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悦 《开发研究》1986,(6):29-32
<正> 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调整三线企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实行技术改造,按专业化协作的原则改组工业,开展包括一、二、三线联合在内的各种横向经济联合,乃是充分发挥三线企业作用的重要战略和有效途径。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能否全面地评价三线建设和科学地认识三线企业的作用,始终都是能否充分发挥三线企业作用的关键所在。因此。更加深入地探讨和论证发挥三线企业作用的科学依  相似文献   

2.
《发展》2007,(8):F0004-F0004
中核四○四总公司,是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于1958年定点建设的我国规模最大、建设最早、体系最完整的核工业生产科研基地,是特大型核工业联合企业,为我国"两弹一艇"的研制,为核科技、核电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中核四○四总公司具有发展核工业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有完善的配套设施,  相似文献   

3.
<正> 产品调整对实现三线企业调整改造的总目标有着重要意义,是调整改造的战略中心。 (一)产品调整有利于调整改造总目标的实现。三线生产力调整改造的目标,可以通过四个方面来实现。一是生产力结构的调整,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二是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三是生产力规模的调整,主要指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四是生产力组织和管理形式的调整,主要指专业化协作。以上四个方面,对于产业调整来说,由于以重工业为主体的三线产业结构已经形成,加上目前国家建设重点东移,基本格局不可能有大的变化。生产力布局的调整,除少数企业由于钻山太深需要调整搬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后,小三线进入调整阶段。至1986年前后,安徽省决定将大部分小三线企业调迁至城市。随着调迁工作的推进,企业与地方基层政府、当地村民在协商补偿问题中发生分歧,甚至产生情绪与行为的对立。面对双方矛盾,企业所在县级政府既是地方利益代表者,又扮演了协调者的角色。安徽省针对小三线调迁工作渐次出台相关政策加以指导,在主管部门、接收城市、企业所在地区(市)的协调下,企业与所在县各级政府逐渐达成搬迁协议,厂、地矛盾基本解决。调迁后,小三线企业移交大量资产给原建设地区,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 国家在“三五”、“四五”期间,对三线建设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了充分保证,不但建成了数以万计的企业,而且设立了相当数量的科学研究单位。三线的企业和科研单位拥有的优势十分突出:企业人才多、设备新、部门全;科研单位拥有大量高素质的科研人员、先进的仪器和检测手段,能从事尖端科学的研究工作。这两方面形成了三线地区巨大的生产力。由于种种原因,三线建设所形成的巨大生产力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为此,国家要对三线企业进行调整和改造,这无疑是一个十分正确的决策。  相似文献   

6.
大三线,一片神秘的上地。核工业,一个神秘而又神秘的地方。因为神秘,所以很是令人遐思……1964年秋天开始的以后一段时间,伴随着中国轰轰烈烈的大三线建设,在川南一隅的宜宾,在日夜奔流的长江之畔,涌来了全国各地支援三线的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和清华、北大、东北工学院毕业的一批德才兼优的人材,在这鲜为人知的三线厂奉献了他们的宝贵年华和青春。历史在蹒跚前行。当年这批风华正茂的领导和莘莘学子中不少已早生华发,他们无怨无悔地为大三线建设,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关于发挥三线企业作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充分认识发挥三线企业作用的战略意义在三线建设时期兴建起来的大批工业、交通企业,对于促进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于改变旧中国生产力布局不合理和东西部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对于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建设的战略重点由西部移向东部地区,这是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提高经  相似文献   

8.
<正> 针对三线企业职工素质差,职工子弟中、小学校教育质量差的状况,建议在三线企业比较密集的省份和地区,应尽快建立三线企业教育培训中心。培训中心应完成下列两项任务:一、集中力量办好地区性的各类职工学校。在有关部门领导下,联合各企业,办好职工大学、电视大学、技工学校、职工高中,党校,各种师资和专业培训班等。这方面,国内如哈尔滨地区军工企业,国外如美国、日本、法国等,都有成功经验。这是培养急需人才的有效途径。二、办好地区性  相似文献   

9.
姚明 《理论观察》2005,(6):100-101
三线企业是我国在建国初期出于国防和战备的需要,将一些具有军事战略意义的沿海企业迁入内地,一部分企业由于不适应社会的变迁而被迫破产,因此形成了一个极具特色的弱势群体——三线企业下岗职工。这个特殊弱势群体中的生存现状另人担忧。根据调查分析,提出解决他们生存问题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 一、西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特点、困难和问题西部大中型企业的成长,是在我国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这一基本国情下,国家集中力量,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有重点地建设西部的结果。同时,这些地处经济落后地区的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在改革开放形势下面临着特殊的困难和问题。 (一) 西部大中型企业的基本特点。(1) 企业构成以三线企业为主体。三线企业又可分为军工企业  相似文献   

