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2 毫秒
1.
“慎独“是儒家提出来的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修身方法。它最早出现于《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相似文献   

2.
《道德经》可以成为中国"谋略之学"鼻祖,计谋和战略的设计,是道家的拿手好戏,为儒家所不齿。但是,理解战略,不得不研究《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无论是孙子兵法,还是道德经,都讲究"道"。什么是"道"?"道"就是规律。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成熟死亡的规律,企业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3.
廖晓 《企业文化》2007,(9):47-47
《道德经》可以成为中国“谋略之学”鼻祖,计谋和战略的设计,是道家的拿手好戏,为儒家所不齿。但是,理解战略,不得不研究《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无论是孙子兵法,还是道德经,都讲究“道”。  相似文献   

4.
陈艳 《价值工程》2011,30(14):310-311
"絜矩之道"是儒家重要典籍《大学》里提出来的一个重要命题,一直被儒家学者视为治国平天下的要道,包含着丰富的价值意蕴和深刻的生存智慧。研究和探讨儒家的絜矩之道思想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明,而且可为我们建立适合现时代的价值观念提供有益的营养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论语》 一书记载着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行事,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学思想智慧的宝库.宋朝以来,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包含了中国古代政治、 文化、 历史、 哲学和宗教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大到治国,小至日常起居,无不饱含精警的启迪,充满哲理和智慧.从 《论语》 中,我们可以品味仁爱之道、 忠恕之道、 学习之道等人生的大智慧."孝敬"作为儒家核心思想之一,在 《论语》 中占有重要地位.孔子认为孝是做人的根本道德,中国传统文化也提倡"百善孝为先",故中国儒家文化中,特别提倡孝道.品读 《论语》,感悟其微言大义,体味其孝敬之道.  相似文献   

6.
蔺钰 《企业研究》2012,(21):50-52
"内圣外王"溯源"内圣外王"出自于《庄子·天下》。"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儒家经典《大学》对此有标准的进阶路线,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诚于中,形于外,富润屋,德润身"则是"内圣外王"的因果表述。  相似文献   

7.
《英才》2013,(1):154-154
《论语》饱含智慧。若从企业管理角度讲,书中有一句话分量很重。它不仅可以作为儒家管理思想的总纲领,更值得今天的企业领导者品读——“子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相似文献   

8.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i),小车无軏(yue),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论语·为政》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礼记·中庸》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未之不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离娄上》言之所以为言也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信之所以为信者,道也;信而不道,何以为道?——《春秋》  相似文献   

9.
《新远见》2009,(10):129-132
[课程概况]国学智慧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借鉴现代管理理念的同时,更要领悟东方传统哲学智慧的伟大力量。所以学习古今伟人哲学智慧的观念基本素质;领袖哲学智慧的基本原理、用权智慧及用人智慧如千古一帝秦始皇、千古一相王安石、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等;同时以孙子兵法为蓝本,深刻领悟兵家之战略、谋略、韬略的哲学理念;解读《四书》之《论语》、《孟子》儒家的修身与治世之道;道家思想精髓,体验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正德厚生、臻于至善“正德厚生”引自句子“正德、利用、厚生、惟和”,语出《尚书·大禹谟》。《尚书》是群经之首、儒家经典之一,是天-地-人三才达到和谐的理念基础。“臻于至善”源自“止于至善”,语出《四书·大学》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  相似文献   

11.
闻实 《成功之路》2011,(1):46-48
近又重读儒家主要经典《中庸》,记得这样五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即告诉人们。学习内容要广泛,提出问题要周详,思考问题要严谨,辨别是非要明智,还要把学到的正确的知识付诸实践。身体力行。反复琢磨,深感这五项配置相当严谨,形成一套相当完备的箴规,堪称为一条贯通古今的治学之道,  相似文献   

12.
《道僧格》是唐代的宗教法典,也是目前所知的中国第一部宗教法典,笔者依据郑显文复原之《道僧格》条文,结合相关史料,对《道僧格》的特点进行探讨,并对《道僧格》在唐代的适用范围变化和实际实施情况做些简要分析,希望能对《道僧格》研究有所补充和裨益。  相似文献   

13.
《政策与管理》2008,(2):71-71
华夏五千年,中国国学常盛不衰,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四顾寰宇,华夏文化乍起,华商捭阖纵横,数英雄人物还看今朝;溯本寻源,尽在道然中,尽在古代文明中。当代企业家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孙子兵法》、《易经》、《六祖坛经》、《心经》、《金刚经》,品味人生之真谛,品味万物运行之玄妙,品味事物发展之必然;再读之,可领悟至中和之妙道,可领悟道发自然之始然,可领悟潮起潮落之轮回。  相似文献   

14.
《政策与管理》2008,(5):43-43
华夏五千年,中国国学常盛不衰,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四顾寰宇,华夏文化乍起,华商捭阖纵横,数英雄人物还看今朝;溯本寻源,尽在道然中,尽在古代文明中。当代企业家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孙子兵法》、《易经》、《六祖坛经》、《心经》、《金刚经》,品味人生之真谛,品味万物运行之玄妙,品味事物发展之必然;再读之,可领悟至中和之妙道,可领悟道发自然之始然,可领悟潮起潮落之轮回。  相似文献   

15.
《政策与管理》2008,(7):31-31
华夏五千年,中国国学常盛不衰,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四顾寰宇,华夏文化乍起,华商捭阖纵横,数英雄人物还看今朝;溯本寻源,尽在道然中,尽在古代文明中。当代企业家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孙子兵法》、《易经》、《六祖坛经》、《心经》、《金刚经》,品味人生之真谛,品味万物运行之玄妙,品味事物发展之必然;再读之,可领悟至中和之妙道,可领悟道发自然之始然,可领悟潮起潮落之轮回。  相似文献   

16.
梁捷 《中国企业家》2005,(20):120-120
《常青领导之道》,《稳健投资方略》,《经济举210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17.
《阿凡达》的吸金术电影《阿凡达》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画面的精致、唯美、生动,更在于背后商业运作和营销,《阿凡达》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成为一个经典的营销案例。本文通过对其商业运作的剖析,解密《阿凡达》吸金之道。  相似文献   

18.
一、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来源 共享发展理念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均贫富"思想,二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所造成的"贫富悬殊"现象的批判,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人人共同劳动、全面发展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早有"均贫富"的思想,《论语》中提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是传统儒家的思想.《老子》中讲过"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说明道家对均贫富也持肯定的态度.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了异化现象,并解释异化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作为一位揭示社会发展基本特征的无产阶级思想家,他撰写的《共产党宣言》,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号召语.  相似文献   

19.
<正>企业文化做的是道的工作(即做正确的事情),之后通过术把事情做正确。道的概念,是大思想家老子提出的。他在《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另,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也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金句。由此可见:天地万物都是由“道”生出来的。孝有孝之道,君臣有君臣之道,待客有待客之道,育人有育人之道,行医有行医之道,经商有经商之道,治国有治国之道,外交有外交之道……  相似文献   

20.
博学慎思     
刘刚 《政策与管理》2008,(18):86-87
孔子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他强调,如果一个人只注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的状态;如果只注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会误入歧途,最终招致危险。孔子主张学与思不可偏废,这不仅是儒家弟子的修身之道,也是今天的企业管理者成长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