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在思维方式、抒情方式和生活方式上都有鲜明的特征."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整体性,"小世界,大心境"体现了中国传统抒情方式的内在性,"保持一颗平常心"体现了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旅游资源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哲学具有密切的关系.中国的旅游资源有一个重要特征,即很多自然景观都有文化积淀,并且与人文景观溶为一体.这一特征的形成,说明了中国旅游资源本身具有传统文化的内涵,我们只有领会了其中的哲学精神,才能更好地发现和欣赏中国旅游景观,真正达到"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3.
要全面建设一个各尽全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小康社会,“和谐精神”已经成为时代的应有之义。在哲学的视野里,它是以科学的系统思维方式为导向,坚持主体性原则与客体性原则的有机统一,以形成推动人、自然和社会的动态平衡为目的的主流意识形态倾向,在本质上是对社会存在的积极能动的反应,所以我们要积极倡导“和谐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奋斗。  相似文献   

4.
张津津 《时代金融》2014,(3):188+193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济管理的灵魂,会计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属于意识,从哲学角度研究企业文化和会计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和主观能动性,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有利于企业会计文化的科学构建和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民族精神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民族精神的培育而增益。经营好传统文化有利于国家长期战略的实施和民族精神的培育,在经营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民族精神进行自觉内化,也能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和国防精神具有深刻的内涵。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传统文化对国防精神产生着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道统所附着的那个实体--皇权政治早已寿终正寝,屈指算来,时间已经过去快一百年了, "道统"这个词也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了.  相似文献   

8.
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取决于其是否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家精神。文章在简述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的价值观本质,并提出“创新”与“伦理”对于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桂新元 《财政监督》2012,(35):36-37
通过会计精神反映的会计精神文化是会计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会计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会计物质文化的意识基础。本文主要介绍了会计精神文化的内容和会计精神文化建设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会计精神文化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史称马克思、西美尔、韦伯为现代资本主义理论的三大经典思想家,但据说西美尔更像文化哲学家,因而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解与马克思、韦伯相当不同。西美尔的社会思想从社会分工论开始,并非如有的专家以为的那样,从货币哲学论开始。但与马克思或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不同,西美尔从一种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作为现代生活之基础的分工,分工产生的"极端和彻底的专业化,只是普遍的文化困境的一种特殊形式"。所谓普遍的文化困境就是客体文化与主体文化的相互离异──也就是异化,其结果是现代人的生命和生活都成了碎片。《货币哲  相似文献   

12.
毛强 《时代金融》2009,(9X):83-85
一国拥有的生产要素可分成两大类,即物质禀赋和文化禀赋;物质禀赋是外生给定的,文化禀赋则是内生的,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获取或改变的。文化禀赋包含四个层面——行为禀赋、科技禀赋、制度禀赋和精神禀赋,其核心是精神禀赋。通过分析探讨精神禀赋中正反两个典型的表现形式——企业家精神和商帮文化,我们可以发现,适宜的先进的文化禀赋,尤其是其核心精神禀赋,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与源泉。这也正是当下我们提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原因和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自远古以来中国人一直生存在这片大地上,由于生存条件的稳定决定了华夏文化的持续性,其文化的持续性就会自然而然的带来其稳定性和完整性.中华文化的不灭源自中国人种的不灭,华夏文化的持续性决定了它的稳定性、完整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华夏文明的曙光在公元前2070年左右就已经出现,从夏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心系苍生、顺应自然规律、创新实干的伟大精神,到西周的“德治”,成为以儒家孔子“为政以德”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初来源.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确定了后世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从而形成了不同于西方文明的东方文明.中华历史文化这一文化底蕴上,中国共产党人发展创新,在实现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与人民共同富裕历史任务,选择的中国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无不体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不竭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4.
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在政治制度、经济组织、风俗习惯、宗教文化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下长期形成的。其中,政治及意识形态的作用是带主导性的。中国春秋时期,士叫游±,可以自由进出国境,可以当“客卿”,生存环境相对比较“宽松”,所以学术史上才有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而在文学史上,这也正是散文最为繁荣的时期。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精神批判的权利哲学从人类自身的自由精神本质中发现了世界真理和责任,即所有个人自身的自然、道德及理性三种必然性自由本性及其相应权利在伦理政治世界中的历史性全面实现;马克思社会批判的实践哲学,则是从人类的物质生存及实践改造中发现了如何实现人类真理和世界责任的秘密。马克思从黑格尔权利哲学中明确了社会批判和实践改造的方向,同时认识到黑格尔精神的批判无法也无力代替物质的和实践的批判。  相似文献   

16.
在生态文明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语境中,推动传统中国文化深度传承、阐释与研究无疑有着重要现实意义,这些实践犹如一颗颗精美的文化翡翠,呈现出中国的纹理20世纪初兴起的生态思潮和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契合,在新世纪的中国获得极大的关注。中国文明的发展已经从30年前只注重经济转向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可以说,生态文明战略必将推进中国人生活的绿化和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刘小枫 《金融博览》2013,(13):23-24
史称马克思、西美尔、韦伯为现代资本主义理论的三大经典思想家,但据说西美尔更像文化哲学家,因而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解与马克思,韦伯相当不同。西美尔的社会思想从社会分工论开始,并非如有的专家以为的那样,从货币哲学论开始。但与马克思或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不同,西美尔从一种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作为现代生活之基础的分工,  相似文献   

18.
马辉 《新理财》2004,(10):52-53
从历史到今天,我们渴望在某一个时刻找到整个社会和民族统一的价值尺度,我们也曾经在遵守千年不变的尺度中渐渐懒惰,停滞不前,错过了更具活力的变迁和改革.这也是为什么商业被"贬之曰末务"贯穿在整个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李媛媛 《金卡工程》2009,13(11):321-321
知行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史上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毛泽东在批判吸取其中精华的基础上,把知行关系归结为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提出了“知行统一观”的科学概念,并形成了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20.
《银行家》2014,(12)
正各位学者,尊敬的主席先生,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阐述我对共生哲学的看法,并借此机会就相关的认识教于各位老师和朋友。我以为,共生哲学是当代时事政治的实践与关于公共社会管理的学术实行探索相结合而产生的一个新的思想观念,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它产生于21世纪的中国不是偶然的,它的最根本的核心,是坚持认为人对客观世界的积极进取的精神也应当深入到对社会组织进行管理的实践中。当前西方那些最发达的国家都在社会管理的实践中遇到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要不要对实行已久西方式的民主政治进行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