡村旅游,打造特色门头沟旅游品牌,促进门头沟区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发展之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交织。本文对门头沟乡村旅游的四个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报告了门头沟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区域特色日益明显、接待环境不断改善以及品牌意识不断加强;找出了门头沟乡村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如基础设施仍需提高、宣传力度需要加强、筹集资金渠道狭窄,游客满意度有待提升等;并且提出了促进门头沟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北京市发展8种乡村旅游新型业态的基础之上,发展门头沟乡村旅游新型业态,促进门头沟乡村旅游产品的发展与升级。本文分析了门头沟乡村旅游资源现状,总结并提出了门头沟乡村旅游新型业态主要类型,阐述了门头沟乡村旅游新型业态产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石家庄环城水系区内乡村旅游在快速发展时期面临的若干影响因素,包括城市经济发展、乡村旅游项目现状、项目用地、旅游产业链以及经营模式等,结合石家庄城市经济发展趋势、乡村旅游资源特征和实施开发的土地、产业和经营条件,提出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产业融合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动力之一,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旅游+"和"+旅游"的生动实践。文章基于北京市和贵州省2013~2017年的面板数据,首先构建了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熵值法计算得出各指标的权重,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两个产业之间的耦合关系,进一步分析不同区域间两个产业耦合协调水平的差异。研究发现:旅游和体育两个产业的综合发展指数在北京市和贵州省存在明显差异,且北京市和贵州省两产业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仍较低。为此,本文提出因地制宜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建设专业人才库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四川乡村旅游业升级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四川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影响下,四川乡村旅游业在产业模式、管理体制、资本运作和从业人员结构等方面有了较大的变化,要积极应对变化并合理利用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优势,就必须使四川乡村旅游产业及时做到升级更新.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行业的一种新兴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逐渐成为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我国乡村旅游业正在经历新时期、新消费、新格局的转型期,乡村旅游的提质升级关系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目标的效果和进度。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着发展理念有待更新、规划水平有待提升、人才供给不足、业态及产业链不够完善、治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本文通过概述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问题,从供给和需求双侧发力,从构建乡村旅游产业体系、稳慎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搭建乡村旅游场景、利用数字赋能、完善人才引进与培育等方面提出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自由贸易港建设为海南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对高素质旅游人才的要求不断增加,然而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旅游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矛盾也更加突出。以USEM(subject understanding, skills, self-efficacy, meta-cognition)就业能力模型为基础,从学科理解力、技能、自我效能感、元认知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并利用SPSSAU数据处理软件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的旅游类行业新需求为向导,对海南高校学生的就业能力梳理,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的旅游类行业新需求为导向,将USEM模型嵌入旅游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新专业课程改革,优化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行业发展需要和认可的旅游人才。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状态将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为工作生活中压力大、渴望享受田园生活的消费者提供了"新精神消费品".乡村旅游利用乡村振兴等优惠性政策快速发展,为产业融合、农业经济以及农村扶贫等发展做出了一份贡献.然而随着疫情短期的冲击,游客量的减少使得乡村旅游业陷入谷底.通过对乡村旅游消费者群体进行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s回归进行市场分析,对乡村旅游业抓住精准的目标群体消费者作出总结,并对乡村旅游业迎接高质量的中长期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DPSIR模型,构建了低碳乡村旅游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北京门头沟区为例,根据相关统计数据,采用熵权法,对其低碳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门头沟乡村旅游低碳发展水平虽有所上升,但上升趋势不明显,仍处于中碳阶段,距离低碳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为进一步挖掘出制约门头沟低碳乡村旅游发展的因素,本研究最后引入限制性因子,发现主要制约因素为以下四个方面:乡村旅游各主体低碳意识薄弱;财政投入力度不够,低碳设施缺乏;乡村旅游企业管理粗放,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以及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认识不够,清洁能源使用率不足等。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旅游是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乡村地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为背景,对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特点以及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报告了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我国乡村旅游更好发展的政策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梳理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指出海南乡村旅游发展遇到的瓶颈、困境,提出海南乡村旅游质效提升的思路和策略,包括开拓客源市场、锻造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强化要素保障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关乎农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基于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住房条件、经济发展及社会服务5个方面研究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发现目前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乡村治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并从治理资源、资金投入、劳动力结构、机制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7.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rural areas have experienced major socioeconomic changes. Due to modernisation and deepening globalisation, the economic and employment potential of many traditional livelihoods has decreased. Currently tourism is increasingly seen as a relevant tool for addressing rural problem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tourism is actively used for economic diversification and opening up new ways to generate income and employment. However, many development models, such as integrated rural tourism (IRT) with emphasis on co-planning, learning and participation, originate from the Global North. This calls for careful considerations when such models are applied to the Global South's rural contexts. This research note discusses some of the key challenge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especially related to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rural communit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overviews the applicability and conditions of the IRT framework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for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相似文献   

18.
周彬  贺传阅 《乡镇经济》2007,(11):30-33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发展潜力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拉动内需明显等特点,发展乡村旅游自然便成了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界定了乡村旅游的内涵,在分析西部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优势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初步认为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了新农村建设,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为发展乡村旅游开拓了空间。为了促进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提出基于新农村建设的西部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