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等有关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盈余分配。合作社的盈余分配,区别于其他的经济组织,实行"二次返利"的分配方式,体现了互惠互利,多劳多得这一利益共同体的特性。为了反映和监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盈余总体情况,合作社应设置"盈余分配"账户,该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贷  相似文献   

2.
<正>财政部修订印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中,明确联合社的会计核算要求是此次修订的主要内容之一。《制度》明确了联合社总体上适用合作社会计制度,并对成员社出资加入联合社、取得联合社的盈余分配等有关业务的会计核算进行明确,弥补了原会计制度的空白,  相似文献   

3.
<正>合作社成员分配的盈余返还和剩余盈余的分配,是在"成员往来"科目核算。还是在"应付盈余返还"和"应付剩余盈余"两个科目核算。对于这个问题,有的同志认为,应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试行)》(以下简称《合作社会计制度》)规定,在"应付盈余返还"和"应付剩余盈余"两个科目核算;有的同志认为,"成员往来"科目在合作社盈余分配实际账务中,并没有应用的必要;有的同志认为,应根据成员分配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
财政部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进行修订的基础上,日前制定印发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合作社财务报表是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之一.这对于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下简称合作社)会计工作、加强合作社会计核算、充分反映和维护合作社及成员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自2008年实施以来,对合作社财务会计工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对合作社财务会计培训和指导的体会,对接受他人捐赠核算问题与各位商榷,请各位老师、同行批评指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可分配盈余按照下列规定返还或者分配给成员:……(二)按前项规定返还后的剩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的程序、比例进行盈余分配之法;已先按成员交易量(额)进行盈余返还的情况下进行盈余分配之法;已先按确定的分红率进行剩余盈余返还的情况下进行盈余分配之法;合作社当年盈利较少或合作社要将当年盈余用于投资建设不想进行盈利返还分配之法四个方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盈余分配办法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营管理》2007,(6):40-43
四十二、什么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分配盈余?可分配盈余应当如何分配?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了可分配盈余的计算方法和分配办法. 1、合作社经营所产生的剩余,《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称之为盈余.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一家农产品销售合作社,将成员的农产品(假设共3000公斤)按11元/公斤卖给市场,为了弥补在销售农产品过程中所发生的运输、人工等费用,合作社会首先按10元/公斤付钱给农民,同时按每公斤1元留在合作社3000元钱.  相似文献   

8.
<正>财政部发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新制度第七章财务报表,规定了合作社财务报表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在2007年版《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以下简称原制度)的基础上,附录二对合作社财务报表的格式、项目内容和编制说明作了进一步修订。新修订的财务报表不仅适应了法规制度对加强合作社会计核算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9.
经批准新人社的社员,一般都要出资入股。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的规定,合作社净资产中的绝大部分都已记入社员成员账户,而且以此作为每年提取盈余公积量化记人社员成员账户和可分配盈余分配给社员的计算依据。如果没有股金溢价,新入社社员的投资可以直接按其实际出资额借记“现金”或“银行存款”、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工作,财政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以下称原制度)进行修订,印发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以下称新制度),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新制度充实了新的会计科目,规范了会计核算。笔者根据合作社实际经营业务类型,对合作社财务人员如何使用新会计科目作一些解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17年新修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15条在章程应当载明事项中增加了"成员出资的继承";而且就继承的立法体例而言,立法未作任何限制,完全授权章程规定.合作社的惠顾返还为主盈余分配原则、民主管理原则、以农民为主的成员制度、成员表决权行使制度、继承人不愿或不能继承成员出资时死亡成员财产份额分出的时间等,均会引发成员出资...  相似文献   

12.
盈余分配方式的不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村集体经济的根本区别.本文根据合作社法的要求,结合实例与大家共同探讨合作社盈余分配的计算与核算.《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在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的当年盈余,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分配盈余.具体说,盈余分配的顺序如下:①弥补亏损;②提取盈余公积;③盈余返还;④剩余盈余分配.盈余分配科目设置“各项分配”和“未分配盈余”两个二级科目.“各项分配”主要用于核算如下事项:按规定提取的盈余公积;按交易量(额)向成员返还的盈余;按比例分配的剩余盈余.“未分配盈余”主要用于核算全年实现的盈余,净亏损,盈余公积弥补的亏损.年终,“各项分配”科目余额转入“未分配盈余”科目,“各项分配”科目应无余额,“未分配盈余”科目的贷方余额表示未分配的盈余,借方余额表示未弥补的亏损.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仁发农机合作社这一案例的剖析,揭示了盈余分配方式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绩效的重要性生。研究表明:仁发农机合作社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实现"从弱到强"蜕变的最根本原因是它完善了内部盈余分配方式。该合作社改革后的盈余分配方式使资本、土地、劳动三要素的贡献在盈余分配中都得到了体现,激励了要素所有者对要素的投入,从而促进了合作社经营规模的扩张。案例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而言,有效的盈余分配方式应当给予有贡献的所有要素合理的激励,例如赋予要素剩余索取权。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如下政策含义:在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道路上,促进盈余分配方式的完善应成为国家规范合作社制度建设的重要取向。  相似文献   

14.
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管理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后,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资金互助服务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基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资金互助服务进行过程管理防范风险的思路,提出了以下管理措施:建立产权制度、收放贷款审批制度、盈余分配公开化制度、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和风险防范制度.  相似文献   

15.
正农民合作社是重要的新型经营主体,在服务农民群众、发展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财务会计制度是基础性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国农民合作社快速发展,需要对2008年1月1日施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以下简称《原制度》)进行修订,以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和环境变化的新要求,更好推动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和运营规范化,保护合作社和成员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正2008年1月1日颁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已经实施12年了,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内外部管理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财务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适时完善和修订《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7.
<正>《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自2008年1月1日施行以来,对合作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对该制度中关于公积金的量化问题与各位商榷。《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按照章程规定或者成员大会决议从当年盈余中提取公积金。公积金用于弥补亏损、扩大生产经营或者转为成员出  相似文献   

18.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没有明确规定社员交易量(额)和出资、公积金、其他相关财产的份额等如何记载,也没有一个科目能全面反映成员的交易量(额)和各资金(财产)的份额,因此,笔者认为,应在备查簿设置专门的成员账户进行记载,以便计算各成员的盈余返还分配和剩余盈余分配。这对于做好盈余分配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探讨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已设置"成员往来"科目,再设置"应付盈余返还"和"应付剩余盈余"两个科目来分别核算应付各成员的盈余返还分配和剩余盈余分配没有意义,建议取消这两个科目。因为在"应付盈余返还"科目和"应付剩余盈余"科目核算,比在"成员往来"科目核算更加繁琐,增加了成员明细账户的登记,容易出现差错,不能一目了然地看出合作社与各成员的债权债务各是多少,而且核算的范围比较单一。在"成员往来"科目核算合作社的成员分配对于简化盈余返还分配和剩余盈余分配的核算,提高合作社工作效率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成员异质性、风险分担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盈余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平合理地分享剩余是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凝聚力和外部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考虑到成员异质性和风险分担不均的现实,本文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盈余分配模型,设计了扣留部分"一次让利"资金作为参与合作社风险资本的盈余分配机制。研究发现:在成员异质性条件下,基于风险分担的盈余分配机制提高了"二次返利"的下界,并缩小了"二次返利"的可行域区间,这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盈余分配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