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山西省初次在部分地区试点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通过对山西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进行理论分析与调研,针对调研结果对山西省内政策性保险的问题进行研究剖析,提出应通过提高农民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丰富农业政策性保险险种,加大农业政策性保险扶持力度,提高农业政策性保险的保障水平,完善监督体系,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从而推动山西省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推出是为了解决商业性农业保险目前所面临的发展困境,然而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否就能彻底解决农业保险的需求问题还是一个需要依靠实践来检验的问题。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出初期将面临的五大需求制约因素作了较为深入的理论分析,对东部地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央在加大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积极试点、稳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一些地方农经部门也广泛参与了这项工作。前不久,我们选择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江苏、吉林、黑龙江三省,就农村经管部门参与承办政策性农业保险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国人民对"三农"工作的关注,我国农业保险缺失问题也越来越被重视,从而引发了国内各学术界对农业保险模式的研究和探讨.鉴于农业保险的准公共性品属性、农业风险的特殊性以及国际经验农业保险应走政策性之路.当前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与其政策性的要求不相适应,为此急需在立法、财政直补、税收优惠等方面加强建设,从而推动全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以后,连续七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尽管我国地方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农民投保意识不够强烈、购买力偏低,农业保险潜在需求与滞后的保险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缺乏农业保险相关技术和人才等。当务之急,要以各级政府为主导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各级财政扶持,加快培养农业保险专业人才,建立投保农民诚信档案,发挥农业保险分散风险、保障经济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的今天,农业保险在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恢复灾后农户的生产能力、保持农业生产连续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农业保险的发展得到各级政府的充分重视,众多试点工作相继展开.本文是在对山东省栖霞市试点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参保率、组织结构、经营模式等几个方面对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做出了思考分析,并对推进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提出了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分散农业风险、保证农业稳定发展的有力措施.首先强调了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建立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正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目前拥有500多个家庭农场,是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化经营的主体力量。当地因势利导,与安信农业保险公司一起,于2015年量身定制打造了家庭农场综合保险。这一保险运行情况如何?通过调研,调查组感到家庭农场主有"三赞"和"三盼"。一赞保险覆盖面广。与针对单一产业单一环节的政策性保险不同,家庭农场综合保险包括财产保险、人身保险和收入保险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9.
农业保险是财政资金支持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举措。分析了农业政策性保险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赵汴 《南方农村》2013,(1):45-49
道德风险对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的稳定至关重要,农业互助保险能较好地控制道德风险,有助于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中山市积极开展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稳定了农产品价格,帮助农户科学管理农业生产风险,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推动了中山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为有效控制道德风险,中山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始探索向农业互助保险模式转型,尝试独具特色的互助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但是还需要在法律环境、制度构建、风险控制和产品设计等方面进行农业互助保险体系的优化。本文结合国内外经验,提出了优化中山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现状,研究了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的主要模式,提出了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农业经营的风险性是产生农业保险业的根本原因,农业保险的商业性可能使市场失灵,催生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兴起。借鉴发达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经验,健全农业保险法律体系,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散转移制度和再保险机制,创新发展模式是促进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农业风险预防工具,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户增收以及共同富裕目标稳步推进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奇台县是新疆重要的产粮大县,小麦、玉米是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通过实地调研,明晰粮食作物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奇台县落地实施情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我国农业保险体系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商业性农业保险占比很小。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障标准一般按照"低保障、广覆盖"的原则确定,并主要承保农作物的物化成本。不可否认,从现实层面看,"低保障、广覆盖"首先适应了我国农业生产地域分布广、涉及人口多、发展条件复杂以及分散经营小农户占比高的特点;而"低保障"的前提是"低保费",特别是2007年中央财政实施农业保费补贴政策以来,农民需要负担的保费很低,这样的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省海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从2007年试点推广以来,期间经历了探索、试点、推广阶段。9年来,政策不断完善,制度不断规范,措施不断丰富。为进一步促进农业保险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更好地厘清政策、经营、业务上相关问题,笔者对海门市农业保险的实践与发展进行了调研,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一、基本做法(一)常规工作抓基础任何工作,基础牢则稳固。一个新生事物的推广,大多经历"网络建设、宣传引导、培训提高、考核奖惩"四  相似文献   

16.
刘欣欣 《山西农经》2022,(24):182-184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政府助力分散农业经营风险的重要工具,是党中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随着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愈发凸显。数字金融的飞速发展为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落地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提高农户风险防范意识、降低农作物勘赔定损成本、实施财政资金动态监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数字金融如何赋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创新发展,从而推进农业保险与数字技术的融合,振兴我国乡村经济。  相似文献   

17.
从供给侧视角出发,通过运用湖北省仙桃市、监利县、竹溪县等329家农户的768个有效样本对农业保险补贴进行研究后发现,政策性农业保险结构性错配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在品种方面,农业保险呈现出"投保不足"与"投保过剩"并存的矛盾局面;二是农业保险在区域间不匹配,旱涝保收地区参保率较高,而非旱涝保收区域参保率较低;三是农户不了解自身是否参与农业保险。基于三方面错配现象,为了保障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有效供给,本文采用Probit、Logit、OLS等计量方法探究影响农户真实投保的因素,发现农作物价格、集中度、受灾程度、是否进行补贴、户主的受教育年限等五个变量对投保意愿的影响较大,并据此提出三点政策建议:一是适度调整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供给结构,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率;二是平衡农业保险的地区配置,鼓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三是提升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创新农业保险投保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为了贯彻落实2004年和200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和“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的要求,探索开展政策性渔业保险路子,中国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农业部于5月18日至23日联合组成调研组赴辽宁、浙江两省开展渔业保险情况调研。调研组由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渔业局和中国渔船船东互保协会有关同志组成。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保险作为支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性措施,其形成和发展是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我国农业保险的政策性目标与商业化经营目标相矛盾,需求缺乏,供给不足,农业保险发展面临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技术薄弱的矛盾,同时缺乏法律支持。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探讨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试论我国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深层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近几年理论界和有关部门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有一些进展,但是在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深层次障碍因素。本文分析了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深层次障碍因素,主要包括认识障碍、制度障碍、利益障碍等,要克服这些障碍,就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需要国家立法支持,还需要积极推进试点。最后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几个问题,例如,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目录如何界定、财政以何种方式支持农业保险发展、如何选择农业保险组织形式、政策性农业保险如何能够持续发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