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不发达地区反贫困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扶贫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  改革开放前我国贫困人口主要分布于广大农村中 ,由于城乡有别与计划经济制度 ,扶贫主要是通过政府提供的社会救济 ,自然灾害救济 ,优抚等方式 ,被称之为“输血式”扶贫 ,意味着这种扶贫方式难以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难以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八五”期间 ,我国政府反贫困战略发生了重大转变。即从原先的“输血式”扶贫转向“开发式”扶贫 ,扶贫的对象也从人口转向区域。即这期间政府反贫困战略目标是贫困地区整体经济实力的增长 ,目的在于通过区域经济的增长 ,带动区域内贫困人口脱贫和自我发展能力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率最高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由于近些年国家扶贫政策以及金融反贫困的不断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本文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的贫困现状以及西部农村地区反贫困绩效,并且对西部金融机智的创新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疆是我国贫困人口分布的主要地区之一,其贫困人口是全国农村中收入水平居于最低层次的弱势群体。虽然经过六十年的反贫困斗争,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返贫致贫的现象依然存在。本文通过对目前新疆农村脱贫人口返贫根源的解析,深入研究现有减贫模式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提出构建"整村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减贫新模式,以整合政府在贫困地区投入的资源,通过合作社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并持续提高农民的素质与能力,实现新疆减贫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正精准扶贫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作为不同于政府和市场的"第三种力量",社会组织凭借其灵活性、动态性、亲民性以及强大的资源动员力量和高效的使用效率,一直在反贫困的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行业组织是政府、产业和贫困农民的"搭桥者"。发展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扶贫要由"输血"改为"造血",必须走产业扶贫之路,这是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方式。有了产业这个发展的根基,  相似文献   

5.
贫困地区扶贫模式: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改革推动下的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带动了大面积贫困消除。但由于历史、经济、社会、地理等各种因素的制约,贫困与反贫困一直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我国近些年的各种扶贫模式进行比较和分析,认为政府支持背景下的农户参与式扶贫模式是贫困地区扶贫活动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农村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扶贫使得部分农民陷入外出打工与在家务农的两难选择、扶贫并未显著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质量、扶贫使部分地区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扶贫过程中各参与方存在腐败行为等方面。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表现为在人性认识上存在误区、对提高贫困者的自身素质重视不够、与扶贫相关的制度建设落后等。解决对策是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的精神、进行农地产权制度创新、重视提高人口质量、通过加强党性教育和完善监管制度、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人口脱贫创造物质条件等。  相似文献   

7.
农村旅游扶贫的适应性条件及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毛勇 《农村经济》2002,(10):63-65
旅游与反贫困的直接相连是国际上近几年的新议题。其中 ,以英国国际发展局提出的“Pro -PoorTourism”(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 ,简称PPT)为代表 ,在我国则被称为旅游扶贫。旅游扶贫的含义就是在贫困地区通过充分利用旅游资源 ,大力发展旅游业 ,吸引发达地区的人们前来旅游和消费 ,使旅游资源产生效益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使旅游商品的生产、交换、消费在贫困地区产生 ,逐步实现部分财富、经验、技术和产业向农村转移 ,增加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 ,从而使其脱贫致富。应该说 ,旅游作为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的优选…  相似文献   

8.
"瞄而不准"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行动的固有弊病.要修正该目标瞄准偏差,需要对民族地区的反贫困目标瞄准机制进行重构.文章在客观评价民族地区反贫困目标瞄准机制的基础上,依托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地理、人文特征,提出从四个方面融合地域特性建构其反贫困目标瞄准机制:提高民族地区的贫困线标准;在穷人识别设计中引入土地指标;在穷人界定与细分标准中引入性别敏感指标;建立容纳穷人参与的穷人识别机制.  相似文献   

9.
正金融扶贫模式主要是要依靠政府的政策引导,充分发挥涉农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利用信贷、保险等金融手段为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提供其所需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为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综合扶贫等扶贫项目提供一定的经济基础和资源,促进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一,我国金融扶贫的做法与存在问题(一)金融扶贫的主要模式1.成立扶贫资金互助组织。扶贫资金互助组织是指由政府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扶  相似文献   

