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已成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特征.通过"体育+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形成体育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于增加体育产业发展规模、促进体育旅游业提质升级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对齐鲁地区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现状进行归纳梳理,以期反映齐鲁地区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促...  相似文献   

2.
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党的十七大都提出了加强文化建设的新思路,为当今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据有关资料,2008年全国文化事业费比1980年增长了30多倍;各级财政对农村地区、西部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正是依托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势头,在农村文化建设快速推进的同时,  相似文献   

3.
纳桃村具有典型的布依族特色村落文化,文化底蕴深厚。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纳桃村蕴藏的较为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是可以与乡村文化振兴和康养旅游开发密切结合的优质资源。建立村寨文化生态保护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是纳桃村落文化传承发展的有效路径,对于促进西部民族地区村寨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城乡差距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趋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提出一系列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举措,为西部地区实现区域内要素自由流动、农业现代化、产业兴旺及乡村振兴指明前进的方向.本文以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度西部地区各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时空分析,提出促进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5.
社会融合对缓解大龄未婚男性面临的各种压力极其重要。本文分析了2010年覆盖全国范围的"百村调查"数据,发现社会融合的强弱存在婚姻状况差异和地域差异:大龄未婚男性社会融合程度弱于已婚男性,东中部地区大龄未婚男性社会融合程度弱于西部地区,但即使如此,西部地区大龄未婚男性仍更倾向于离开村庄进行更广义的社会融合。促进大龄未婚男性的社会融合不应仅限于通过给他们提供各种参与、联系的途径来促进其社区内融合,更应该通过促进他们的产业转移来融入城镇以得到更广泛的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多期DID模型研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试点政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并在全国范围内2013—2019年的县级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整体来说,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能够促进试点县区城乡融合发展。该政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从中到东再到西依次降低,中部和东部作用显著,西部不显著。该政策对试点县区城乡融合影响具有滞后效应。滞后效应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没有表现出滞后性,中部地区有显著的一期滞后效应,而西部地区有显著的二期和三期滞后效应。该政策对试点县区城乡融合影响在2018年和2019年具有持续效应。持续效应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在2016年和2019年、中部地区在2016年和2018年及2019年有持续效应,而西部地区在2018年和2019年有显著的持续效应。因此,本文建议各地应加大力度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推进工作,并且各地要根据情况加快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后实现城乡融合的配套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实施军民融合的区域条件既有很多有利因素,也有诸多不利因素。面对军民融合这一发展契机,西部地方政府要积极采取相应策略,通过优化区域条件,实现军工经济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实施军民融合的区域条件既有很多有利因素,也有诸多不利因素.面对军民融合这一发展契机,西部地方政府要积极采取相应策略,通过优化区域条件,实现军工经济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雨 《山西农经》2020,(3):99-100,116
随着科技产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文化成为融合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管理模式。中西方文化融合对跨国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导向规范作用,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华为与微软为例,分析华为与微软的企业文化特点,阐述中西方企业管理差异,分析中西方文化特点与中西方管理差异,提出各自优势及存在问题,指出未来企业文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特指我国经济不发达的西部九个省、自治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西藏、宁夏、新疆。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它的全面、高效、合理开发对于提高西部地区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的稳步、协调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乡村旅游视域下,以传统乡村文化为切入点,阐述了中原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势态,聚焦于乡村旅游中传统乡村文化重构与开发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传统乡村文化重构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与策略,以期为推动传统乡村文化资源的合理规范重构,促进传统乡村文化保护与开发和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快速增长,对旅游功能和旅游业态提出了新的要求。乡村旅游在传统休闲、观光和体验功能基础上,需要与文化创意深度融合,以旅游与文创融合发展形成新资源,拓展旅游与文化产品的新市场。因此,本文着手分析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通过探讨旅游与文创产业的融合效应,发现二者深度互动发展的有效路径,从而推动农村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3.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无边界产业,它已被广泛地运用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文章基于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依据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与民俗文化、地区人文秉性相融合、与农村主导产业相协同、与现代文明相统一的三个重要方面.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弘扬当地的文化特色,还原当地的社会生态,最终使农村的社会功能得到拓展,农民生活品质得到提升,构建起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14.
非正式制度视角下的西部少数民族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民族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以及独特的历史沿革和地域特色下形成的价值观,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又能够有效节约交易费用,减少道德风险,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促进了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所以,非正式制度在西部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提出融合开发当地旅游和文化资源,并调查当地农文旅融合情况,以硒养产品、文化及旅游融合为主视角,分析了宜春市开发硒养文化旅游的潜力,并评价了当前游客对宜春市特色硒养文化旅游的满意度,提出了硒养文化旅游综合路径开发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宜春市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一些路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党中央对统筹城乡发展提出的新方针和新要求,为下一步椎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西部地区是中国行政区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地域条件所限,发展相对滞后,西部地区要实现高速稳定的发展,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步伐,这有利于西部地区尽快脱贫致富,尤其是广大农村人口和少数民族的脱贫致富.必然会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增加西部地区城乡居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为改善居民物质文化生活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对于促进体育消费和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探究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式、动因和驱动机制,有助于实现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部地区县级经济受中心城市制约和经济辐射力的影响小,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浓厚的民族经济特色.加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县的战略地位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1.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繁荣我国西部地区不少县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区或多民族的杂居区.由于历史的原因,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在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和文化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要消除这些差距,就必须使少数民族在经济上有较大的发展,以提高其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水平.大力  相似文献   

19.
在跨入新千年,迈向21世纪之际,党中央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今年,西部地区大开发将迈出实质性步伐。这对于地处我国西部地区的垦区和农场来说,无疑是一次重要的机遇。应该看到,我国西部垦区和农场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创业,大规模开拓与建设,兴建了一批国有农场和小城镇,维护和促进了西部地区和边境地区的稳定和民族团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无庸讳言,与东部地区相比,我国西部垦区和农场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仍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如改革开放滞后,经济增长质量较差,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薄弱,文化科技教育水平较低等,亟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20.
胡方 《山西农经》2022,(21):108-110
广东省东源县新港镇双田畲族村(以下简称双田村)是以畲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庄。依托生态、文化资源优势,以畲族文化为核心,融合田野农耕、生态康养、运动休闲等多元资源,打造“畲族风情—田野农耕—生态康养—运动休闲”的文化生态旅游模式,实现农业、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和快速可持续发展,是双田村实现乡村振兴和民族文化繁荣的重要路径。文章以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新港镇双田畲族村为案例,探讨如何利用双田村的生态、文化资源,以文旅融合的形式助力乡村振兴,以期为双田村,进而为河源市及周边地区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为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探索提供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