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中国的银行理财产品自2004年推出到现在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了。这三年里银行理财业务可谓实现了飞速增长,2004年银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1000亿元,2005年翻了一番增长到2000个亿,2006年又翻一番到4000个亿,2007年预计超过8000亿元,几乎每年都实现了翻番式的增长。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的个人银行业务发展非常迅速, 广大客户对于个人理财产品的需求也日趋高涨。随着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资产证券化和银行混业经营的逐步推进,理财业务将成为我国银行业的核心业务之一。我国的银行零售业已经出现向理财业务转移的趋势,而理财业务正在成为公司业务和零售业务的集合点,这有力地推动了银行整体业务的发展。目前,各类基金、自营人民币及外币等理财产品正在各家银行逐步推出,并呈现出良好的销售势头。因此,根据市场形势及客户需求及时推出新型理财产品已成为各商业银行的竞争手段和新的利润增长点。目前,市场上…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影子银行资金的重要来源——银行理财产品切入,基于2006-2016年我国上市银行理财数据,使用条件在险值(CoVaR)和边际期望损失(MES)模型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进行测度,基于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理财产品的风险溢出情况及其发行量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发现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确实会带来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该效应主要来自于银行业务规模及自身风险,并主要通过理财产品业务的期限错配和刚性兑付进行传导。  相似文献   

4.
张楠 《金融纵横》2013,(3):30-35
近年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的低水平竞争日趋激烈,而投资者对理财知识和经验的欠缺助长了金融市场上理财产品的不当销售。为了治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不当销售现象,银监会从信息披露、风险测评、人员管理等方面对理财产品销售进行了规范,但治理过程中仍遇到诸多瓶颈。本文提出通过完善法规、改进绩效考核、加强投资者教育、引入独立评估等方式,对不当销售行为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
6.
理财产品业绩受市场波动影响加大,有可能与原有银行间风险传染机制共振、放大银行系统风险。基于此视角,本文将银行理财产品嵌入银行间风险传染模型,研究银行理财产品对银行间风险传染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模型假定的条件下,考虑理财产品后,风险传染引发的平均损失增加28.76%。(2)如果考虑破产银行对理财产品的信息传染,平均损失进一步增加17.5%。(3)在投资者敏感性、资产非流动性较高时,银行对理财产品进行救助可以有效抑制风险传染;但冲击较大时,救助则会造成更大范围的风险传染。  相似文献   

7.
个人住房贷款作为个人类贷款中的重要产品,由于其收益期长、不良率低、综合效益显著等特点,长期以来倍受各家商业银行的重视。在当前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国内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显现出的稳定性和抗跌性,更使该业务领域成为大小银行的必争之地。因而全力做好渠道建设、提高销售管理水平,是促进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于2008年的信任危机风潮促使监管部门针对理财产品的治理整顿.2009年以来,各家银行在产品设计方面开始严格遵循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对理财产品设计管理机制,投资者评估,风险揭示、信息披露、销售和投诉处理机制的建章规制已经颇有成效.经此规范之后,各银行在信息透明、风险提示及产品研发方面有明显改进.稳健性、短期性和创新性成为2008下半年来银行理财市场的主流趋向.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性质与理财行为矛盾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理财产品的具体分析,提出了商业银行综合理财产品具有储蓄、信托和委托代理三类不同的性质,而不仅仅是银监会所定义的委托代理一种性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因理财性质不同所形成的商业银行对客户相互矛盾的理财行为、双方风险与收益的博弈关系以及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关志萍 《时代金融》2014,(5):124+136
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升,对理财的意识和观念也在不断的增强,为了满足我国居民的需要我国各商业银行开发了大量的理财产品,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理财产品是银行比较重要的一项中间业务,给银行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银行拓展客户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和保障。但是随着银行产品的迅速发展,各种问题也逐渐的突显,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诉以及涉嫌违规的现象接连出现,销售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炜 《中国外汇》2011,(2):44-45
从2004年至今,理财产品从诞生到非理性繁荣再到迷茫,历经7年历程。而2010年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来说,又具有不同的意义。这一年,银行理财市场在国际经济变幻、监管环境动荡以及货币政策的压力下变得波谲云诡。国内宏观经济面临规  相似文献   

12.
刘强  杨军 《金融博览》2011,(8):52-53
目前,国内CPI居高不下,储蓄的负收益让许多投资者比较钟情于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每当商业银行推出预期收益率较高的理财产品时,投资者不得不早早地来到银行网点排队,以便第一时间买到该产品,有时候即便排队也不一定能买到。这让银行嗅到了商机,纷纷推出网银专属理财产品。据建设银行相关人士介绍,所谓网银专属理财产品,简单地说就是限定只能通过网上银行购买的理  相似文献   

13.
刘绪光  韩雪  李波 《银行家》2021,(3):108-110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线上理财模式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大众零售客户对互联网渠道的依赖愈发明显.《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等监管文件调整了理财产品的起购门槛,取消了首次面签的限制,为理财产品互联网销售预留了政策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 2007年,伴随着沪深股指屡创新高,各种理财产品也层出不穷。尽管银行理财在多年前已经开展,但大多是中小银行在积极推进这项业务,进入2007年,以工行、建行为代表的大型商业银行全面进军理财产品领域,银行理财业务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各种资金向银行理财产品汇集。  相似文献   

15.
目前,各类基金、自营人民币及外币等理财产品正逐步在各银行推出并出现良好的销售势头.及时根据市场形势及客户需求推出各类理财产品已成为各商业银行的竞争手段和新的利润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业务发展迅速,目前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已超10万亿元,这意味着银行理财已成为我国财富管理市场上仅次于信托业的第二大资产管理行业。一方面,快速增长的银行理财产品业务极大地改善了银行自身融资结构,优化了银行资产和负债的期限结构配置,增加了居民和企业的财产性收入,加快了银行业务经营转型升级步伐。但另一方面,银行理财产品业务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诸如存款理财化、银行同业理财过度所引发的银行间市场“钱荒”、银行理财产品的金融混业投资趋势所带来的金融风险隐患积聚等一系列问题,值得引起关注。本文在对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魏豪  李阳 《时代金融》2014,(8):128+140
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张却缺乏充分的信息披露,监管缺失严重。由于监管的滞后性,监管当局的监管措施迟迟未明确而有力的起到规范市场的作用。从2011年,银监会强力打压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后,2013年又是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政策密集年,2013年3月27日,银监会下发《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13]8号)这意味着监管层推动的理财产品转型迎来重大突破。本文将会着眼自银监会八号文以来的政策变动以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未来以及监管政策的变动做前瞻。  相似文献   

18.
19.
是凯 《中国金融》2022,(1):77-78
<正>作为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承接者和接棒员,如何在新时期构建更好的理财产品体系,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居民财富管理,是每家理财公司的必答题资管新规实施以来,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在总规模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全市场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从2018年6月末的3.59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9月末的24.19万亿元,理财产品的体系结构在过渡期内完成了重要转型。同时,理财公司产品存续规模超10万亿元,已成为理财市场存续规模最大的机构类型。理财产品的产品类型、资产配置、销售渠道等也在不断丰富和扩大。  相似文献   

20.
梁龄  陈诚 《理财》2012,(3):56
对于风险评级低的客户来说,要想越级买高风险等级的银行理财产品已经行不通了。记者走访多家商业银行了解到,这些银行近日已经陆续接到上级部门发文,要求严格执行2012年开始生效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