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给西部地区各行业都带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大开发投入的重点,宁夏的荒漠化治理与天然草场的保护与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切入点。如何利用好国家的资金、保护好生态环境、使农民增收,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为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改革我国环境保护投资机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状况,10多年来我国陆续建立了一些环境保护投资(以下简称"环保投资")项目,为环保工作投入了大量资金,对防治环境污染与改善生态环境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就从目前我国环保投资的总体情况来看,还有许多问题制约着环保投资的有效运行,影响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这些问题若不及时正确处理,最终将会阻碍找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此,笔者试就对我国目前环保投资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至我国目前环保投资机制存在的问题显.五环保投资主体倒置,资金来源渠道狭窄我国目前的环保投资严重依…  相似文献   

3.
大型露天煤矿废弃地生态环境重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安大堡露天煤矿为例,分析了我国大型露天煤矿开采引发的土地生态环境问题,初步提出了大型露天煤矿废弃地生态环境重建的硬性操作技术体系。同时进行了废弃地生态环境重建的效益分析,认为重建投资回收年限虽然较长,但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殷桂玉 《时代经贸》2007,5(11Z):214-214,216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从生态角度看金融发展问题,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系统性和可持续性观念的体现。目前,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应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制度,提高地区经济竞争实力,完善地区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5.
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本文论述了生态环境建设在西部开发中的重要性,分析了西部生态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制定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规定,加大生态建设投资、提高生态科技创新水平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改善西部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6.
一、当前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为促进国家投资项目加强管理,减少建设过程中的损失浪费,提高投资效益,国家审计机关近年来加大了对建设项目的审计力度,从审计揭露和查处的问题来看,建设项目运作的健康状况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7.
范玉玮 《时代经贸》2011,(14):142-143
传统投资模式只注重经济效益以赚取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绿色投资模式不只考虑经济效益更注重投资的社会效益,强调入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今后的发展趋势。目前肢东半岛处于从传统投资模式向绿色投资模式的过渡阶段,文章分析了胶东半岛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同时指出传统投资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对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绿色投资途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政府面向新世纪所作出的重大决策。为了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西部的大开发、大开放和大发展,创建一个合理、有序、新的生态环境便是西部大开发中的“瓶颈”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绿色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落脚点,是改善投资环境的根本举措,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切入点,是实施西部大招商引资的着眼点。生态环境——西部的基础性障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投资环境日益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成为促进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由于各个国家…  相似文献   

9.
环境税的设计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融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对于西部开发以至国家的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本文分析了通过对消费者征收环境税,并通过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将税金转移支付给西部地区,以解决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融资问题的可行性。同时,提出了如何通过消费者付环境税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融资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5年来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西部地区面貌发生了明显改观。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较大成就,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加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连续五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03年底,国家共在西部地区新开工建设了50个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达7300多亿元,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用于西部开发约为3600多亿元,  相似文献   

11.
以土地换生态林业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背景和投资管理体制的基本上,提出了投资主体在完成一定植树面积后,即可无偿获得一部分土地使用的以土地换生态的林业政策构想,阐述了实施以土地换生态林业政策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我国的生态环境存在大量的非安全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正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口发展过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直接破坏;传统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的间接接影响;生态入侵引致的区域生态系统失衡效应;“贫困人口—人口增长—生态破坏—人口贫困”的恶性循环是“国家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把国家生态环境安全放在战略高度,采取积极的措施,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胡义文 《经济师》2009,(8):84-85
高校的基本建设特别是新校区工程建设,一直为社会所关注,尤其是在国家投资不足,大多数高校都要靠银行贷款资金来搞工程建设的情况下,就更需要规范管理,严格控制工程投资,把国家投入的有限资金和学校贷款用在刀刃上,从而提高投资效益。文章就高校基本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对策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投资项目中的生态环境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翠 《生产力研究》2002,(6):125-126
本文从投资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投资项目生态环境经济的评价以及自然资源价值对投资项目评价的影响 ,论证了投资项目与生态环境对立统一的关系 ,提出了投资项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建设性地提出了如何进行投资项目中的生态环境效益分析和评价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恢复西部原有良好生态环境,进行西部生态环境重建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重建的实际情况,探讨了西部生态环境重建投资模式的评价指标,并将层次分析法(AHP)运用到西部生态重建投资模式评估中,通过实际应用说明了层次分析法在西部生态环境重建的投资模式选择中的合理性、可行性、有效性以及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恢复西部原有良好生态环境,进行西部生态环境重建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重建的实际情况,探讨了西部生态环境重建投资模式的评价指标,并将层次分析法(AHP)运用到西部生态重建投资模式评估中,通过实际应用说明了层次分析法在西部生态环境重建的投资模式选择中的合理性、可行性、有效性以及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梁小民 《财经文摘》2008,(11):40-40
外汇储备多了,就有了一个如何使用的问题。钱是能生钱的,于是就有了如何投资,实现保值增值的问题。由谁来使用外汇储备投资呢?外汇是国家的,投资只能由代表国家的机构或者国有企业操盘。于是,就由这些国有企业买了房利美,房地美的证券,买了美国黑石基金的股票,买了雷曼兄弟投资公司的股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政府将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资力度,在政府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都要对项目可研报告实施评估,其目的使政府投资发挥最大的效益,使项目顺利建设和发挥效用。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参与了北京市新农村建设中一些政府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评估,现将政府对新农村建设投资的政策和评估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地区应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我国西部大开发正积极有序地稳步推进,西部地区投资明显增加,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加快。然而,应该看到,目前各地均把开发投资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而对加工制造业的发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西部工业化进程缓慢,工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下降,使西部经济的长期发展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因此,西部地区应抓住国际和东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时机,并结合自身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  相似文献   

20.
孙天立 《经济论坛》2002,(12):46-46,24
全民所有制财产是我国的国有资产,在我国社会资源中占相当大比重,国家运用国有资产进行的投资、经营活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但由于缺乏相关法律,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数额巨大的国有资产如何投资经营日益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一、现代市场经济与国家投资经营法现代市场经济是以国家调节为标志的市场。国家调节经济的基本方式主要有三种:国家以权力者的身份反对垄断,维护竞争;国家以特殊民事主体身份投资企业,直接介入经济活动以求改变整个经济总量的平衡;国家以管理者身份采取引导、促进、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