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楠  张裴 《中国西部》2012,(Z2):102-105
许多父母都头痛,为什么孩子进入小学了就开始叛逆?当我向他们请教,如何确定孩子进入叛逆期时,他们的回答通常只有一个:"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如果,用听不听话来评定一个孩子是否叛逆,这似乎太过武断了。在我们给孩子扣上"叛逆"的大帽子时,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个所谓的"叛逆期"很有可能是个伪命题?  相似文献   

2.
徐永晨 《中国西部》2013,(27):121-121
家长为孩子实施"世外桃源"式的教育,极易造成孩子的"营养不良",或因缺"钙"而造成性格上的骨质疏松,或因缺"铁"而造成孩子成长的发育迟缓,或因缺"锌"而影响孩子对社会的免疫能力低下.凡此种种,家长很容易好心办坏事,把健康的孩子培养成"患病儿".  相似文献   

3.
"要保证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受教育,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2019年4月15日下午3点50分许,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石柱县中益乡小学。学校操场上,小学生们正在开展课外文体活动。看到总书记来了,学生们围拢过来,纷纷问习爷爷好,总书记高兴地同大家交谈,询问他们学习和生活情况。中益乡地处大山深山之中,群众居住比较分散,孩子上学是个难题。习近平指出,"两不愁三保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义务教育要有保障。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要保证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受教育,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相似文献   

4.
这所三峡库区惟一的移民希望小学,的确算得上是"中国最美丽希望小学"。捐建单位中国海外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有条件,就要将最好的东西给孩子。"建最好的学校给山里的孩子,就是想做出个榜样来,用这种效应引起社会各界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更大关注,吸引更多热  相似文献   

5.
正缘起孩子的邀请,为此做了详尽的行程计划和嘱咐各种注意事项,5位妈妈相约来一趟伦敦探亲旅行。我们在网上找"代办"公司指导准备好签证材料,递交到英国驻重庆领事馆,出乎意料,不到10个工作日就审查通过了。接下来就是为伦敦多变的天气准备行装,孩子让我们准备薄羽绒服、风衣、雨伞等,重庆正处在40℃上下的高温,飞行11个小时去"避暑",也让这趟旅程充满了期待……  相似文献   

6.
范军 《中国西部》2014,(40):12-12
<正>近日,牟平第二实验小学开了先例,成立了"四点半社团",只要家长没来,教师义务陪孩子一起等待家长,其间还会组织很多丰富的课外活动。这一行动结束了学生监管空白时间段,那么谁来为这"四点半社团"买单呢?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不得延长学生在校时间。按照此规定,我国各地小学放学时间大多定在下午4点20分以前。由于各地教育主管单位都有严禁学生放学后在学校逗留的规定,这为家长接送孩子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为了确保从孩子放学到家长下班这段"真空期"内孩子的安全,很多家长不得不把孩子临时托付给社会教育机构,比如作业班、小饭桌。但是,由于这些社会教育机构大多是无办学资质的"家政式"托管,赢利是其存在的出发点,责任观念淡薄,因此根本不能保证孩子的绝对安全。在探索学生"真空期"安全保障措施上,牟平第二实验小学创造性地成立了"四点半社团",只  相似文献   

7.
谢达波 《中国西部》2014,(12):64-69
熊维年轻、健谈、爱笑、知性、童心未泯,常怀着一颗"孩子心",与教过或者正在教的学生连成一片,是学生们心中的知心朋友;21年来,不断地探寻教育方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使学生们上课有激情,她是学生们心中的好老师;帮助学生解决工作、生活难题,把学生们"举过"自己头顶,去看他们未曾看到过的风景,她是学生们心中的"熊妈妈"。  相似文献   

8.
基于"二胎"政策下儿童在使用玩具时的互动关系分析,在设计玩具时考虑在家庭关系中两个孩子年龄的差异化程度,通过年龄不同差异的程度来考虑设计的互动性。二孩家庭关系中还存在一定的矛盾关系,玩具互动性需要考虑一定的情感化、趣味性、益智性等设计,对二孩家庭的情感起到促进作用。让玩具互动性的设计从父母与孩子之间转化为孩子与孩子之间,玩具不仅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还发挥一定的调剂作用。  相似文献   

9.
几年前,美国《新闻周刊》在"一大群小皇帝"的文章里说:"拜倒在孩子脚下的父母称孩子们是小皇帝,中国的报刊称他们是娇生惯养的孩子。中国实行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政策以来,已有3500万孩子出生,小皇帝所指的就是这一代孩子"。把一代甚至几代孩子捧成小皇帝,这是中国家庭重心下移的畸形状态。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少儿教育出现了一系列误区。  相似文献   

10.
彭海萌 《中国西部》2012,(Z2):99-100,98
当孩子进入某个年龄阶段时,总会有人站出来给他们贴上"叛逆期"的标签。他们也许表现得真的很叛逆,冲动,易怒,情绪难以自控。但事实上,他们也许只是"伪叛逆",那么真相究竟如何?大人也叛逆最近接连有家长在问我这个问题:是不是我的孩子到了叛逆期,怎么总是这么爱发脾气?不好打交道。问这个问题的,有四五岁孩子的家长,有六七岁孩子的家长,有六年级孩子的家长。如此一来,你就会发现,天啊,这叛逆期到底是几岁啊?  相似文献   

11.
在文登市,孩子满周岁的时候一般都要做个"抓周"游戏,据说这可以预示孩子的前途."抓周"的时候,孩子要骑着布老虎,老人们说,骑着它孩子好养活,会一生平安.因为有了这个习俗,布老虎在文登便逐渐成了平安吉祥的象征.  相似文献   

