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研究"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作者对河南省农村就地城镇化进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针对中原地区城镇化的具体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对当地示范性较强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行了多方面实地考察,对"十二五"期间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宏观方向和具体措施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2009年1月120位及2009年8月102位从发达地区回流到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城镇创业就业的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程度及方向。结论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与经济运行情况呈正相关关系而非负相关,并且证明了农民工外出务工前,培训与否比培训时间对其返乡创业行为影响更显著;而之后,则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3.
基于河南省抽样调查的529份农民工回流问卷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民工的回流区位选择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本村、本乡镇和本县城是省际流动农民工回流区位的主要选择地,本乡镇和本县城也是农民工回流创业的首选区位,而本市、外市回流农民工较少。农民工回流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是务家和经济收益的平衡。影响省际流动农民工回流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为农民工年龄、家庭中小学生数量、家庭农民工数量、人均耕地面积等。农民工流动与回流实际上均为农民工在地理空间中的位置选择与变动,其取决于不同区位的粘性大小。  相似文献   

4.
城乡界限趋于模糊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亚洲许多国家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大城市周边城乡融合区的形成和发展及其人口的就地城镇化即是这一特点的一个突出表现。以就地城镇化发达的闽东南地区的福州市为例,从实体地域和未来人口规模两方面探讨其城乡融合区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在制定大城市的发展规划时,要密切关注其周边城乡融合区内农村人口就地转变为城镇人口、城市核心区人口向城乡融合区转移的状况,并在制定城市规划时把城乡融合区的发展趋势考虑进去。  相似文献   

5.
6.
高更和  石磊  高歌 《经济地理》2012,(5):127-132
务工目的地选择是农民工空间流动的基础,对其研究有助于在微观层面上了解农民工流动的空间规律。通过对随机分层抽样产生的河南省11个不同类型样本村的实证研究,发现务工目的地大分散、小集中,县内和省外占较大优势。务工者主要集中于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中部作为务工源并未形成最核心的务工区域。影响农民工务工距离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家庭人口、人均耕地、村经济发展水平、村地形、村交通、离最近城市距离、关系网络等因子。从务工目的地角度观察,在省域尺度上,综合考虑务工目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务工距离的务工引力系数在较大程度上解释了农民工对务工目的地的选择,经济较发达、距离较近的目的地是务工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刘旺  张文忠 《经济地理》2006,26(5):802-805
随着我国城市住房分配制度的变革,居民由被动的接受住房转变为根据自己的偏好进行主动的选择,消费者在住房市场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文章以“万科青青家园”为例,采用比奇的分异度指数和GIS分析方法,对购房者的社会属性特征、工作地、原居住地等微观因素与居住地选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微观居住区位的选择上,具有相同社会经济属性的群体趋向于选择相同的居住区位,社会经济属性的作用和居住分异现象在居住区位选择中开始凸显;受房价和经济实力的约束,年轻型家庭居住区位的选择方向已向郊区外移;对于有子女的家庭来说,教育资源的丰富与否则是居住区位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工作地和居住地之间的通勤时间对居住区位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家庭生命周期、原居住地、消费观念和信息搜寻等对微观居住区位的选择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选取世界文化遗产地平遥古城为案例地,分析了其旅游业与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时序演化规律,并从静态和动态角度探索了旅游业驱动下的世界文化遗产依附地城镇化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旅游业驱动下的世界文化遗产依附地城镇化响应过程存在显著的耦合协调发展特征;2平遥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水平呈现波动增长态势,城镇化优先类型占据多数,但在2009年之后旅游业优先发展优势逐渐扩大;3平遥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耦合协调度最终迈入协调上升阶段,达到良好协调水平;4从静态来看,平遥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受到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与社会城镇化以及旅游业发展水平的综合影响,且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771、0.9622、0.9787、0.9961、0.9897;5从动态来看,各个因素在对平遥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贡献程度由强到弱排序为:经济城镇化空间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旅游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卫飞 《当代经济》2021,(3):92-95
农民就地城镇化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推进方式,本文旨在对河南省农民就地城镇化的二元载体作进一步探讨.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提炼文献资料中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通过《中国统计年鉴》和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相关资料的分析比较,在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基础上得出:河南省有利的政策为就地城镇化提供了制度契机,就地城镇化发展必...  相似文献   