11.
孟韬 《改革》2013,(1):35-40
三线建设是特定时期我国经济空间布局的特有现象。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大背景下,三线企业选址的影响因素已转向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众多三线企业实施了从山区到城市的战略迁移。目前三线企业初步完成空间布局调整和产业与产品结构调整。然而三线企业的迁移只是这类企业由政府主导的调整改造的完成,而由企业自身主导的持续发展与创新才刚刚起步。迁移解决的是"空间临近"问题,完成了产业集聚,进一步需要解决的是"组织临近"问题,形成产业集群,更为重要的是,形成基于产业集群的集群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甘肃具有大规模发展核工业的多方面有利条件。核工业能够与甘肃的新能源产业、传统能源产业及其他工业行业形成良好的匹配、组合关系,有效拉动省域经济更快发展。应当争取国家将未来核工业战略重点放在甘肃,扩大原有核工业规模,投资建设核燃料后处理厂、内陆核电厂、核装备制造等重大项目,支持、帮助甘肃的核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国内外先进核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将甘肃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现代化综合核工业基地。  相似文献   

13.
周长庆 《特区经济》1992,(11):46-47
<正> 加强三线与深圳的合作,实际上是我国东部与西部、沿海和内地相结合的一个缩影。从1980年我国创办深圳特区时,三线企业就开始进入。现三线在深圳的“窗口”企业,年产值已超过15亿元,出口创汇超过1.2亿美元,不仅促进了三线企业的“调整改造、发挥作用”,而且支持了沿海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一、三线与深圳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深圳已成为三线企业在沿海地区最大的“生产技术开发站”、“信息站”和“经营贸易站”。三线企业通过深圳窗口开发了上千种产品,向后方基地反馈了上万条信息,并从窗口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以地处贵州山区的振华  相似文献   

14.
<正> 根据三线军工企业转产民品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我们认为,要保持和发展三线军工技术水平,充分发挥其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骨干作用,三线军工的发展战略必须是以技术为导向。所谓技术导向,就是以自己的高技术为出发点,着眼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长远需要,跟踪世界新技术革命潮流,制定自己的技术发展目标和经营战略,开发与自己技术基础相一致的、为国民经济发展所亟需或有潜在需求的,为一般民用企业上不了或不易上的高技术产品(主要是投资类),进而将高技术产品生产发展成为主导产业,并用以改造传统产业,推动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只有这样,三线军工才能在国民经济需求结构中找到自己最恰当的主攻方向,才能在优化国民经济产业结构方面释放能量,才能真正发挥其技术优势并起到为国民经济现代化服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国防军工企业是三线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实现军民工业一体苇化,是三线国防军工企业调整改造的重要内容。下面刊出的这组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这一问题。相信研究三线问题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能从中得到启发。限于篇幅,本刊对这些文章作了删节。  相似文献   

16.
王瑞 《开发研究》1987,(4):35-38
<正> 三线地区是我国工业门类比较齐全,技术比较先进的战略基地。开发重大产品,研制重大技术装备,既是我国四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发挥三线企业优势的主要方向。对于三线军工、电子、机械工业较为集中的四川来说,开发重大产品,是调整改造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所谓重大产品,是指国家重点建设所急需的技术难度大,制造周期长、投资数量大的技术装备。例如,为能源工业提供的大型露天矿成套设备,大型火电、水电、核电站成套设备和超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为化学工业提供的大型复合肥料、煤化工等成套设备,为冶金工业提供的大型成套设备,为电子工业提供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成套设备,以及交通运输工具如民用飞机、铁路机车车辆和轻型汽车,等等。  相似文献   

17.
吴祥辉 《发展》2008,(1):142-142
中核四○四总公司第一分公司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并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建成投产第一条生产线。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第一分公司已成为以生产核产品为龙头,集生产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为我国核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天水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三线建设时期西北工业布局的主要基地。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由于国际、国内政治环境发生变化,以及三线建设自身的局限性,三线企业的发展一度陷入困境。从"六五"时期(1981—1985年)开始,随着三线建设步入调整改造阶段,天水对三线企业进行调整改造,按"关、停、并、转、迁"的原则和方针,对选址不当、布局过于分散、经营困难的三线企业进行全面调整改造。与此同时,三线企业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一系列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长江航运与三线企业关系最密切的主要是川江段.西南地区搞重点建设.必须解决交通问题。外区通往西南.主要靠铁路和长江,如果光靠铁路.不扩大川江运输能力.铁路的压力太大.也担负不了.在三线建设时.华东、中南地区支援西南的任务很大,走川江运距最短。川江这么大的水量.这么好的一条天然河流,我们必须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20.
1964年,我39岁,在哈尔滨汽轮机厂(下称“哈汽”)做销售工作,职务是厂工会第一副主席。五六月份,厂党委找我谈话,让我去搞“三线”建设,但当时包括厂领导在内,“三线”建设的内容是什么,怎么搞,大家都不知道,说上面以后会通知,反正就在西南、西北这两个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