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持续抬头,中美贸易摩擦趋于常态化,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如何应对新挑战成为重大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浓厚研究兴趣。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沿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表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赶超与攀升无疑是此轮中美贸易摩擦的"催化剂",虽然中美贸易摩擦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制造业的赶超态势,但其负面影响也在逐步显现。中国依托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实现制造业高速增长的基础条件已经发生重大变化,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转变制造业贸易方式、推动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利用对外直接投资主动整合资源和加速制造业服务化,是中国制造业应对贸易摩擦和提高分工地位的有效途径。未来研究应更多关注中美贸易摩擦的"典型事件",并基于客观数据分析其影响;从宏观视角向微观视角拓展,系统跟进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制造业的现实影响;适应环境变化,关注中国制造业深度嵌入全球创新链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与贸易的发展,在增加值视角下重新测算与分析中美双边贸易的利益结构,对解释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应用双边/产业层面的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从前向生产联系和后向生产联系两个角度对中美双边贸易利益结构进行国家层面和产业层面的研究,并对中国增加值出口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结论有:增加值视角下的中美贸易顺差严重缩水,美方发布的贸易逆差数据严重失真;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落后于美国,导致贸易顺差在中国,但结构性收益在美国;中国服务业在中美贸易中的获利能力远不及制造业,2000—2014年中国主要的顺差产业未发生较大变化;参与全球价值链对我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增加值出口的影响不同,吸引外资对中国产业增加值出口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经济进入以生产过程分节化和中间品贸易为主要特征的全球价值链时代,制造业正在成为一些大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争夺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的角力场。本文对2000-2014年中美两国制造业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GVC)分工程度及分工地位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参与GVC分工地位指数总体小于美国同期值,美国制造业在GVC分工中处于相对上游环节,这与中国制造业后向参与GVC分工程度较高相一致。与美国相比,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不具竞争优势,中美贸易摩擦对双方GVC分工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需加快受制产业的自主创新步伐,积极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重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  相似文献   

4.
基于贸易增加值视角,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对象,研究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参与区域价值链的重构效应。首先运用沃姆斯利(Walmsley)动态递归方法更新全球贸易分析模型的基准数据库,然后运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与库普曼(Koopman)等的贸易增加值分解模型的链接方法,分解中美加征关税对全球价值链和区域价值链的影响,从区域价值链视角出发评估贸易摩擦的经济效应。结果发现:从国家层面看,贸易摩擦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负面影响颇为严重,却深化了中国参与区域价值链的程度,主要归因于直接贸易规模性转移与间接产业分工格局调整两个方面;从产业层面看,贸易摩擦对中国不同行业部门参与区域价值链的影响存在较强的异质性。总体而言,对不同行业的区域价值链均呈现促进效应,但电子产业增长相对较高,其次是汽车业、纺织业,原因在于不同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5.
伴随中国的崛起,中美贸易摩擦将会呈现常态化,甚至螺旋式恶化,需要用战略的视角为破解中美贸易摩擦寻找应对策略。作为TPP的"遗产",CPTPP既已为当今全球最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协定,又适应世界经济朝着全球价值链的方向发展趋势,是中国战略突围中美贸易摩擦的较佳选择。不过,无论从学术角度还是现实角度考察,CPTPP的最终实施结果必将与其制定的预期存在差距。并且沙盘模拟和非对称相互依赖分析结果显示,中美贸易摩擦的天平将会偏向中国。所以,无须过分夸大CPTPP对中国的作用,相反,中国需要稳定有序地推动加入CPTPP的战略规划及具体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中国制造业具有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与遭遇贸易反倾销高位态势并存的现象。基于价值链位置对贸易反倾销影响的理论分析,利用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与贸易反倾销数据,分别从资本密集、劳动密集、高技术与低技术四类行业角度实证研究了价值链位置对反倾销的影响。总体上,当中国制造业价值链位置处于领先地位时,遭遇反倾销会减少;处于追赶地位时,遭遇反倾销会增加,但在不同要素密集型和技术水平行业,价值链位置对贸易反倾销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随着中国制造业价值链位置不断攀升,将迎来贸易摩擦频发多发的阶段,这需要区别对待,采取针对性的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7.
高芳 《价格月刊》2020,(3):83-87
基于中美贸易摩擦的新动向,围绕当前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风险进行研究。回顾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问题,聚焦中美贸易摩擦的新动向,分析中国企业受中美贸易摩擦总体影响情况。研究发现,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贸易不确定性带来的冲击有关税增加、企业经营成本激增、配套制造业产业链受到牵连以及中美产业集群发展失衡等。在此基础上,从企业、政府以及银行三方的角度,强调"政企银"打好组合拳,多向发力,共同协助中国企业顺利应对风险,帮助企业将中美贸易摩擦冲击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8.
利用中国制造业遭受的限制性贸易壁垒数据,结合全球价值链,定量分析了限制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并引入研发水平验证其在上述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限制性贸易壁垒显著抑制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攀升,研发水平在其中起到了显著的调节作用。中国应及时预测全球经济形势变化以降低限制性贸易壁垒造成的损失,加大研发力度,抵御贸易壁垒对全球价值链的冲击。  相似文献   

