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将自己的诗歌分为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还有杂律,但这只是他将其元和十年(815年)之前的诗歌进行的分类,而后在他所编辑的《白氏文集》中却未再细分,只是笼统地分为格诗和律诗,这使得人们对他后期的诗歌未能有较明朗的认识。笔者拟对其格诗主题进行简浅的分析,以试将其更有条理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2.
诗与歌在古代是有分别的。《说文解字》中记到:诗,志也。歌,咏也,从欠,歌声。《尚书·尧典》亦提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份。因此,诗与歌,声与律,其实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因而中国古代的诗歌是可以吟颂的,大多数诗歌都可以配乐演唱。王士镇身为清一代宗师,家学深厚,自身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其诗歌风格多变,内容丰富。诗歌能传情,因而其创作,世括他后期所推崇的诗歌,本身就体现出清灵的音乐美。《唐贤在昧集》作为王士□晚年所辑的唐诗选集,体现了他对盛唐之音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孙绍洁  陈出云 《中国市场》2012,(18):115-116
肯明斯借助绘画艺术中万花筒式的表现技巧进行诗歌创作,在格式上创造出一种立体诗格式———"图画诗";在创作手法上,强调力度、粗野和感情的狂热。他的诗歌反传统的形式,没有标点符号,诗行参差不齐,任意拆词、拆句,措辞有时粗野,比喻古怪离奇———留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艺术感受。本文对《I(a)》这首诗进行解读,旨在挖掘出这首诗新的内涵,以便更好地理解他独特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4.
邓伟月 《商》2015,(2):111-112
《文选》行旅诗共收录十一位诗人三十五首诗,行旅诗如实地记录了诗人的宦途历程,也真切地反映了诗人生命的忧思远志。从收录的诗人数来看,行旅诗仅次于杂诗、赠答和公宴;从收录的诗歌数量来看,行旅诗仅次于杂诗、杂拟和赠答。由此可见,行旅诗值得我们把它当做重点来研究。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研究《文选》行旅诗:首先,研究其题目特征;然后,对其主题进行分类研究;最后,总结其写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王洁 《商》2015,(4):195
1.引言随着由派拉蒙影业公司和华纳兄弟公司联合发行,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乔纳森·诺兰编剧影片Interstellar(《星际穿越》)2014年11月12日在中国大陆的上映,无数观众的眼光聚焦到了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这首诗上,由此引发了就这首诗歌翻译的热潮。这首诗的创作初衷是为了勉励诗人年迈的父亲在步入暮年,面对死亡时不能屈服,要有大无畏的精神。本文将对这首诗歌的两个中译文版本进行对比赏析,深度欣赏这一经典作品的汉译版本。2.赏析在诗歌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的众多汉译版本中,本文选取了其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版本,分别是翻译风格偏直译的,由翻译家巫宁坤翻译的版本和风格偏意译的,音乐人高晓松翻译的版本。巫译版本的翻译思想符合格律移植派的翻译理念:“诗是内容与形式高度  相似文献   

6.
李思诗 《商》2014,(4):83-83
约翰·多恩(John Donne),玄学派诗歌开山鼻祖。他擅长使用暗喻手法来诠释自己的爱情观和世界观。在他的作品中,暗喻的范围包罗万象,从宇宙到自然乃至科学。约翰·多恩的诗作饱含真挚情感和深刻哲理,与此同时,别具一格的意象类比带给读者罕见的情感体验。在诗歌《赠别:论哭泣(A Valediction of Weeping)》中,作者将爱的眼泪比作了硬币、星球和洪水,可是在同一首诗中,他又如何能够给一个意象赋予多个定义呢?不仅如此,本诗中这些荒诞离奇的暗喻意象息息相关,巧妙地构建成了一个意象群。本文通过对诗歌中暗喻意象的分析,展现了约翰·多恩的诗歌中一体多喻和意象群的精妙结构和奇思妙想。  相似文献   

