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促进中部崛起,重点是加快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就中部地区而言,加快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中部崛起,应把重点放在有效开发该地区人力资源上。实现中部地区崛起,须着力培育一大批思维敏锐、胆识过人、素质超群,熟悉市场经济,精通企业经营管理,富于创新进取和具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企业家队伍。中部能不能崛起,就看中部企业家能不能崛起,看中部能不能涌现一个壮大的企业家群体。  相似文献   

2.
河南经济发展与中部各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中部地区(指湖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南6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2001年,中部6省总人口为3.59亿人、国内生产总值2.15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28.1%和22.4%。总的来看,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属欠发达的中间层次。统计数据表明,90年代以来,河南凭借其良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较好的经济基础等有利条件,在中部6省中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经济总量已跨入全国经济大省的行列,成为了我国中西部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相似文献   

3.
吴旭晓 《商业研究》2012,(10):45-51
通过建立基于DEA的综合评价模型,本文对2001-2010年我国中部三个省在资源和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发展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IDEA模型能够避免对传统DEA模型投入或产出角度选择的缺陷,真正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效率评价的本质;当考虑到投入资源和环境污染时,中部三省经济发展效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不同省份的经济发展效率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对河南、湖南经济发展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都是国际化,对湖北经济发展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都是工业化;对河南、湖北的经济发展效率影响最小的因素是内需动力;对湖南经济发展效率影响最小的因素是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且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正在拉大这一现象出发,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以及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吸收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建立外向型经济的基础和环境、开放程度、潜力三个指标体系,采用2008—2012年的年度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北省与中部四省及东部发达经济省市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及综合测度,结果发现东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总体高于中部地区,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中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影响外向型经济的主要因素是经济环境和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6.
纵观中国城市化进程,可以发现,全国城市化水平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引起中部经济发展滞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落后.通过对我国中部六个主要省份的城市化水平及人均GDP的协整检验,可以看出中部地区城市化水平落后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建设,通过构建城市群培育中部地区的增长极是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一、中部崛起急需龙头缺乏超大城市,使中部经济发展缺乏龙头带动。我们知道,中部是中国城市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但大城市发育速度却相对落后。1980年全国有18座100万以上人口城市,其中有5个分布在中部占27.80%;28座50-100万人口城市,其中13座分布在中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区域差异化,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是造成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且中部地区的基础设施产出弹性高于东西部地区。因此,有效增加中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不仅会打破中部地区发展瓶颈,改善发展环境,还可以带动西部经济发展。中部地区承东启西,对中部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可以使要素资源在更大的地域平台上流动,创造更高的价值,更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胡俊超 《商业研究》2006,(23):117-120
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演变及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来看,中部地区的发展现状与其重要地位极不相称。其实,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不仅具有潜在优势,而且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协调作用,因此必须基于地区经济协调来发展中部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10.
郝娜 《市场论坛》2008,(9):17-18
对外贸易规模、结构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衡量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文章通过比较中部六省的对外贸易发展状况,找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原因,提出了发展对外贸易促进中部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