12.
李粟  宋成勇 《走向世界》2015,(11):10-11
坊间称废品为"破烂"。小区那位收废品的女子,被叫做"破烂姐",也应该是入乡随俗了。"破烂姐"来自何处无人知晓。不知道是故意为之,还是出来时间太久,她那口音有些南腔北调,连见过世面的老人都听不准。"破烂姐"个头不高,模样长得乖巧,皮肤白里透红,不像吃过苦的人。30来岁的年纪,身边时常跟着个男孩。那孩子白白净净,不开口说话,说是个城里的孩子  相似文献   

13.
<正>相比城市学校而言,乡村"麻雀学校"确实有天壤之别,处于苦苦支撑的尴尬境地。因此在规模办学撤并浪潮中,"麻雀学校"数量急遽减少。大规模撤并乡村学校的初衷,无非是要让更多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平心而论,为人父母者都有让自己孩子接受最好教育的愿望,为子女择校不惜重金的家庭肯定有,不少家庭也能负担孩子在城镇上学而产生的费用,但是我们不能  相似文献   

14.
于德明 《中国西部》2014,(32):70-71
<正>教育孩子不是流水线生产,也不是制作模具,不需要一刀切或千人一面的形式,而是为了培养具有个性的、鲜活的生命个体,是为了发挥个体的优势,从而使生命个体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成长。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人性使然,无可厚非。但关键是我们该怎样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作为一名教师,笔者认为需要在"智"上下功夫,有"智"者事竟成。  相似文献   

15.
如今,走在北京或上海的大街上,随便叫住一个大人或孩子,指着夺目的黄金色双拱大门"M"标志问其为何,十有八九他都会毫不犹豫地问答:"麦当劳"。一种洋食品,在短短的儿年里迅速占领以食文化闻名于世的中国市场,并红红火火,享誉中国大小城市,缘何?提起麦当劳,一位记者朋友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为给3岁的小女儿过生日,他拨通了附近一家麦当劳的电话。当他们全家来到时,明朗、清洁的餐厅里已作好一切准备,并有一位小姐专门为孩子的生日活动服务。在整个活动中,这位小姐和孩子一起作游戏,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使我们这位走南闯北…  相似文献   

16.
<正>如今家庭有哪些难题?辅导孩子作业名次绝对靠前,这方面网上剧情多了去了。有人埋怨,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有人叹息,跟"熊孩子"斗智斗勇三五年,就能活活变成得道高僧!有人吐槽,辅导前自己谆谆告诫:亲生的!要温柔!一旦上阵,瞬间崩塌,一切归零,狮吼功来了,楼道声控灯就始终不会熄灭。有丈夫见妻子气得半死:我来吧!可亲爹分分钟变后爹,恨不  相似文献   

17.
黄世涛 《中国西部》2014,(40):52-55
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发展普遍滞后,孩子失学率较高,扭转家长轻教、学生轻学的观念,营造重教乐学的社会氛围,成为推进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不可小觑的问题。在四川省乐山市彝族聚居地"小凉山"深处,彝族教师硕忍巴巴35年如一日,奔波在艰辛的"劝学"路上。他的"劝学"不是简单地给家长、学生做"说服工作",而是通过"接送偏远孩子上下学""为孩子垫付学费""连年奔走建成村完小"等实际行动,从深处去破解孩子失学的问题。在硕忍巴巴的努力之下,但凡他任过教的地方都保持了适龄儿童100%的入学率,谱写了四川民族地区一位平凡教师的动人篇章。  相似文献   

18.
陆林  段陈 《东北之窗》2010,(Z2):82-84
怕生孩子,不仅在当下的中国,在其他一些国家也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生得起却养不起"已成了他们的共识,一些生了孩子的父母称自己为"孩奴"。"要生育还是要生存"、"房奴+孩奴=一生为奴"——类似的苦涩调侃近来在中国80后群体中引发了空前共鸣,也催生了一个新名词——"孩奴"。所谓"孩奴"是指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忽视了自我价值的生活状态。如今的"孩奴"恐慌症在中国的年轻人中迅速蔓延,不敢生、不想生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对此,一位中国学者说,有的父母给孩子买保险,从7岁到70岁都要让孩子有保证,这表面上看是一种无私的爱,但实际上是一种自私的恐惧,是对孩子的能力、对社会的不信任和怀疑。与中国相比,国外的一些群体中也存在"孩奴",但也有很多外国父母认为,要学会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而不要视其为一种负担或投资。  相似文献   

19.
孩子还在念小学,怎么就"叛逆期"了?事实上,从心理学的角度,当儿童进入三年级后,由于自我意识突然萌发并逐渐增强.对外界事物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开始尝试自己做出判断.他们不再无条件地信任大人,开始能够把自己与周围的环境区别开来,并努力设法的去支配和控制环境,包括通过多种途径要周围的人知道自己的存在. 这个时候孩子的需要不仅仅限于物质上的满足,而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但这个需要与儿童自我评价水平低、自身尚未发育成熟的身体素质构成了一对矛盾.这种情况下孩子做出一些"不同寻常"的举动其实是孩子的正常心理发展.所以,如果这时我们就把"叛逆"的帽子戴在孩子的头上,对于孩子来说是有失公允的.  相似文献   

20.
正进入5月份后,宁波各家幼儿园相继进入招生阶段,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顺利入园"操碎了心"。家住水岸心境小区的谢女士说,自己的孩子今年已经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为了这事她去年就开始打听小区周边幼儿园的情况,离小区最近的幼儿园的招生情况供远大于求。"如果不能顺利入学,只能舍近求远了。"谢女士不无担心地说。在担心之余,谢女士也坦言,自己还算庆幸:"如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