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旅游产业、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构成一个开放复杂的复合系统。以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机理为基础,选择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收集2011—2019年的相关数据,对河北省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达到良好水平;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略低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治理改善缓慢,是制约三者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寻找影响两者协调关系的因素,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黄河流域9省区2008—2021年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变化,并结合障碍度模型进一步探讨耦合协调度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在时间上呈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不大,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空间分布不均且省区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的特点;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成为影响全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3.
孙斌  徐渭 《科技和产业》2021,21(1):61-66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耦合和协调发展已成为广泛关注的全球性问题,正确认识黄河流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耦合关系,采取恰当的发展路径和保护措施,是实现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对黄河流域的经济环境发展研究和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改善该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淮海经济区20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熵值法、空间统计分析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6-2016年淮海经济区20个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1年间淮海经济区经济、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处于上升态势,但其协调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协调阶段.且协调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多聚集于苏北、鲁南,协调水平较低的城市多聚集于皖北、豫东;(2)协调发展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当地的经济综合水平,经济综合水平较高的城市,其协调程度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被誉为中华水塔,青海省生态地位非常重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因此本文基于青海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作为论述切入点,阐述生态环境建设与旅游经济之间发展所存在的困境,最后提出协调二者关系实现青海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以重庆市为例,选取了15个反映旅游经济和交通系统发展水平的指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1993—2013年重庆市旅游经济系统和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旅游经济系统和交通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发展态势较好,耦合度从0.0119增加到0.6779,两系统的耦合互动效应由弱逐渐变强。目前两系统处在初级协调阶段,重庆市仍需加快交通建设以促进旅游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河南省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三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和影响因素,选取三个系统的多维度指标数据,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了河南省2004—2020年三个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和协调发展状况,然后将河南省与另30个省份2020年三个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和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生态环境保护落后普遍存在于中国各省份,相较于其他各省份,河南省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非常落后;河南省2004—2020年三个系统耦合协调度上升主要受到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这两个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带动。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2005—2020年黄河流域9个省区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分别测算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科技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检验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的独立效应及协同效应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关系。结果显示: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在独立效应方面均有助于推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其驱动作用较弱;在协同效应方面,二者的协同作用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显著正相关,同时表现出“1+1>2”的效果。基于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利用变异系数法、改进熵值法、耦合协调度函数对新疆伊宁市旅游、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量化研究。研究表明:近六年来,综合效益评价值波动起伏,三者处于较为复杂的耦合关系中。耦合协调发展由初级转变为中级,有持续增长的潜力。目前,伊宁市主要聚焦于旅游与经济发展,应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污染源的治理。将生态环境建设放到突出位置,要突出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互惠共生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协调发展理论及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对2001—2012年北京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动态演变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①2001—2012年北京市旅游经济效益函数g(x)与生态环境效益函数g(y)均呈明显的增长态势,但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②2001年以来,北京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状态不断改善,协调发展度呈明显上升趋势,2006年之后已步入良好协调发展状态;③2003年的"非典"对北京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的综合评价指数(T)、"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度(C)及协调发展度(D)3个指标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但3个指标总体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旅游经济与交通运输关系紧密,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实现两者之间的高质量协调,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耦合协调模型,特选取了24个反映旅游经济与交通运输发展水平的指标,对2005-2015年南昌市旅游经济与交通运输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南昌市旅游经济与交通运输综合发展水平均取得了较快发展,两系统的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度也都呈稳步上升态势,但2013年以来,交通运输对旅游经济的支撑能力有所减弱。今后南昌市应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建设,以此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使综合效益达到最优水平。  相似文献   

12.
区域协同创新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协同论等理论基础上,利用功效系数法,创新性采用区域间协同数据,从创新资源、协同合作、创新成果3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评价黄河流域9省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差异明显,整体呈现“东强西弱”的格局,各省区之间未形成良好的协同创新联动。建议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深化打造黄河流域科创大走廊、建立和完善体制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推进方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树伟  李瑞鹏 《改革》2020,(1):76-86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体现在生态优先、市场有效、动能转换、产业支撑、区域协调、以人为本六个方面。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应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因素,把黄河流域打造为贯通东西的生态经济带,使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严格生态综合治理,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加强区域分工,形成三大特色区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区域联系,推进形成东西贯通的黄河生态经济带。为此,应加快培育建设五大都市圈,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区域合作,提高市场化程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谭涛 《科技和产业》2023,23(5):80-86
为探讨科普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在构建科普和科技创新水平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以全国31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分别测算2015—2019年各省科普和科技创新水平,并基于耦合协调模型计算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全国科普和科技创新水平稳步提升,但区域间失衡问题依然突出;科普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但仍有超1/3的省份处于失调阶段,科普与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尚未形成。  相似文献   

15.
杨洁 《科技和产业》2023,23(6):60-64
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信息产业革命的重要起点,对高质量发展有着巨大影响。采用耦合协调度及障碍度模型对2011—2020年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及障碍因子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下游地区的耦合协调度高于中上游地区,绿色生态及数字产业规模等指标制约两系统协调发展。地区应发挥数字经济作用,促进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绿色经济的内涵,构建黄河流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2011—2020年黄河流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下游地区绿色经济指数始终高于上中游地区,流域9省之间的绿色经济指数存在地域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研投入等促进了黄河流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耗对黄河流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要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需要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厘清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的基础上,实证分析区域经济差距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黄河流域九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但多数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区域经济差距显著地阻碍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同时在不同高质量发展水平下,区域经济差距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存在异质性。从缩小黄河流域经济差距的角度,提出促进黄河流域一体化发展,加大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力度,加快推进城镇化水平, 减少环境污染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