7.
《商》2014,(4)
约翰·多恩(John Donne),玄学派诗歌开山鼻祖。他擅长使用暗喻手法来诠释自己的爱情观和世界观。在他的作品中,暗喻的范围包罗万象,从宇宙到自然乃至科学。约翰·多恩的诗作饱含真挚情感和深刻哲理,与此同时,别具一格的意象类比带给读者罕见的情感体验。在诗歌《赠别:论哭泣(A Valediction of Weeping)》中,作者将爱的眼泪比作了硬币、星球和洪水,可是在同一首诗中,他又如何能够给一个意象赋予多个定义呢?不仅如此,本诗中这些荒诞离奇的暗喻意象息息相关,巧妙地构建成了一个意象群。本文通过对诗歌中暗喻意象的分析,展现了约翰·多恩的诗歌中一体多喻和意象群的精妙结构和奇思妙想。  相似文献   

8.
愚木:诗人.诗歌评论家.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诗刊》《文学报》《诗歌月刊》《中国诗人》《诗林》《青春》等.作品收录《2010年中国诗歌精选》等选本。著有长篇小说《日出新城》.诗评集《第三条道路影像》。曾获金陵文学奖。居南京。  相似文献   

9.
著名诗人北岛以其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发表了很多振聋发聩的哲理诗歌,而给人们印象最深刻的除了“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之外,就数他最著名的短诗《生活》了,在这首诗里,通篇只有一个字:网。那时的北岛先生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会成为预言家,会预知到几十年后的人们生活的常态——网络!  相似文献   

10.
王跃文 《华商》2014,(15):75-75
作为一位瑶族诗人,黄爱平的诗歌里有一种强烈的对瑶族文化血统的追忆,对瑶族文化虚根的抗拒。他的血脉里流淌的是瑶族的血液,瑶族人民苦难深重的历史,注定了他诗歌灵魂的沉重和苍凉。他不断地用诗歌追问、寻觅,试图印证他的文化身份和文化血统,执著而又迷惘。他在《父亲回家》‘诗中这样发问:“谁是他的父亲/谁给他讲述已经逝去的秋天/讲述鸟巢与河流/劳动与汗水/谁会告诉他/生活是一件严肃的事?”诗人在急切的追问之下,又说:“父亲……我不认识他/事实上/我也不认识我自己”。诗人对父亲的渴求和追念是那么焦灼迫切,而父亲在他眼里却又那么的模糊。父亲只能在诗人的遥想中出现,作为诗人的自己,却“不知道他的脏脸和烟卷/更不了解/他的酒量和哭泣……”诗中的父亲是一种隐喻,是诗人对瑶族文化身份和文化血统日渐失传的伤痛,是对日渐模糊的瑶族特征的沉重喟叹。父亲是根,根的缺失使得诗人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认知变得惶惑而茫然,所以他在诗中说,“事实上/我也不认识我自己。”  相似文献   

11.
英国16世纪诗人兼剧作家托马斯?纳什的《芳美之春》被认为优美的春天颂歌生态诗。本文拟从情感方面对这首诗歌进行全方位解读,同时通过其它有关生态的精彩范例《素描集》,加强欣赏者之间的生态意识,从而构建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良好沟通桥梁,因此从生态批评视角出发,对文学作品诉求上的文本分析,尤其是探讨生态诗歌的诉求关系对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1996年,是数字时代应该记住的一年。这一年,尼葛洛庞帝在他的《数字化生存》中沾沾自喜地描绘着新世纪的到来:“也许有一天这些将不再只是梦想,烤箱不仅不会把面包烤糊,而且会在你的早餐面包上,印上你的股票昨天的收盘价。而你的左右袖扣或耳环将能通过低轨卫星互相通信。  相似文献   

13.
黄珊珊 《商》2014,(38):113-113
晚唐诗大家李商隐其诗秉承儒家诗教“主温文而谲谏”(《毛诗大序》)之遗旨,兼具“屈宋之遗响”,“寄托深而措辞婉”(清·叶燮《原诗》)。他文辞清丽、意蕴深曲,各体兼擅。其五七言格律诗在技巧上承继杜甫,善用各种象征和比兴手法;而在典故的运用上又比杜甫更加精深而幽微,在晚唐诗歌中卓荦成家,形成了独到的艺术风范。作为晚唐诗的杰出代表,李诗因国体伤变和自身坎坷,“悲怨”之声尤多。  相似文献   

