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公共利益:公共治理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政治学理论认为,政府是社会利益的代表,其行政行为的价值取向应当是社会公共利益。然而,关于公共利益是否存在、公共利益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公共利益等问题,学术界依然存有分歧。文章通过梳理公共利益理论的研究脉络来探讨多元主体的公共治理境域中的公共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是用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是以社会公共利益优先作为法律的核心精神,它专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本文阐述了经济法对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意义,分析了经济法中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民法体系中,从身份权到财产权,所有的私权都是自主、独立的,在相互平等的交往中,共同构成一个私权社会。各民事主体在私权的行使过程中,由于所欲追求的利益和效果不同,难免会发生碰撞,但这种碰撞在普通法院的体系内就能得到较为完善的解决。然而,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当私权遭遇"公共利益"时却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处理的结果也时常出现偏颇。文章试图从"公共利益"的词源入手,并结合当前城市房屋拆迁的现实,从私权保护的角度来对公共利益进行界定,进而构建实体和程序规定以规范公共利益,严格限制政府滥用公共利益这一概念侵犯公民的私权利。  相似文献   

4.
邓自芬 《全国商情》2012,(22):95-96
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案件发生日益频繁,但因法制不健全,导致公共利益得不到保障。本文从案例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现有法律对民事公益诉讼中当事人问题的限制和障碍,提出了扩张原告资格、扩大被告范围和适当引入第三人的建议,为我国建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检察机关为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提起民事诉讼的制度,在当代绝大部分国家都有相关的规定。我国目前没有这样的制度,但是国家的社会公共利益不断受到侵害的现实说明在我国建立这一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从民事公诉权现实需要入手,提出我国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国际反倾销法中的公共利益原则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倾销损害是反倾销的最直接目的.但随着其使用频率的提高、范围的扩大,反倾销的合理性也越来越受到质疑,因为其在保护国内相关产业的同时,却损害了社会的整体利益.鉴于此,有些国家或地区已经或正在考虑将公共利益原则引入反倾销立法中.研究"公共利益"这一新的重要课题,对我们在立法和实践中完善我国的反倾销法律制度,保护国家的整体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必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善治作为一种良好的治理方式,强调的是政府与公民对社会的合作管理,追求的是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村官是否具备善治能力,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和农村的稳定与发展。本文从社会性别的角度,研究探讨女村官善治的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女村官善治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善治作为一种良好的治理方式,强调的是政府与公民对社会的合作管理,追求的是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村官是否具备善治能力,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和农村的稳定与发展.本文从社会性别的角度,研究探讨女村官善治的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女村官善治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政府信任是政府和公众之间基于公共利益的博弈互动关系.符合公共利益的行政价值理念将为政府提供持久的、合法的信任源泉。从官僚制到新公共管理,由于片面注重管理主义工具价值,而忽视公共利益和民主价值,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政府信任的困境。民主行政作为新公共行政的学术识别系统。坚持和发展公共利益价值取向,实现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一,符合人类理性与社会公共利益均衡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必然会全新构建和强化公众与政府的互信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公共利益是一定范围内的多数社会成员享有的利益,其主体的范围和利益的内容随着情形的变化而不同,因此,准确界定公共利益的概念是很困难的,应该把着力点放在保证公共利益目的的实现上。《行政许可法》中涉及公共利益的条款共有五类,其具体含义和实现公共利益目的的方法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现行民事诉讼法对于检察监督仅规定检察机关可以抗诉的方式对民事审判活动进行检察监督,实际上使检察监督虚置化和民事公诉缺失化.近些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环境污染等公害行为时常发生,使得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经常遭受损害.实践中迫切要求有一个主张权利的诉讼主体代表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提起民事诉讼,而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可行的.因此,我国应赋予检察机关民事公诉权.  相似文献   

12.
江涛 《现代经济》2007,6(6):152-154
房地产和房价问题一直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在这个看似是经济问题的背后隐藏着的却是社会问题。本文从行政价值观的角度出发,从社会公平、公共利益等视角对房价问题进行分析,对政府价值导向、城市经营理念等方面阐述政府在高价房热潮中的作用和利益,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公共利益是我国现行法律中常见的法律范畴,但由于公共利益本身高度的抽象性,宪法和法律对公共利益界定得又较为模糊,这给行政管理实践带来了极大的混乱。因此,如何准确合理地界定公共利益就成为法学研究与实践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民社会对公共基础设施的需求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因社会大范围的公共利益与群体小范围的公共利益冲突而产生的邻避效应也成为我国政府民主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邻避行为的治理应在透析其基本内涵、成因及危害基础上,运用风险管理技术建立和形成一种良好的制度和解决问题的机制,将此类问题的处理纳入常态化管理,借此才能实现在和谐社会条件下的公共利益最大和工程成本最小。  相似文献   

15.
单纯从主观或实体的角度认定公共利益是困难的,只有设置正当程序,通过立法程序、行政程序以及司法程序,在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间进行公平博弈,才能够尽可能的准确辨析和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进而在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间取得平衡.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遭到侵害的现象较严重,检察机关应该以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代表者的身份通过提起民事诉讼来进行保护,这与检察机关的性质、地位相协调.但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必须以维护公益为原则,不得损害私法自治.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公共行政学研究都假设公共行政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但是,对于什么是公共利益,公共行政中的公共利益如何实现这样一些重要问题,一直都没有一个清楚的界定与分析,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也是如此."公共利益"这一概念从产生至今,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争议.对于公共利益的研究者来说,了解公共利益概念的研究现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演为了切实保障慈善信托目的之实现和社会福祉之提升,受托人不再成为无人监管的强势主体,慈善信托应当接受多元化风险预防机制的约束,并贯穿其运行的各个环节。慈善信托关涉社会公共利益,其经济合同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天然代表者必然对慈善信托有所监管。同时为更好地匹配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培植社会自治能力,信息公示应当成为社会监督慈善信托的常态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2018年河南省18个城市的调查数据,探讨公众参与行为对公民意识的影响。将青年的网络公众参与分为冲突型参与、理智型参与两种类型,公民意识分为人情观念、私人利益、契约精神、公共利益四个维度,研究发现:网络冲突型、理智型参与均有利于人情观念价值、私人利益、契约精神和公共利益的生成;相较于冲突型参与,理智型参与更有利于公共利益的生成,对人情观念价值、私人利益生成的影响则较小。研究结论有力回击了东方社会的民主实践不能产生公民意识的观点,对于认识青年公众参与的现代特质、如何引导青年网络公众参与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行政管理学日益发展和多元化的今天,将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作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分支来研究,不仅有其理论依据,也能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对国有企业的发展改革做一些新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