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际关系与工作效率谚语云:“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人数迭加而效率递减的现象呢?除因为缺乏合理的分工和明确的责任,和尚吃的是“大锅饭”外,还有人际关系的因素。庙里有三个和尚,就形成了一个团体。团体中的各个成员之...  相似文献   

2.
有关“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 然而,不久前,笔者却听到了“三个和尚挑水喝”的新版本。故事的情节基本未变,只是在为何挑水上有了新的变化。在新版本故事中,三个和尚用接力赛的方法来挑水,每人挑一段路。第一个和尚从河边挑一段路后,转给第二个和尚,停下来休息;第二个和尚继续挑,又转给第三个和尚,也停下来休息;第三个和尚把水挑到缸边倒进去后,再把空桶带回来传下去,也停下来休息。最终完成挑满水缸的事。  相似文献   

3.
顾春方 《中国保险》2001,(10):48-48
向和尚推销木梳,初听起来好笑,但却是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个实实在在的故事。苏南一家新成立的某合资物流配送公司,决定招聘几名高级营销主管,在经过一番理论考试后,进行了一项实践考试:要求应聘者在规定的时间里,将本地的传统产品一一篦箕(木梳),销售给和尚,否则将淘汰出局。很快,规定的时间就要到了,有人因不厌其烦上门游说和尚“试用”木梳,而遭受和尚的责骂和香客的奚落;有人知“难”而退,落荒而逃。有一位万姓应聘者,没有直接去找和尚。  相似文献   

4.
玉米变黄金     
有个做梳子的老板想要做成山上寺庙的生意,特选派了四个业务员。第一个业务员上山卖梳子,因和尚一句“没有头发”就打了退堂鼓。第二个业务员动之以情,说如果将来还俗可以留待使用。他用诚意感动了和尚,和尚买了一把梳子。第三个业务员见了和尚就说,从山下到庙里的路程,风大容易吹乱上山礼佛参拜的人的头发,因此建议和尚买些梳子放在庙前,让人先梳理一番再礼佛参拜。和尚听了觉得有理,买了十把梳子。第四个业务员上山后,  相似文献   

5.
《金融队伍建设》2010,(5):71-71
日本国宝鉴真坐像将“省亲” 据悉,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日本馆内,将展出日本国宝鉴真和尚塑像。世博会结束后,该塑像还将被送到扬州的鉴真纪念堂内继续供人瞻仰,这是1980年4月鉴真塑像首次返乡“探亲”后的第二次。  相似文献   

6.
楚生 《深交所》2009,(7):59-61
景岑,唐朝禅师,湖南长沙人,是南泉普愿的弟子,法号“招贤大师”,时人称之为“长沙和尚”,又称“虎和尚”。  相似文献   

7.
辛浪 《理财》2005,(12):49-51
很多企业在进行销售人员销售技巧培训时的主题就是“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以能拥有将梳子卖给和尚的技巧而沾沾自喜。无独有偶,今年春节后,一个在IT行业做销售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回公司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销售人员学习赵本山,学习赵本山什么?学习赵本山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卖拐、卖轮椅”的“大忽悠”本领,让大家将这一技能运用到实际销售工作中去。我郑重地告诉他,这样做不仅害了销售人员,最终会害了企业。  相似文献   

8.
田波甫 《深交所》2008,(3):75-78
弘光朝的“南渡三案”,即“大悲和尚案”、“童妃案”、“北来太子案”。  相似文献   

9.
梳子与和尚     
有个做梳子的老板想要做成山上寺庙的生意,特选派了四个业务员。第一个业务员上山卖梳子,因和尚一句“没有头发”就打了退堂鼓。第二个业务员动之以情,说如果将来还俗可以留待使用。他用诚意感动了和尚,和尚买了一  相似文献   

10.
银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银行股改上市,引进大量的“外来和尚”、“打工皇帝”和“空降兵”,应是题中应有之义。但股改后银行经营管理者大量的将仍然是过去的“老臣”。银行要真正实行公司化经营与管理。银行“老臣”要由“银行官”变为“银行家”。由“游击队”变为“正规军”。就必须补上“管理职业化”这一课。实现八个方面的转变和飞跃。  相似文献   

