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3.
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在《金钱的跃升》一书中指出:金融国际化与其他因素一起,弱化了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之间原有的界限,并使(社会主义)中国成为(资本主义)美国的最大债主——这显然是极具划时代意义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5.
即便全球经济危机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创造了一个“完美风暴”的契机,中国企业在试图扩展其世界足印的征程中也将面临重重“闯关”挑战。其中很大部分,甚至在并购前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6.
7.
8.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非经济风险的凸显及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着较大的非经济风险,主要包括东道国政府政治风险、法律实施风险和文化整合风险.为了应对海外并购的非经济风险,中国企业应该通过前馈控制降低东道国政治风险;通过同步控制防范法律实施风险;并通过后馈控制化解文化整合风险. 相似文献
9.
继往开来走出去开拓海外新天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石油海外勘察开发从1993年正式起步,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不仅获得了份额油气和石油美元,带动了劳务、技术和装备出口,为CNPC赢得了信誉,而且还收获了友谊,对南南合作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国际竞争的大舞台上,在同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工过程中,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人才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解决了长期在“大锅饭”体制下解决不了的问题。实践说明,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国门,不仅是保障我国石油供应安全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只有走出去,才能把中国石油企业锻炼成能经受得起大风大浪考验的,跻身于世界跨国石油公司之列的真正的“石油巨轮”。 相似文献
10.
今年4月3日,作为温家宝总理访问澳大利亚的活动项目之一,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与凯诺斯公司在澳大利亚议会大厦签署了收购协议,从而把这家澳大利亚最大的乙烯生产商收入自己帐下.而在年初时,中国化工还成功的收购了蛋氨酸市场份额居世界第二位的法国安迪苏集团. 相似文献
11.
2008年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关于在金融危机中中国制药企业怎样通过海外并购来进军海外做大做强,已经成为当下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对中国药企海外并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归纳了中国药企在金融危机下的海外兼并中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障碍因素与克服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在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海外并购活动.但是,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率并不高,据统计,近7成的海外并购是失败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还面临着许多障碍需要克服,这些障碍主要是:企业规模偏小,并购实力有限;政府管制过多,缺乏并购法律支持;企业并购融资渠道狭窄;缺乏有效的中介机构支持;某些东道国政治上的敌意和干扰以及缺乏熟悉海外并购业务的专业人才等.解决这些障碍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风起云涌的海外并购浪潮中,公司的并购环境和竞争趋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战略并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并购获取技术,人才等知识资源成为并购的主要导向,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关注人力资源整合。本文分析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失败的各种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整合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当美国百年企业通用汽车公司遭遇破产危机之时,6月3日,我国四川省一家名为腾中重工的民营企业,与通用公司达成了收购悍马的初步协议。海外并购,在服装界也是热门话题。日本首富、优衣库品的所有者柳井正也打算抓住时机:(金融风暴)最大的好处是便于投资海外,兼并经营困难的外国公司。今后几年里(优衣库)公司将会在海外投资40亿美元,兼并部分服装零售商和生产企业。不过,腾中重工收购悍马也已引发诸多争论:这究竟是一时冲动,还是抢抓机遇的理论性选择?就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曾表示,海外并购并不只是钱的问题,更是有没有相应的管理能力,企业文化会不会水土不服等的问题。本期,我们编发一篇专家文章,希望能给业界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5.
并购过程中,一旦并购当事人违约,他们有可能面临着巨额的违约赔偿,这一点应当引起拟参与并购或并购进行中企业的高度警觉2013年6月初,纽约州法院就戈壁投资、橡树资本诉华视传媒及其子公司Vision Best Limited违反并购合同一案,判处华视传媒违约,判令华视传媒需继续支付6000万美元的并购款和4800万美元的初步损害赔偿,合 相似文献
16.
17.
在金融危机中,国外企业估值大幅缩水,对购买者来说显然是天赐良机。但是,能否买进就是成功?事实证明,此问的距离相当遥远。 相似文献
18.
19.
20.
“海外并购的真正目的是为本土机床产业打造一个自主研发的技术平台,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过分夸大跨国并购的意义,不仅不现实,而且会陷入另一种‘市场换技术’的老路。”近日,部分行业专家就我国机床企业海外扩张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