10.
农村反贫困战略中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贫困问题是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过去的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政府主要采用了"经济增长扶贫战略"和"目标瞄准扶贫战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然而,现阶段我国的贫困人口分布发生了改变且扶贫任务更加艰巨,反贫困行动需要采取新的思路来取得全面突破.本文认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应该是新时期政府扶贫战略应采取的新举措,并从社会保障和扶贫的关系、农村贫困特征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进行了分析探讨,论述了社会保障在反贫困战略中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1.
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主要手段和实现途径,农业产业扶贫是我国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重要方式。政府通过鼓励、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脱贫致富,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活力。分析了黔东南贫困地区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情况和典型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实施特点,为提高产业扶贫的实施效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欠发达地区扶贫工作与农民合作社发展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合作社的本质就是弱势群体的联合。本文分析了农民合作扶贫模式的动力机理和扶贫工作中管理美学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政府主动、社会联动的欠发达地区农民合作扶贫模式,阐述了欠发达地区农民合作扶贫模式运营方式、功能、特点,并为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本文将发掘农民合作与扶贫的内生动力和外在能量的耦合关系,建立内外联动的资源传导机制,整合农民合作社发展资源与扶贫资源,推进欠发达地区农民合作社与扶贫的协调发展,并丰富农民合作理论。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作为西部地区欠发达的省份之一,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改革发展道路中的必经之路,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更低的定西市作为国家级贫困地区,其所管辖的六县一区的脱贫任务都面临着更加严重的考验。在分析了定西市的扶贫发展历程、农村居民贫困的原因,以及近年扶贫的成就和不足,对新形势下居民脱贫在增强基础设施投入、合理规划和布局特色产业的发展、切实落实好地方扶贫工作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措施,使我国在"反贫困"的道路上更近一步朝着实现小康社会的道路迈进。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反贫困事业,逐步构建起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两轮驱动式"扶贫格局。在长期实践中,我国社会保障助力农村反贫困取得巨大成就。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反贫困事业也面临一些突出的困难。在决胜脱贫攻坚战之后,要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反贫困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夯实保障性扶贫基础;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满足不同层次农民群众的保障需求;推进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两项制度的有机结合,完善社会保障反贫困常态化工作机制,提升协同治理效能;优化保障性扶贫政策措施,综合发挥社会保障的保障性功能和发展性功能。  相似文献   

15.
西部农牧区反贫困科学发展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握反贫困发展的几个经典理论与我国西部农牧区的发展困境,综合学术界关于贫困、反贫困、发展、科学发展、技术精神、科技文化等问题的研究成果,阐明了西部农牧区反贫困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充分依靠科技进步,推动贫困地区或个人、家庭走出"低水平均衡陷阱"与"贫困文化的恶性循环",进入财富增加、能力增强的良性循环的发展进程;明确了我国"扶贫开发科学发展"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短板"。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扶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的冲刺期。我国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亟待脱贫。为此,国家制定实施了精准扶贫策略。我国经济贫困地区多拥有较好的旅游资源,将旅游与精准扶贫策略相结合,并且确定以"扶真贫"、"真扶贫"为目标,能够有效减少贫困人口。但是因经验不足等原因,常常出现牺牲生态环境谋取经济利益等问题,所以通过发展旅游业推进精准扶贫,努力实现扶贫与旅游业发展的互动共进。  相似文献   

17.
贫困问题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有史以后人类一直坚持不懈地试图解决贫困问题,我国作为贫困问题较为突出的国家,虽然经历了过去几十年的努力,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贫困现象在我国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的遏制,贫困人口的基数依然比较庞大,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扶贫任务的艰巨性.参与式扶贫作为一种新颖的扶贫模式,不仅能给贫困农村带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同时还可以协助贫困农村扶贫项目的制定、执行、监测与评估,提高农村贫困地区的扶贫效率,促进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艳新  李志伟 《山西农经》2020,(2):72-72,75
精准扶贫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贫困地区有效结合高职院校技术优势,深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集中培训或帮扶指导工作,可以帮助贫困地区养猪散户实现增收创益,实现农民养猪户自我发展、脱贫致富,成为推动环首都扶贫攻坚地区快速脱贫的有效措施,成为"找症结精准施策,把脉开方拔穷根"的关键性举措。  相似文献   

19.
正青海是典型的特殊类型贫困地区,集中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和特困地区的所有特点,面临着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维护稳定、民生改善和扶贫攻坚的多重压力。全省52万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贫困程度之深,脱贫难度之大,比西部其他省份都要突出,其中有20万贫困人口的生活环境更为恶劣,生存条件更为严苛。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急需易地搬迁,这20万贫困人口也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最难打的"攻坚战"。结合青海省省情,  相似文献   

20.
李朋 《农业经济》2014,(4):46-47
金融扶贫是我国反贫困战略的主导力量,在舒缓农村连片贫困地区的经济贫困领域功效显著,但在实践中却面临诸多问题。研究阐述金融扶贫策略的内涵及其价值;从金融制度、金融业务及金融风险控制等角度探讨我国农村贫困地区金融扶贫体系建构的若干问题;并给出农村贫困地区扶贫金融的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及风险控制管理创新等策略,以有效优化农村贫困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农村地区扶贫事业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