11.
有一天,一位老和尚吩咐身边一群小和尚,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小和尚们暗下决心一定要多打些柴。眼看南山快到了,却被一条宽阔的大河挡住了去路,小和尚们只好垂头丧气返回并禀报详情。但有一个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了一个橘子,递给师傅:“过不了河,打不了柴,我看见河边有棵橘子树,就  相似文献   

12.
杨天南 《中国金融家》2022,(10):123-123
一切有意无意的熵增,都是我们人生的敌人。解读巴菲特股东信“十年读十遍”第三遍即将推出,作为知识付费的音频节目,从营销的角度而言,自然希望订的人越多越好,但实际上,我们既不想卖给“韭菜”,也不想卖给“和尚”。当然这两个词都是出自流传甚广的两句话,一句是“凡是不免费的都叫割韭菜”,另一句是“把梳子卖给和尚”,并非指真正的韭菜或和尚。  相似文献   

13.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常常被认为是企业“空降领导”的真实写照。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企业曾经掀起过一阵高薪引进空降领导的热潮。但经过一段时间,在人力资源行业出现了一种“空降领导无用”的说法,社会对此现象的整体评价是“企业用人应同归理性”。  相似文献   

14.
营销活,则全盘皆活。如同“把木梳卖给和尚”的故事,听起来真有些匪夷所思,但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推销术,有不同的结果却是真道理。  相似文献   

15.
坊间盛传一个和尚炒股赚钱的故事:股票价格上涨,人们都在抢购,唯恐慢一步得不到筹码.和尚悲天悯人:我不施合谁施合?于是把股票卖了,结果躲过了一场大跌;后来大跌不断,股民恐慌性抛盘,许多股价被拦腰截断,股民许多被套.和尚看到又心生怜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你们不要就给我吧,结果反倒买到了最低点.大盘强劲反弹,和尚大赚.  相似文献   

16.
<正>清朝彭端淑在《为学一首示子侄》一文中讲了个小故事,让人深思。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一穷一富,两个人都想去南海。富和尚一直想要雇条船,沿长江而下,但觉得困难挺大,一直没有行动。穷和尚也准备去南海,前来咨询富和尚的意见。富和尚觉得很惊讶,问他凭什么可以到达南海。穷和尚很爽快,说只要一个水瓶、一个饭碗就可以了。很快,穷和尚出发了。一年之后,穷和尚回来了,将自己游历南海之事告诉了富和尚。听罢,富和尚面露愧色。由于这篇文章入选了语文教材,穷和尚的故事广为流传。《晏子春秋》有句名言:“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言下之意:努力去做,往往能成功;不停地走,常常能抵达目的地。  相似文献   

17.
禅意人生     
和尚文益有心外出云游,乃向桂琛禅师告辞。禅师道:“人皆云‘三界由心生。万物因识起’,那我且问你”,他指着院中的一块石头说:“你说说此石在你心内。还是在你心外?”  相似文献   

18.
王伟 《金融电子化》2007,(12):18-18,20
中国银行业开放一周年,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作为国内网点最多,规模最大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工商银行,在产品创新方面是如何面对“外来和尚”的挑战,创造适合自己的发展机遇的?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了工商银行创新业务部总经理王刚。  相似文献   

19.
学会放下     
从前,有位老和尚带着一个小和尚到外面去化缘,途经一条小河,看到一位少女正在为过河而发愁。老和尚站在一边口念“阿弥陀佛”,而小和尚“慈悲为怀”,把少女背过了河。回来后,老和尚把此事告诉给方丈。方丈听后就说:“他都把人家放下了,你为何还不放下呢?” 其实,每个人都不可能  相似文献   

20.
《金融队伍建设》2012,(10):69-70
所谓的“英雄”不过都是恰好“迎合”或者“被迎合”了一个时代。那么在“文革”那个疯狂的时代被“塑造”出来的“英雄”,如今又在何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