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实现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的和谐稳定发展,论文以民间借贷市场为视角,立足于家庭资产方,研究外出务工经历对农村家庭资金借出的影响,借助"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固定效应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外出务工经历能够显著地促进农村家庭资金借出行为,该结果通过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第二,机制分析表明,外出务工经历增加了农村家庭的社会网络,进而促进了农村家庭资金借出行为。同时,研究还发现,社会网络越强的农村家庭,外出务工经历对其资金借出的影响越强。第三,异质性结果表明,外出务工时不同的工作类型对其家庭资金借出的影响不同,其中在外务工为打零工和合同工时具有显著影响,在外务工为创业时,其结果不显著。农村家庭金融可得性和教育程度的提高,可以削减外出务工经历对农村家庭资金借出的影响。论文研究首次探究了外出务工经历对农村家庭资金借出的影响,对构建农村金融体系提供了理论借鉴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研究子女外出务工对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使用自评健康状况测量生理健康,使用抑郁指数测量心理健康,Probit估计结果显示,子女外出务工促进了农村中老年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此外,选取“村庄外出务工人口比例”和“家庭子女中男性比例”作为子女外出务工的工具变量,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了内生性检验,结果显示,子女外出务工对农村中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仍呈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采用替换子女外出务工和健康测量指标的方式,本文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果的稳健性。在全面实施“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背景下,一方面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应重视职业技能培训,从长期和短期提升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使其能够“走出去”且高质量就业,为提高农村中老年人健康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凡军义 《中国外资》2011,(6):214-215
本文使用安康市1106户农户的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务工政策对农户消费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务工培训政策对农户电器的消费意愿、固定投资意愿和住房消费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本文没有发现务工培训政策对生产消费意愿、生活消费意愿和人力投资意愿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使用安康市1106户农户的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务工政策对农户消费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务工培训政策对农户电器的消费意愿、固定投资意愿和住房消费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本文没有发现务工培训政策对生产消费意愿、生活消费意愿和人力投资意愿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包容性增长。基于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作用机制和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本地区乡村振兴,但对周边地区的乡村振兴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2)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促进农村电商发展、赋能增长极和缓解农户融资约束促进乡村振兴;(3)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不同的地理距离范围、区域和省份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为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优化路径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山东省辖内农村商业银行的微观视角,从普惠金融广度、深度和普惠性三个层面,选取农村商业银行16个经营指标,运用熵权法编制农村商业银行特色的普惠金融支持指数,以2014—2022年山东省81个县(市、区)数据为样本,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普惠金融能否促进乡村振兴进行实证检验。主要得出如下结论:一是与传统金融相比,普惠金融更能显著促进县域乡村振兴;二是普惠金融通过产业带动效应和减贫增收效应两个渠道促进乡村振兴;三是数字化与普惠金融存在显著的互补效应。应从进一步完善财政补贴体系、丰富支持“三农”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大专项资金倾斜力度、加强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探索地方财政出资建立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风险缓释机制等方面充分发挥普惠金融作用,并借助数字技术提高普惠金融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07—2021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面板数据,系统研究了我国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并探究了其影响机制和异质性情况。实证研究发现,财政支农支出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财政支农可以通过促进农业生产机械化、吸引劳动力回流反哺农业、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等路径实现农村居民增收效应。同时,该效应具有异质性,其增收强度会受到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以及农村经济基础的影响,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越高、低保人员比例越低,财政支农的农村居民增收效应越强。进一步分析发现,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有效增强财政支农的农村居民增收效应。本文为坚持推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协调配合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基于CFPS2018年微观数据,结合区域层面的宏观数据,实证检验了家庭老人照料对中年农户土地流转的相关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老人照料的广度和深度均对中年农户土地流转具有显著的负面作用.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研究结果仍然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家庭老人照料会显著降低中年农户外出务工、自主创业概率,从而对其土地转出行为产生作用.虽然社会照料服务一定程度上能够分担家庭老人照料对中年农户的家庭负担,但是这种"替代效应"并不足以缓解家庭老人照料对土地流转的负向影响.异质性研究显示,东北地区中年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受家庭老人照料的影响更加明显,通过成立"国家土地银行"、缩减"地域歧视",可以提升此类群体外出务工的概率及可能性,有利于降低家庭负担、促进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农村金融不断深化改革,为金融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本文选取2011—2020年29个省域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建设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城镇化建设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并且我国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具有地区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中西部农村地区金融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建设的促进作用显著,东部农村地区不显著。因此,应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瞄准乡村振兴突破口,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促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邵佳琦  王阳 《浙江金融》2023,(10):27-42