14.
邹晓文 《商》2014,(6):82-82
王维的近体诗占他所有诗的三分之二,这些诗表现出了诗人的最高水平。这在学术界已是公论。而其中的一些或清新或壮丽的小诗多为诗人最具代表的作品,像《山居秋瞑》、《终南山》、《过香积寺》、《汉江临眺》、《使至塞上》等,在这里有潺潺的小泉,也有壮阔的江河,更有滋润万物的雨。跟同是以山水诗闻名的孟浩然相比,他出现水意象的诗不过是总数的百分之二七,还不到三分之一。然而正是这不到三分之一的诗奠定了王维继李杜后又一位大家的地位。这些为数不多的诗句中一半多都“湿意”盎然。可以说,水意象在王维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杨晓慧 《商场现代化》2009,(24):118-118
<正>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面临着学生价值观改变、教师引导范式转型等问题,其中,教师"内功"缺失,修养乏力是产生这类问题的首要原因,只有加强教师"内功"修养,强化教师在课堂上的正确引导,才能保证正常的教学效果。本文拟以杜甫《登高》诗中的两句为例对这类问题加以探讨。宋朝大诗人陆游在逝世前一年,曾对他的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陆游对其一生写作经验的概括与总结。其实,写诗如此,作为一个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欣赏诗歌的时候,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喜欢李商隐诗毛泽东是李商隐诗的热心读者之一,并能背诵他的许多诗。1961年,毛泽东一次来上海,特邀复旦大学教授刘大杰先生谈论中国古典文学,其中李商隐也是谈得比较多的一位诗人,在谈到李商隐的《无题》诗时,毛泽东"《无题》诗要一分为二,不要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7.
《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并不缺失,但其长期得不到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从文本出发,具体分析和综合把握婚恋诗中出现的诸多男性形象,寻绎《诗经》时代男性在情感生活中的真实面貌,并力图从文化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角度揭示其内蕴,对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作一整体观照,这应是当代《诗经》学的一个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美学是研究美和品位所构成哲学的一个分支,而翻译理论与美学的联姻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翻译理论这一独特亮丽的风景线。诗歌英译要在严格的中文古诗词平仄和韵律的要求下,将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和美感传达出来。因此,许渊冲先生提出"三美"原则,即"音美"、"意美"、"形美"。唐诗因其整齐精练的形式、规则和谐的韵律、丰富深刻的意境而享有"美的艺术"的盛誉。李白是代表盛唐文化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语言清新飘逸,音韵和谐自然,豪迈奔放中又不失浪漫色彩。文章以许渊冲英译诗《行路难》为研究对象,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对李白诗歌《行路难》的翻译方法进行研究,探究"三美"原则在翻译实践中是如何体现和运用的,从而证明"三美"原则对中国古诗英译的翻译实践活动具有实用价值,得出中国古代诗歌翻译的艺术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的结论,为共享中国古诗之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严羽诗歌理论的核心——“妙悟说”和“兴趣说”的分析。认为严羽的诗歌理论是一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比较完整的体系。从创作主体方面看,《沧》以“妙悟说”为核心,对创作主体的本质及其创作过程中思维活动的特质等作了言简意赅的阐述;从作品方面看,《沧》以“兴趣说”为核心,对诗的本体构成,诗的语言特质,诗的品评标准,作了提纲挈领的揭示。而这两个方面的逻辑连接点,则是严羽关于诗的本体的看法:“诗者,吟咏性情也。”  相似文献   

20.
邵阳 《品牌》2014,(11):220-220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叫《诗》或者《诗三百》,春秋时期应经成书。战国时间出现了经的概念,被当做经典。西汉武帝时期被尊崇称为《诗经》,意为诗中永恒的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