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倩  王子君  刘桂荣 《时代金融》2011,(14):19-21,36
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世界各国外商直接投资额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呈正相关,由于我国的FDI多数进入了高污染高耗能的第二产业,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也呈正相关。文章分析了调整FDI相关政策和优化FDI产业结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分析不同阶段的FDI政策调整对CO2减排产生的成效,论证出中国的FDI产业正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渐行渐好地向着绿色、低碳目标前进着。同时,就进一步制定FDI发展战略、建立健全吸引外商投资的法律体系、持续发展绿色FDI产业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志英 《中国外资》2008,(11):16-17
随着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数量越来越多,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不均衡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文章从以我国3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因素,并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调整外商直接投资流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林银瑞 《时代金融》2014,(14):31-32,40
本文在基于1998年房地产业才开始进行商品房的改革,所以选用2000年到2010年11年华东7个省际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FDI与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HP的年度面板数据,分析外商直接投资额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通过建立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分析FDI与HP之间的关系,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房价变动引起外商直接投资额的变动的单向因果关系,最后针对一系列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提出政府应该寻找其他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关键因素来控制房价,通过合理地控制房价水平,从而更好的进行房地产业的招商引资。  相似文献   

4.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我国从整体性短缺经济向结构性过剩经济的转变,外商直接投资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面临着产业、行业、区域结构失衡,核心技术含量不高,FDI利润汇回给国际收支带来潜在风险等新问题。因此,要提高我国利用FDI的质量和效果,需调整和改进利用外资的政策,均衡引导外商直接投资资金的流入与流出;注重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积极开拓新的引资途径,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与创新,实现从引资到引知的战略转移;规范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建立健全市场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显著的经济增长中,外商直接投资(FDI)发挥了重要的作用。FDI是直接进入一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股权投资,它对一国的国际收支有着直接影响。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我国FDI发展速度与增长规模的考察,着重分析了FDI的流入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及根据国际收支状况的风险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众多中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以下简称FDI)能增加产业的资本存量,对这个产业的增长直接产生贡献。并且,FDI可以通过技术转让和扩散、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示范和竞争效应间接影响内资企业的发展,从而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那么,日本FDI对浙江产业发展有何影响?本文将就此进行实证分析,并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广东省1989~2013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以及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广东省FDI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广东省实际利用FDI与工业废气排放量以及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均存在长期正相关的均衡关系,说明广东省FDI造成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FDI)快速增长,江苏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最活跃和最发达的地区,在吸引和利用FDI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运用江苏省2003-2010年间规模以上制造业30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利用DEAP2.1和Eviews6.0软件分析了FDI、产业集聚和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江苏省引进的FDI存在技术溢出效应,但是相关行业的产业集聚抑制了FDI的技术溢出.  相似文献   

9.
张家平 《中国外资》2013,(12):25-27
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影响。本文对辽宁省各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分别建立了外商直接投资与第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的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但对不同地区的作用又具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人民币汇率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FDI)的情况,分析人民币汇率对流入我国的FDI带来的成本效应和财富效应,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合中国实际的计量模型.本文首先时人民币汇率和FDI的长期趋势做协整分析;然后选取合适的变量建立多元线性模型,并对模型检验和相应调整.实证分析结果证明,人民币升值会削弱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王会容 《金卡工程》2010,14(11):267-268
外商直接投资对一个国家产业结构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它直接关系着产业结构优化的程度。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重点分析FDI对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FDI利用的实践,提出通过安全高效利用FDI来促进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对外投资也在不断增长。本文从中国主要对外投资国中选取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韩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研究其外商直接投资(FDI)税收激励政策及发展趋势,并对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投资和调整FDI税收激励政策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对于引进外资绩效的衡量,由于切入点、视角和评价标准的不同,导致了研究分析范围的不同。外资主要包括对外借款、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商其他投资。本文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实证分析青岛市外商直接投资绩效,在分析了1999—2005年青岛FDI的产业结构特征与青岛GDP的产业构成的基础上,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FDI对青岛市产业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于引进外资绩效的衡量,由于切入点、视角和评价标准的不同,导致了研究分析范围的不同。外资主要包括对外借款、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商其他投资。本文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实证分析青岛市外商直接投资绩效,在分析了1999—2005年青岛FDI的产业结构特征与青岛GDP的产业构成的基础上,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FDI对青岛市产业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2007至2014年我国13个服务行业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最小二乘法,对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在短期和长期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不同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较大,教育行业等人力资本密集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劳动力密集型服务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会阻碍中国经济的增长。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领域;调整引入FDI的结构;加强本国的学习能力;优化本国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1993—2007年外商直接投资(FDI)和苏州经济发展的关系。分别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的相互作用对苏州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FDI对苏州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最后分析了FDI对苏州经济发展的净效应并得出了相关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叶平 《时代金融》2015,(2):79-80
<正>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热点。诸多国内学者对FDI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分析1999~2010年深圳房地产市场与FDI之间的关联关系。外商投资是投资的特殊形式,是外商资本运作的主要形式,它是指一国政府、企业、个人所进行的超出本国边界的投资活动,以求实现资本增值的经济行为。广义的外商投资包括外商直接投资、外商证券投资、外商借贷及部分外商援助;狭义的外商投资一般是指  相似文献   

18.
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是国际经济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采用协整方法和广义差分修正模型,运用1989~2005年以来的全国数据,重新分别检验了我国FDI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FDI对我国出口贸易存在长期的显著的促进作用,FDI流入带来出口的增长,是我国出口导向政策以及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更广泛深入参与国际分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郭娜 《中国外资》2008,(4):47-4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涉及的行业和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从而对我国经济建设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但由于政策和投资环境的影响,FDI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存在不利影响。本文在分析其利弊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FDI,即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近年来国际经济环境以及国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对我国FDI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FDI发展趋势变化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