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集群产生的原因,产业集群可分为简单产业集群和复杂产业集群两种类型,复杂产业集群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现实要求,同时研究了复杂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构建地区数字产业集聚指标,实证检验了数字产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本文的研究表明:整体上数字产业集聚有助于促进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且上述促进效应主要表现在数字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中,而对数字化程度较低行业中的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并不存在明显的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产业集聚通过数据资本渠道和技术溢出渠道作用于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另外,数字产业集聚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会抑制邻近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政府在进一步推动区域数字产业集聚时,应协调地区间的数字产业政策,并采取措施提高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水平及数据资本市场完善程度,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戴德铸 《当代经济》2007,(11S):96-98
武汉作为武汉城市圈的中心极,其产业(制造业)竞争力的高低将对圈内产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分析武汉产业(制造业)竞争力的现状及提升路径,对推动武汉城市圈的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聪  胡艳英 《经济师》2023,(2):38-40
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亟待解决,跨境电商是当前形势下实现促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可行路径。文章对跨境电商与制造业产业集群耦合发展的机理深入分析,基于2012—2020年长三角地区面板数据,结合耦合协调模型研究二者耦合关系,探寻跨境电商平台推动制造业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路径,提出推动产业升级的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全球制造业布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本土拓展延链、多元弹性布局成为变化新趋势,制造业集中带成为各国竞争致胜的关键。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调整、各国普遍强化安全韧性发展的情况下,制造业集中带支撑国内产业循环、促进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中国制造业在区域上呈现高度集中化趋势,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制造业集中带加速崛起,中西部地区产业增长极快速发展,但也存在引领带动能力不足、联动协作不畅等问题。对标发达国家世界级制造业集中带,需要集中资源和政策支持,提升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竞争能级和分工位势,提高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分工协作和畅通循环水平,在中西部地区培育一批产业新增长极,不断增强中国产业体系的发展弹性、应对风险冲击的战略韧性和提高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能力底气。  相似文献   

6.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浙江装备制造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贸实践》2003,(11):8-11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国民经济中其他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研究浙江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提出战略思路、目标及措施建议,实现浙江装备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工业设计是制造业发展的先导行业,是工业经济顺利转型的助推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工业发展历史表明,工业化发展到中后期,对知识的需求快速放大,而作为与制造业结合度最高的知识产业—工业设计产业将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发展的新引擎。由于工业设计在制造业中的核心地位和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技术产业成长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唐根年  徐维祥 《经济地理》2004,24(5):604-608
文章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成长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序列上看,中国高技术产业呈现高增长率的成长和发展,无论是高技术产业年产值、增加值,还是利润和出口额等经济指标的年平均增长率均达到10%以上;但从地理空间上分析,各地区高技术产业成长、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广东占有极显著的优势;医药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二个行业具有明显地区性优势的分别是浙江、广东、上海、河北和江苏、浙江、上海、北京;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地区性优势分布在前期国家投资重点地区陕西、黑龙江、江西、辽宁。分地区高技术产业投入地理集中度指数和高技术产业产出地理集中度指数清楚地反映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呈现较明显的集群发展态势,集群主要发生在以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大地区。基于上述分析进一步探讨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问题,并提出菱形状态的高技术产业发展空间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9.
高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是助推制造业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二者协同集聚更是实现融合互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利用2004—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高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形非线性特征,当前阶段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绿色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东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与制造业绿色发展之间也具有倒U形特征,中西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绿色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产业协同集聚通过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加速技术创新间接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政府经济竞争对产业协同集聚与制造业绿色发展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创新竞争发挥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提升产业协同集聚质量、促进制造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赵琥 《发展研究》2004,(5):51-53
1、发展船舶制造业对福建省船舶产业群的集聚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船舶制造业对产业结构升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在于其能推动船舶产业群、产业链的形成:一是船舶制造业本身是一个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船舶制造业需要投巨额资金进行基础建设,同时带动高技术的机械加工设备的发展;二是船舶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系统  相似文献   

11.
制造业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进行制造业产业效率研究对发展制造业具有首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影响制造业产业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并分析了其影响制造业产业效率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比较欧美日发达国家、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和东亚“四小”以及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轨迹,结合现有的产业理论,总结了制造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3.
制造业服务化已成为引领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传统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出路。本文对佛山制造业发展的整体状况进行定量考察,指出产业本身其实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关键是由企业所在价值链端的位置来决定,对制约我市打造制造业服务化领头城市的因素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做了基本分析,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打造制造业服务化领头城市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要在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的前提下,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维度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4.
专利与产业协调发展对实现产业创新发展至关重要。采用改进的象限图法以及专利重心与产业重心空间耦合态势模型,定量分析我国医药制造业发明专利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以及两者的时空动态演变趋势。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业发明专利与产业发展间存在明显偏离,耦合协调性主要表现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近5年来,耦合协调性有所提高,发明专利重心与产业发展重心间的距离逐渐缩小,变动一致性提高。结论可为专利密集型产业、高技术产业专利与产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逐步向产业内贸易发展,这一点在制造业中表现尤为明显.文章首先考察了1992年以来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然后通过实证检验了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收入水平与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正相关,而规模经济、外国直接投资则与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负相关.最后,文章针对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制造业和服务业关系的理论探讨和相关实证问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发展实践中,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逻辑关联主要包括基于产业链的产业互动、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制造业活动重心向服务业转移、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等。  相似文献   

17.
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其发展水平体现国家综合竞争力.分析了集群化发展在装备制造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对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内涵及其演进规律的分析,指出了装备制造业应该选择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道路,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和前提,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湖北疫后重振的关键所在.针对湖北工业疫后重振过程中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应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把着力点放在制造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上,狠抓稳链强链,拓展产业技改升级空间,推动制造业产业集聚发展,构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9.
制造业产业技术的发展水平作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之一,需要适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发展实际。当前,我国制造业产业技术发展困境表现为制造业产业技术市场化进程缓慢、缺乏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环境有待优化。我国制造业产业技术发展新趋势表现为智能化制造趋势凸显、技术创新驱动制造业向低碳化转型、依托技术创新突破行业核心技术、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逐步形成。需要以产业技术政策调整和完善为抓手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这就需要适应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促进产业技术政策参与制定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原动力由政府管控转向由市场需求决定,产业技术政策由投资型政策转向激励型政策,最终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期间,我国航空产业将迎来大投入、大发展的关键时期,航空制造业对产业带动作用及航空制造业的巨大市场空间,将促使我国重建自主的航空制造业。该文从航空制造业的产业发展特点出发,基于供应链协同理论,结合江苏省航空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提出新时期适合江苏省航空制造业的空间优化方案及产业配套创新模式,以此实现江苏省航空制造业实力和产出的全面提升,并促进江苏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