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和竞争型发展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但也存在农民合作社功能难以发挥、农业企业缺乏带动力、土地流转市场不完善、缺乏完整安全的农业融资途径、缺乏农业后继人才等问题。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发展壮大农业企业、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  相似文献   

2.
任丽蓉  杨红 《山西农经》2022,(24):88-90
文章运用案例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分析了山西省两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功经验,以期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模式提供案例支撑,同时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从业者提供经营动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谁来种地的问题日益凸显。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强化培育措施,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破解三农难题、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的突破口,是摆在各级党委、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其农副产品的销售、贮存和运输。然而当前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规模、经济效益不一、冷链运输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困扰着其冷链物流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国家高度关注并出台诸多政策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当前国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冷链物流发展喜中有忧,面临着多重困境。为此,应从行业整体上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冷链物流发展能力;推动该领域的基础设施优化;以更先进的技术支持提升人才素质和冷链运输的信息对称。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8年162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数据,从经营的基本特征和融资需求两个方面分析不同类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问题,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初步探讨不同类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进而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改善提供理论和政策依据。研究发现:不同类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征明显,但主体产业类型较为单一,且参与经营的环节具有明显的趋同性;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规模有较大差异,但都有强烈的融资意愿和需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贷获批率低,贷款额度满足率不高,基本上未能享受到政府的信贷担保支持。为此,必须采取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等具体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天气指数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基于AHP模式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在天气指数保险的需求上相较与传统农户有何差别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在天气指数保险需求度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传统农户间存在较大差异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户个体特征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占据较小比例的影响;农户年龄、受教育年限、农户类...  相似文献   

7.
8.
李红娟  孟凡刚 《山西农经》2023,(3):75-77+80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产业经营发展关系到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为解决新时代农业经济的常见问题,必须集中力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基层农户或农业合作社为主要经营单位,合理划分土地经营权与所有权,解放劳动力,拓宽农业经济发展路径,通过颁行免税政策与产业扶持措施,增加农户不同阶段的经营收益。文章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特点与主要类型,总结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合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郭小钰 《农业经济》2022,(2):115-117
近年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出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农民参与数量持续增加的发展态势,逐渐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力军,相应地其对会计职能的需求愈加强烈。对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构成、特征及发展概况,然后分析了其对会计职能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两个方面,以及阐述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化会计体系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本文一方面提出了从会计核算、会计决策、会计监督等方面优化会计体系,另一方面提出了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加强专业会计人才培养与引进,提高相关审批标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目前在黑龙江省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正如火如荼的展开,这次改革试验是目前国家开展的唯一涉及农业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和变革,已纳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管理。综合配套改革既能进一步释放农业发展潜力,又可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加快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是目前仍存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少、规模小、经营管理技术与水平偏低、内在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等诸多发育不良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网络销售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日益凸显.但是,目前尚未有研究就农产品网络销售是否会影响以农地规模化经营为代表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进行充分探讨.本文基于中国小微企业调查数据(CMES),以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分析对象,在用工具变量法控制模型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实证检验农产品网络销售对新型...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正在发展过程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构成和相关理论并不清晰,本文试图通过总结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成,基于现实背景、交易费用理论和分工理论讨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形成原因,从而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行为特征,特别是他们与传统农户相比的优势和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具体规划,提出了五大支持政策和四大保障措施。《规划》的实施,必然会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的进一步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传统经营主体单一,具有生产方式落后、小规模经营、半自给性生产的同质特征,无法面对新时期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呼唤。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包括农业经营主体的构成及其连接和运行机制。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重要任务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各主体的连接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单伟娜 《山西农经》2023,(11):74-76+83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通过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为搞活农业经济、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动力,实现农民增收以及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文章概述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优势,指出了培育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探讨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整体思路,提供了多条有效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申康达 《农业经济》2022,(3):102-10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引导农户脱贫致富、发展区域农业生产、实现乡村振兴起着关键主导作用。本文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和金融服务需求特点出发,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营商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按照中央关于“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激发农村经济活力、助力乡村振兴,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一直是当前工作的重点。领导重视程度高,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发展理念多元化,增收效益不断集聚;运营机制科学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产业优势精准化,合作力度不断深化。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大政府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倾斜和关注力度,进行土地、资本等的改革,提高合作社、家庭农场参与农业创业的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S省农村金融机构N银行为例,实证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供给的影响因素,从理论研究层面丰富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约束的文献,同时在实践操作层面为有效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需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玲 《山西农经》2022,(24):109-111+141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势头良好,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服务带动效应显著增强。但各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仍存在诸多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困难。各地区、各部门要抢抓政策机遇,积极探索,扎实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文章分析了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义,研究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兴旺的基础和重点,亦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逐渐成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力军,但实际调研发现,现阶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短频快的融资需求与传统金融难贵慢的融资约束之间的困境仍然存在。本文基于湖南省的实地调研和问卷数据,运用probit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有效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型经营主体较高的风险偏好和较好的身体状况对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也有促进作用;使用工具变量后发现,是否拥有智能手机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选择使用数字金融的决策;在异质性分析结果中,参加技能培训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数字金融从事乡村产业融合产生正向影响。由此,亟待进一步推进数字金融创新服务产品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持续增加相应的金融教育培训内容,并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进而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