9.
潘雨婷 《商业科技》2014,(21):34-36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产品的不断更新,美国既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中国的最大出口市场之一。而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就同时意味着美国会消费更多来中国进口产品。因此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层出不穷,不论对于中国还是美国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从对新时期下中美间的贸易摩擦特点入手,结合新时期中美之间贸易摩擦的现状,对摩擦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应当尽量降低贸易摩擦发生的频率,减轻因为贸易摩擦给我们带来的不利影响,为中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稳定,积极维持中美间的经贸关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路霄 《现代商业》2008,(17):188
在中国对外贸易中,中美贸易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中,中美贸易摩擦的形式最为多样化,也最为典型.通过探究中美贸易顺差的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已成为消除或减少中美贸易摩擦,维持和发展良好的中美政治经济关系,改善中国全球政治经济地位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价值链发展的不断深入,一国贸易中的国内增加值不断影响着名义有效汇率,也影响着实际有效汇率。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立足于中美两国的制造业贸易增加值数据,研究了中美两国整体制造业及各分行业的实际有效汇率,探讨了中美两国整体制造业实际有效汇率的共同特点以及分行业实际有效汇率的差异性。通过对实际有效汇率波动的分解和对有关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中美两国名义有效汇率波动对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远大于相对价格;而贸易增加值权重下实际有效汇率对中美两国制造业贸易增加值的作用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广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广西先进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重点研究广西汽车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发展概况,包括产品制造、产品销售、产品设计与研发三个方面,并讨论了当前广西汽车制造业的产业集中程度,探究制约广西汽车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促进广西汽车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全球价值链攀升动力机制为基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发展为视角,通过测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发展的阶段及特征,分析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实现路径。研究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处于松散耦合阶段。中国在嵌入全球价值链过程中,应实现从低级要素向中级、高级要素升级,并不断进行产业组织创新;通过国内市场优势,实现国内分工体系重构,形成国家价值链(NVC);基于全球范围内关键要素的再整合,最终嵌入全球价值链(GVC),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  相似文献   

14.
从《国富论》前三章的角度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进行浅析与探讨,并论述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融入全球价值链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制造业逐渐融入到全球价值链当中,提高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17年,中美关系发生了实质性变化,美国对华战略从合作走向竞争。新冠肺炎疫情下,中美关系更是面临新的不确定性,中美经贸摩擦将影响中美两国的经济,进而产生连锁反应,造成全球价值链的重构。利用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和假设提取法,测算中美经贸摩擦和全球价值链重构对世界43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影响,并重点模拟中美之间贸易由国内供给替代对增加值和劳动力就业的最大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基准模型设定下,经济效应存在地区异质性,中国周边地区、美国周边北美自由贸易区受到的影响最大,反映了区域性生产网络的存在。第二,相对美国,中国受影响更大,增加值下降2.5%以上;其余受影响较大的国家有爱尔兰、卢森堡、荷兰;印度和欧洲大部分地区受影响较小。第三,中美经贸摩擦对每个行业的影响不同,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为中国的家具制造业和其他制造业,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业,以及美国的航空运输业。第四,假设其余国家或地区卷入中美经贸摩擦,存在替代效应和全球价值链重构,部分国家或地区增加值和劳动力就业均上升,上升最多的为22.42%。建议深化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主动与周边国家或地区开展经济合作,强化区域价值链的影响,同时积极培育和发展国内产业链。  相似文献   

16.
倪红福  范子杰 《全球化》2021,(2):56-73,134
本文主要利用贸易一般均衡模型反事实模拟量化分析中美可能的全面贸易摩擦对两国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美传统出口优势行业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受到的负面冲击比较大,中国出口集中度下降,而美国的变化不大;中美全面贸易摩擦将会导致中国制造业的产出份额减少,而初级产业和服务业产出份额增加;美国初级产业的产出份额减少,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出份额增加;受关税冲击较为严重的制造业产出份额的减少会导致相关联的生产性服务业产出份额减少。未来中国要增强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积极利用国际规则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同时,从产业链、供应链以及创新等方面进一步深化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7.
李萍  刘慧 《北方经贸》2013,(8):17+22
聚焦近年来各国经贸往来,中国俨然成为遭受"双反"调查最多的WTO成员国。中美间的贸易争端也从未停止,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弊大于利,中国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增加出口产品国内附加值,实现中国产品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提升,以求获得更大范围内的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究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对成本加成率的现实影响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整体上,嵌入全球价值链程度加深对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率提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经过分样本检验发现,嵌入全球价值链程度加深对内资企业成本加成率的负向影响较外资企业更大;对一般贸易企业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来料加工企业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对高技术企业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中低技术企业有显著负向影响。本文还发现生产率、劳动要素价格、中间品要素价格是影响企业成本加成率的重要中介要素。对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出口加成率的现实应客观认知,尤其在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等事件影响下,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深度存在极大波动风险,宜实施“稳中求进”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形式与动因,建立了全球价值链重构的产业均衡模型,考察了全球主要制造业产品的贸易集中度,分析了中国作为贸易大国在其中的作用,结合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值的波动与制造业内部各部门出口额占世界的比重及位次变化,分析了重构对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贸易结构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全球价值链重构在中国并没有大规模出现,但重构的趋势是存在的,而最可能出现重构的并非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是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  相似文献   

20.
从全球政治经济地位视角审视中美贸易摩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吉 《商业时代》2012,(15):45-46
中美贸易一直在双边关系略为紧张的情况下快速定展着,贸易摩擦却日益加剧和多样化.从最初的贸易不平衡到反倾销、反补贴再到知识产权保护和劳工标准,中美贸易摩擦不断演化和升级.研究中美贸易摩擦,探究其原因及主要特点,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消除或减少中美贸易摩擦,维持和发展良好的中美政治经济关系,改善中国全球政治经济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