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路上的风景     
《今日重庆》2013,(11):88-91
有了相机,给了我们多一份说走就走的动力;有了相机,我们的回忆也有了更多的色彩。这是我们一路看到的风景,我们看到山,我们看到水,我们看到城市也看到人。相机,其实也是分享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路上的风景     
母亲家在市郊,她骑自行车到市中心上班已有十多年了。每天往返三十多里,早出晚归,风雨无阻。今年在母亲的生日家宴上,我和哥哥再一次商议给她买辆电动助力车。母亲坚决地说:“又不用赶时间,而且正好看看沿途风景,这样挺好,就不要花冤枉钱了。”看到她这样执着,我也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3.
幸福地过年     
张颖 《上海国资》2006,(1):82-83
过年了,“闺女要花,小子要炮”是幸福,满桌的饕餮美食也是幸福。不过,随着短缺经济时代的终结,我们早已将原先农历年间集约化的幸福, 平均地分摊到一年的每天里。林清玄曾形容“过年”是“两岸峭壁,中间只有一条小小的缝,下面则水流湍急,顺着那岁月的河流往前推移,旧的一年就在那湍急的水势中没顶了。”在重复流逝的岁月里,在剥离了吃喝的节日里,我们有必要让内心体验更多一点值得回味的悠远的幸福。  相似文献   

4.
阿琴 《东北之窗》2013,(3):68-69
敲上这个题目,过年的浓郁"色彩"就在眼前了。我说的色彩依然是在"置办年货"的范畴,但,却与口味无关。它是最能够象征中国人"过年"时的吉祥喜庆气氛、且家家户户必是踊跃呈现在自家门上的一道"年"的风景——对联。  相似文献   

5.
过年     
吕途 《走向世界》2008,(2):16-17
返乡的异乡人都在拼命向火车上挤,商场的购物人潮川流不息,偶尔传来的鞭炮声也让人感到喜庆的同时又勾起缕缕思乡的落寞……这一切都在无言地告诉我们,一年一度的春节,轰轰烈烈地来临了。  相似文献   

6.
视频过年夜     
准备工作:我把我的构想用伊妹儿通知到各地相关人家,他们都兴趣盎然地赞同我的提议,并且按照我的构想进行准备。  相似文献   

7.
谢大宁 《中国报道》2011,(1):110-110
台湾作为汉人移垦的社会,在这里,农历依然是民间最重要的案头书,依照旧有节令过日子,迄今也还是一般人的习惯。虽然这一二十年来,整个气氛确实已经有了改变,但原则上说,春节仍是台湾最重要的节日。  相似文献   

8.
李圣祝 《走向世界》2014,(23):32-34
不仅仅是车和相机,网络作为新时代人们沟通交流的平台,扩大了人们的话语表达范围。于是,摄影与网络的结合萌发了摄影论坛。在这开放式的摄影交流平台,积聚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影友。车影相随,怎能没有网坛撷英?网名“天之缘”的李圣祝是山东摄影联盟论坛的一名影友,他虽然学习摄影时间不长,但是喜欢用相机记录自驾游途中的风景。车影相随,从山东出发,看李圣祝旅途中的“天之缘”。  相似文献   

9.
过年     
若若 《中国西部》2014,(2):150-151
<正>小时候,我盼望过年。那时,我对过年的远近是看母亲做鞋的程度。每天吃过晚饭,哥哥姐姐围着煤油灯写作业,母亲就坐在旁边的小凳上纳鞋底。我问母亲什么时候可以穿新鞋。母亲说过年的时候。晚上睡觉,我就梦见自己穿着崭新的布鞋过年了。母亲始剪鞋帮的时候,我知道离过年已经不远了。母亲先用牛皮纸剪出鞋帮的样式,然后比着纸样把刷上浆糊的布粘上去,晾干后疏地绗几下,便用锥子和勾针将鞋帮与鞋底上起来。  相似文献   