10.
11.
选取城镇化速度较快、从国家级贫困县一跃而成黔中经济强县、具代表性的贵州省织金县为案例地,基于人口和土地两个方面的5年间城镇化数据,从村—镇—县三级地域研究回流农民工对喀斯特高原山地区县域城镇化过程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①回流农民工是县域城镇化的主体,现阶段具有回城回镇难回村的特点,且存在诸如"中青离家老后回"等第一代农民工群体性特征。②回流农民工对县域城镇化过程有积极的影响,表现为县城大城区和乡镇小镇区的空间外溢效应以及不同乡镇的差异性空间效应,充分反映贵州山地特色城镇化过程,是喀斯特高原山地区县域回流农民工的就地就近城镇化。③行政驱动型、交通驱动型和产业驱动型是喀斯特高原山地区农民工回流与县域城镇化空间效应的三种外溢模式。  相似文献   

12.
对农户打工地城镇规模类型的研究是认识农民工流动规律的重要内容.基于入户调查数据,采用多值逻辑回归模型和有序逻辑回归模型,以河南省三个样本村为例,对中部农区农户打工地城镇规模类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农户打工地主要集中于省城、深圳经济特区、乡镇和地级市,而在县城打工的人较少;农户对打工地城镇规模类型的选择与打工距离密切相关;家庭代数、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关系网络是影响农户打工地城镇规模类型选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部需求萎缩,部分外向型企业被迫倒闭,引发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产生了返乡农民工就业的问题。返乡农民工的就业直接关系着农民增收,社会安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因此,在新形势下,研究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受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局限,乡镇企业发展趋缓、市场发育滞缓、就业信息渠道不畅以及金融危机背景下大量企业倒闭、停产,南方各地区"双转移"政策的实施与推进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河南作为全国人口大省、农业人口大省,这一现象又更为突出。分析农村富余劳动力状态及成因,有助于对有效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为实现河南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形成针对性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住宅区位的选择受房价的高低、交通通达性、环境条件等客观条件影响,居民对不同住宅区位和环境的偏好也左右着住宅区位选择过程和结果。随着温州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温州的住宅区位基本形成了内核式圈层结构。温州城市居民的住宅区位选择结果反映了温州房地产格局的变化,房地产开发商应据此合理选址、准确定位,并做好产品策划。  相似文献   

16.
以中原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口结构、发展能力、生活水平、土地利用投入、土地利用产出等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的测度指标体系,以耦合协调模型为研究方法,对中原经济区2003—2013年人口与土地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原经济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呈不协调趋势。除周口市人口城镇化指数(0.113)与土地城镇化指数(0.094)差距较小外,其余城市均有一定程度的差距,其中郑州市、信阳市、宿州市、泰安市二者的指数值差距较大;(2)人口与土地城镇化之间的发展与耦合度由轻度不协调类土地滞后型向勉强调和协调类土地滞后型阶段转变;(3)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对比类型始终表现为土地滞后型。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结构优化与升级在地域空间上的一种必然反映.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山区肩负着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贮备、经济增益、民族和谐发展、国防安全保障等重大战略责任,也是我国城镇发展的主要分布区.随着“四化同步”战略构想的提出,城镇化进程也面临着加速发展,如何保护好有限的宝贵土地、架构合理的城镇空间格局、建设优美的城镇人居环境等问题凸显出来.云南作为一个“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省份,在推进城镇化提升的过程中,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城镇用地上山的理念并付诸实践,有效的保护了坝区(云贵高原对山间盆地的称呼)农田,走出一条符合云南实际的城镇化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地区间产业转移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引发了"常态化"的农民工回流趋势.文章利用上海财经大学2013年"千村调查"数据,研究了当前农民工回流趋势的成因和农民工返乡后的行为.研究发现:第一,与以往几次短暂的"被动"回流不同,当前农民工回流趋势与新形势下的乡村发展机会密切相关,是在务工城市"推力"与家乡发展"拉力"共同驱动下形成的;第二,农民工返乡后大多选择非农经营,为家乡非农产业注入了人力资本等要素;第三,农民工回流趋势有效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文章的研究为吸引优秀农民工回乡发展和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非专利实施主体在促进授权专利实施运营的同时可为自身谋取高额利润。美国部分非专利实施主体通过购买大量专利进行组合并向专利实施主体收取高额许可费或赔偿金,从而阻碍了技术创新,并出现了专利滥诉现象。针对这一现象,中国学者提出应借鉴美国的规制措施,预防非专利实施主体对技术创新及专利诉讼造成的不利影响。但是,中美两国在不同的法律背景下,非专利实施主体对各国产生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规制措施也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论乡村治理内卷化——以河南省K镇调查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取消农业税后,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与此相关,乡村治理中的各利益主体行为逻辑及相关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一个最为关键的变化是,随着国家资源的输入,乡村社会中出现了一个全新的结构,这个结构就是地方政府与地方势力的结盟.若是不采取有力措施,这一结盟的全新结构将吸取大部分自上而下输入农村的资源,并不断侵蚀乡村社会的公共利益,由此导致乡村治理的内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