农村消费扩容升级为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能,数字乡村建设为农村家庭消费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利用2019年CHFS的农户调查数据,在考虑和修正样本选择性偏差的基础上,采用内生转换模型(ESR),从数字终端使用视角检验了数字乡村建设的消费升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反事实框架”下的估计结果发现,作为“新农具”的数字终端显著促进了农村家庭的消费升级,在重新定义因变量和核心解释变量后,回归结果依然具有稳健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终端可以通过增加网购与提高数字金融可得性的渠道助力农户消费升级;风险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终端对遭遇风险冲击农户的消费促进作用更大。因此,弥合乡村“数字鸿沟”是优化农村消费环境、释放农户消费潜力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1.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推动乡村迈入数字化、智能化新时代。数字乡村建设催生了农旅融合发展模式。该模式以旅游业为主、农业为辅,以旅游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由单一结构转向多元化结构,以农民增收带动农村发展。论文采用201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探讨数字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以及理论逻辑,通过熵值法测算数字经济、农旅融合以及乡村振兴三个主要变量的发展水平。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引入农旅融合中介变量,借助中介模型验证数字经济通过间接促进农旅融合新产业模式兴起带动乡村振兴。实证回归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对西部地区的作用效果大于中部和东部地区,通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结果依然显著。2.间接影响机制分析显示,农旅融合在数字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间接影响机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进一步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生态、治理以及生活方面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乡村产业的影响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2.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实现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先决条件。自"十一五"规划以来,尤其是"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有了明显的改观,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但仍存在供给数量偏少、质量不高,资金保障不足、管理欠缺,管护机制不健全,长期效益无法得到有效发挥等现实问题。由此,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在加大政府监管力度、明确责任主体,健全人才吸引机制,扩宽资金来源渠道、保障资金供给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需要农村产业发展及要素支持,而农村地区长期的产业发展不足和要素外流则极大降低了其内生发展能力。本文使用双重差分法和全国县域面板数据,考察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对农村要素流动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该政策通过促进农村创业、降低城乡收入差距和增加要素投入等途径,显著减少了农村人均资本外流,并吸引了人口流入,且该效应会因国家扶持农村电商发展的财政资金支出结构、各地区的数字技术发展水平和城乡地理距离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各城市示范县数目和比例的增加,会使示范县对非示范县地区的资本流动产生虹吸效应,而对其人口流动则产生溢出效应。为更好的发挥农村电商政策效果和加快乡村发展,各级政府应不断加强政策引导,持续完善电商生态系统,丰富农村产业生态,减缓农村要素外流并引导其服务三农发展,以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先要解决农户贷款难、融资贵的问题。涉农商业银行通过做强做优农户贷款业务,提高农户贷款的覆盖率和农户申贷获得率,对于服务和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和总结目前渭南市的农户贷款需求、当地涉农商业银行在农户贷款业务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创新应用富有成效的农户贷款担保模式等,提出涉农商业银行破解农户"贷款难、融资贵"难题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数据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选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具体而言,使用互联网的农户创业概率和机会型创业概率将分别提高19%和25.8%.同时,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影响存在显著空间异质性与代际差异,其中,中西部地区和壮年农户创业决策受到互联网使用影响相对较大.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通过提升农户社会资本和改善融资渠道提升农户创业概率.在替换了互联网使用的代理变量之后,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影响结果依旧稳健.  相似文献   

16.
推进乡村振兴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应积极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着力优化支农服务机制,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拓宽金融服务渠道,实施金融科技赋能,打造农信"铁军"。本文通过总结福建农信社系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提出农信社系统支持乡村振兴的深化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有效发挥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融资功能,化解返乡创业农民信贷约束瓶颈,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论文以土地产权融资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为研究主题,基于河南、贵州两省返乡创业农户调查数据,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土地产权融资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影响效应,并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对策建议。相关研究对探索改进土地产权融资模式,优化金融机构农村土地产权融资供给决策,破解农民工返乡创业融资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一项伟大系统工程。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主题。要深刻领会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战略意义,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通过合理规划、创新机制,激发广大农民乡村振兴的主体作用,培育扶持农村产业发展,繁荣农村文化,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实现"三治合一"的乡村"善治"格局,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反事实分析框架探究使用互联网对农户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发现使用互联网的农户更有可能参与金融资产配置,使用互联网会显著提升农户金融资产配置的0.64%;通过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GPSM)刻画互联网的不同使用程度对农户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差异,发现互联网使用程度在0.75处理水平之前起促进效应,在0.75处理水平之后起抑制效应,且仅在0.6处理水平之前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使用互联网只能是促进农户金融资产配置的"强心剂",而并非"持效药".从作用机制检验可知,金融素养在互联网是否使用和互联网使用程度对农户金融资产配置中都能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分别为24.2%和32.1%.  相似文献   

2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加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力度,不能仅简单地加大农村金融供给,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共同着力。通过对江西省787户农村居民进行专题调查,发现农户对普惠金融服务站、小额信用贷款等金融供给比较满意,对农业生产、农村生态环境、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提出了期待。据此,本文提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要以农户的"五个期待"为着力点,推动乡村早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