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土地整治是助力扶贫攻坚、实现脱贫解困的重要途径,苍溪县充分利用国家对贫困县的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当地农用地整治和建设用地整治,开展增减挂钩结余指标省域内流转,实施土地复垦和农民新居建设,全方位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和农村居住环境。同时,在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基础上,由"县建产业园、村建扶贫园、户建自强园",创新农业经营主体,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造血能力,提升农业经济发展后劲。该县脱贫攻坚重要经验和做法,纳入了国务院扶贫办脱贫攻坚典型案例。本文在跟踪调查近5年来苍溪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该县致贫原因,总结该县通过土地整治支持脱贫攻坚的主要做法、典型经验和取得成效,为各地参考苍溪县脱贫攻坚模式,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和基础,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有效提升,两者相互联结、辩证统一,在全面构建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已经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局。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历史交融期,更好地识别当前脱贫攻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成为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临夏回族自治州脱贫攻坚成果,论述了脱贫攻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一、文件出台的背景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之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是迫切  相似文献   

4.
动态     
正农业部推进大兴安岭南麓片区脱贫攻坚7月4日,农业部等33家部门和单位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组织召开大兴安岭南麓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部际联席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交流大兴安岭南麓片区脱贫攻坚经验做法,推进大兴安岭南麓片区加快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步伐。为进一步明确大兴安岭南麓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的思路和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5.
脱贫攻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前提基础,乡村全面振兴是巩固脱贫成果的根本出路,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形成联动机制。当前二者在衔接过程中面临着统筹协调工作不畅,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易地搬迁治理低效,自主脱贫意识淡薄,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利益联结要素缺乏等多重困境。浙江德清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中采取集成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全面提升乡村善治水平,积极探索绿色发展道路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现阶段应采取整合政策力量与深化农村改革、产业融合发展与农村集体经济、易地搬迁脱贫与城乡融合发展、智志双扶解困与基层治理体系、生态环境保护与人居环境改善、利益联结建构与提高农民收益等六个方面衔接的关键举措,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6.
正乡村治理主体增加、体制机制强化对推动脱贫攻坚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许多贫困县陆续实现脱贫出列,主要工作也将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序推进。如何总结好脱贫攻坚工作中乡村治理积累的经验,进一步完善适合乡村振兴工作的乡村治理体系,变得非常关键和紧迫。为深入了解贫困地区乡村治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的  相似文献   

7.
正河南信阳试验区从2017年开始试点开展了重要农产品收入保险试验。在实施过程中,结合地方实际重点开展了水稻收入保险试验,并结合脱贫攻坚任务积极探索了"保险+扶贫"模式,目前工作运行有序,较好保障了种粮农民的收入水平,调动了农民生产和参保积极性,助力了脱贫攻坚。做法按照试点先行、群众自愿、稳步推进原则,我们目前重点在光山县、潢川县、固始县等三个县开展  相似文献   

8.
正中共夏邑县委夏邑县人民政府(2020年5月18日)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1号文件精神,加快培养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助力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效,扎实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就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农广校)主体作用,建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在全面脱贫进小康的关键时期,稳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意义重大。本文通过阐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背景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意义、分析农民收入的特征和来源及农民持续增收的短板,探索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具体路径,以期有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步增加,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0.
正在湖北省麻城市召开的"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工作现场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表示,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有助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治理,要在目前全国既有试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稳步扩大试点范围,各省区市2019年要结合本地实际开展试点。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直接关系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倪虹介绍,在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过程中,住  相似文献   

11.
正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农广校作为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近年来始终将产业扶贫作为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坚持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加大对贫困地区人才培养,发挥高素质农民引领作用,推进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是一项历史性工程,让全国现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我们将举全党全国之力,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确保兑现我们的承诺。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把推进扶贫工作作为贯彻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和有力抓手,充分利用体系资源,组织教师深入基层,进村入户,传播先进知识与技术,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3.
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之后,我国将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使脱贫群众迈向富裕,促进贫困群体就业,实现农民增收。特色农产品物流行业对于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加快农产品仓储物流建设,有利于乡村物流新基建和山西农业发展。论述了山西省特色农产品的物流现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宏观     
<正>习近平: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在山西省太原市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  相似文献   

15.
深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我国“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针对当前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实践、学术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文提出并深入阐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一个战略演进过程,脱贫攻坚的历史经验和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是这一战略演进的基础,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引下持续提升的理论素养、战略思维能力及坚持系统观念是战略演进的支撑,而持续强化战略实施的动力机制和优化工作推进体系是战略演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正打好脱贫攻坚战是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要求和硬任务。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后的收官阶段。在这一阶段,全国脱贫攻坚应从打好歼灭战、落实细化措施和巩固脱贫成果三个方面展开,实行多策并举、统筹推进,全面巩固提高脱贫质量,增强脱贫的可持续性,高质量打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战。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山东省临沂市作为全国14个地级示范市之一,被列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体推进示范市,截止到目前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26万人。临沂是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市农业局坚持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精准扶贫脱贫有机结合。在全市实施了开展六大主体培训、助力精准扶贫脱贫活动,把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作为培育重点,围绕产业扶贫搞培训,以精  相似文献   

18.
<正>江苏省灌云县紧紧围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着力抓好经济薄弱村转化和贫困农民增收,先后组织实施"千村万户帮扶工程"、"整村推进工程"、"草危房改造工程"、"脱贫攻坚工程"、"脱贫奔小康工程"等重点扶贫开发工程,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农民致富增收能力得到显著增强。2008~2013年,共投入各类扶贫资  相似文献   

19.
<正>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急中之急,其中产业扶贫承担着带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和巩固现有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重要任务。贫困群众是产业扶贫的主体,推进产业扶贫,要充分激发贫困主体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通过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走向脱贫。农广校是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和主力军,担负着提升脱贫带头人和贫困户综合素质及自我发展能力,助推产业扶贫的重要责任,农广校体系在农民产业扶贫培训中发挥重  相似文献   

20.
正"十三五"时期我国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开启"十四五","三农"工作的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入新发展阶段,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广校如何发力?需要抓住关键环节。做好规划衔接。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规划衔接是"第一道工序",其关键是抓好县、乡、村的规划。要加强调研,掌握农民产业发展现状,了解产业发展难题,对接发展需求,结合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