10.
11.
吴倩 《走向世界》2012,(1):14-18
从年前的洒扫庭院、置办年货开始,到小年送灶王、除夕贴对联,正月初一之后亲友相互走访拜年……一直以来,老百姓总是习惯于围绕众多的年俗和礼仪而忙年。如今,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人们过节观念的改变,老百姓的年正在由忙变得更休闲。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中国人来讲,难以改掉的习惯有很多,在农历新年到来的团圆之夜,吃饺子、放鞭炮、分发压岁钱都位列其中.过年对于国人来说是大事,含糊不得,这种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风俗习惯渗透到每个国人的血液,世代相传.在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电视的普及和发展,由中央电视台打造出来并诞生在文艺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一一春节联欢晚会正式走进人们的除夕之夜,作为一道独具特色的精神大餐,在接下来20多年的时间里始终伴随着亿万国人,随之,除夕夜的风俗习惯就变成:吃饺子、看春晚.  相似文献   

13.
年味     
黄宇 《今日重庆》2014,(3):112-115
年味没有变淡,他们还都在我们生活的细节中,只是当物质越来越丰富,回家的路越来越便利,年给我们留下的感受不像过去那样强烈而已,年的形式可能会变,但是团聚的情永远是年味中最重的那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还是那个年     
《走向世界》2012,(1):12-13
新年到,穿新衣,放鞭炮……积聚了一年的情感与期待,在过大年里集中爆发,对生活的企望、对亲人的牵挂、对祖先的敬重,在这一刻里如愿以偿,回家的苦和累都在和亲人见面的一瞬间消融。扫尘、祭灶、拜神、守岁、拜年……时间流逝中,过年的习俗在  相似文献   

15.
到山东过年需要理由吗?“2010个到山东过大年的理由”征集活动给了我们许多生动的答案:“听人说山东人好客,山东大汉豪爽,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想去感受那些人!”  相似文献   

16.
朝汕的大年     
张艺 《宁波通讯》2014,(4):86-89
过年,是人们一年一度亲人必须的团聚,也是一乡一村文化的传承。既是亲情的延续,亦是对故乡的朝拜,在漫长的农耕时代,我们的先人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过年活动,如:闹春、祭祖等,期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今年潮汕揭阳孢台镇头村过年的头等大事就是祭拜天后宫。平日里,广东潮汕的这个小村落,民风朴实,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过着特别令人羡慕的悠闲生活。  相似文献   

17.
春节又称阴历年、农历年,俗称“过年”,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由于山东地区曾经是商朝文化的重心之一,因此春节传统习俗在山东地区保留的相对多一些。  相似文献   

18.
《走向世界》2011,(4):12-13
2005年,1000亿元;2008年,2000亿元;2010年,3000亿元。如同插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山东旅游总收入扶摇直上,彰显着齐鲁大地的秀美与卓越。  相似文献   

19.
对于泉城市民来说,家门口拥有这么清澈的泉水是一件自豪的事;对一些老市民而言,小时候在泉水里游泳、戏水、打水仗则已经成为一个遥远的回忆.多年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和市民纷纷提出建议,希望济南举办体现泉城特色的综合性活动--"泉水节".市园林局等部门也曾提出具体实施意见.近年来,随着泉水的持续喷涌,社会各界希望举办"泉水节"的呼声越来越高,每年人大、政协两会都有相关内容的建议和提案.  相似文献   

20.
青岛人的年     
《走向世界》2012,(2):6-7
时光荏苒,谁还记得那些已经消逝了的老年俗,谁曾忆起那些放在心底的过年往事,热气腾腾的雪白馒头又在诉说着什么样的故事?又到年关,李村集的热闹依然非凡,新世纪的年,依然热火朝天,但此时此刻,我们的心里还是有点疑惑:如今的年味儿跑到哪里去了?我们可以想象没有春晚的年该怎样度过,但我们无法选择面对年时是该回归还是该逃离。年,是国人永恒的话题。青岛人的年,序幕正在拉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