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不良贷款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概括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两次剥离不良贷款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奕 《经济管理》2006,(7):71-73
本文针对1999年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两次剥离不良贷款的情况.分析了现行制度安排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剥离之后资产的处置所产生的影响.并建议按市场原则转移不良贷款.以便发挥资产管理公司专业化处置的优势.真正化解银行风险。  相似文献   

3.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过高、危害颇大。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从政府、市场和银行自身三个方面提出看法,希望通过联手合作、“三管齐下”的办法逐步化解居高难下的不良贷款。  相似文献   

4.
徐惠林 《经济师》2001,(4):130-131
一、我国国有商业不良贷款的成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的成因比较复杂,既有银行内部自身机制不健全、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不高、决策失误的原因,也有银行外部微观经济主体企业预算软约束、信用意识不强、经营管理不善的原因。1998年初人行行长指出:我们一逾两足呆三类,总额至1997年底已达25%。改革开放20年来,国企资产负债率不断上升:1980年国企的资产负债率为18.7%,其中流动资产负债率为48.1%,到1994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表明,企业资产负债率为79%,其中资产贷款的负债率为70%,到1995年,全部独立核算的87905家国有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29668个,那么究竟是何原因导致现象发生呢?下面我们先来分析企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当前,如何适应商业化经营的需要,最大限度地盘活化解不良贷款,实现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与效益性,是金融界面临的一个亟待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本文就盘活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以期与大家商榷。一、积极实施信贷复活工程企业兴则银行兴,企业活则银行活。目前,不少企业陷入困境是由于一时受政策、市场、管理的影响,有的属于产品结构性的问题,并非是不可救药。只要我们认真开展支、帮、促,积极实施信贷复活工程,是可以帮助企业走出困境盘活贷款的。通过对企业切脉问诊、分析论证、分类排队,进行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6.
关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纲 《经济师》2002,(2):215-216
信贷资产是银行的生命线。文章分析了导致不良贷款增长的原因 ,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并阐述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与贯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统一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郭祥发 《现代财经》2006,26(8):19-23
国有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资产是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长期积累的产物,这也就意味着它的处置解决也将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我们在处置已有不良资产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不良资产的增量问题,防止旧的不良资产在不断减少的同时,新的不良资产又源源不断出现的恶性循环状况,从根本上清除不良资产产生的源头,做到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8.
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银行不良贷款通常指不能给银行带来正常利息收入甚至已经或未来难以收回本金的银行贷款。作为我国银行业主体的国有商业银行不仅其不良贷款额占我国银行总不良贷款额的约 80 % ,而且其不良贷款率也最高 ,面临的不良贷款问题最严峻 ,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的主要隐患。我国的银行体系脱胎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大一统”银行体制 ,从 195 3到 1979年 ,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银行 ,既是中央银行 ,又是商业银行。从 1979年到 1984年 ,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先后恢复或成立 ,但只是作为国家专业银行而存在 ,仍然是行政机构 ,不具有商业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春城 《经济师》2003,(4):205-205
文章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内、外部原因 ,并从宏观上和微观上提出了银行业不良贷款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关于商业银行控制不良贷款的理性操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提出运用利息率和贷款抵押的选择效应和诱导作用控制不良贷款的产生,强调只有建立完善的信贷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控制不良贷款的新增.  相似文献   

11.
12.
姜潮 《经济论坛》1999,(16):14-14
一、中国式RTC简介RTC产生于美国,全称美国债务重新信托公司。它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银行业发生急剧动荡的背景下产生的。美国RTC以大幅降价为主要手段,尽快出售不良资产。其中大宗销售是清理不良资产的有效方法,包括出售依法偿债资产和逾期偿债资产。另外还有证券化、个别销售、招标出售等方法。这些方法被称为RTC战略,为90年代中后期美国银行业的复兴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我国设立了中国式RTC。我国RTC将在引进美国RTC的成功经验的前提下,注重适应本国…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开始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这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有利的促进作用,使得我国开始跻身世界经济发展强国的行列中去,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商业银行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行业,一直以来主要以贷款为主要经营内容,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不良贷款也随之出现.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当下商业银行中不良贷款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产生不良贷款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催收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商业银行,有问题贷款比重加大,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商业银行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目标的实现。商业银行必须加强不良贷款的催收与管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主要有内部、外部、体制和制度等原因。不良贷款的预警信号包括企业在银行的账户反映出的预警信号、财务报表所反映的预警信号、企业人事管理及与银行关系方面的预警信号、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预警信号。不良贷款催收与管理的途径主要有发出催收通知、不良贷款的转化、不良贷款的重组、不良贷款的清收、不良贷款的核销等。  相似文献   

15.
政企彻底分开以减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企分开与否与分开的程度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政企分开,就是指政府的职能与企业的职能分开。政企分开表明正确划分国家各级政权机构和经济组织的各自的权限,正确处理国家和企业的关系。政府和企业是两类具有不同性质、任务、职能但又相互紧密联系的组织系统。政府是国家政权机构的具体形式,它的主要任务是治理国家,  相似文献   

16.
李丹 《经济师》2004,(8):203-204
不良贷款比例过高是困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进一步改革、发展的痼疾 ,对不良贷款的处理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文章剖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现状 ,并从现存制度、市场两大根本因素深入分析其产生的理论根源和现实根源。在此基础上 ,对解决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国有企业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如何紧紧抓住本次机遇,全力支持国企改革,积极转化不良贷款,努力维护银行债权,使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迅速步入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带着这一问题,我们对某市一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了深入调查,通过对其不良贷款的历史成因及现状进行剖析,试就不良贷款的防范与化解寻求积极有效的途径。一、不良贷款缘何逐年攀升从调查中了解到,截止1999年9月,该行全部贷款额达248683万元,…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整体效益滑坡,主要是由于信贷资产质量的低下造成的。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低下,主要表现在结构失衡,大量信贷资产沉淀,逾期和呆滞、呆账贷款居高不下等方面。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加不仅对银行本身的正常经营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而且对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起到了消极的作用,它是社会经济运行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集中反映。要处理和解决不良贷款,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提高对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认识银行贷款质量低下,不良贷款增加,不仅成为银行经营效益差的直接原因,而且已经对银行的生…  相似文献   

19.
徐建国  燕小青 《经济师》2000,(11):81-82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沉重的不良资产负担 ,这不仅成为我国的最大金融风险隐患 ,而且已严重影响到我国改革进程及市场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 ,有关这一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已在金融界进行广泛讨论和分析。作者认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还应从完善金融立法 ,加强金融执法角度上分析和探讨。一、不良贷款和不法贷款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国有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贷款中有一部分贷款 ,不能笼统地归为不良贷款 ,虽然最终表现形式是一样的 ,但应该严格区别 ,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也不同。不良贷款是单个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自身的风险范畴 ,是商业银…  相似文献   

20.
减少不良贷款是降低银行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以生产理论为指导,将不良贷款视为银行经营活动中伴随利润等期望产出而来的一种不良的非期望产出,进而利用非参数的DEA方法构建了测度不良贷款降低潜力的定量化模型.以此为基础,对我国14家商业银行2007-2010年的实际情况展开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有所进步,并呈现出改善的优势,但53.5%-61.7%比例的降低仍是可能的;各银行可减少的不良贷款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波动性,兴业银行是潜力相对最小的银行,年均5.4%,农业银行、广发银行和华夏银行的潜力较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可降低比例和绝对额度都显著大于股份制银行.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