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自古以来,郡县治,天下安;乡村治,郡县稳。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国家治理的短板。乡村治理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更关乎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影响着社会大局稳定。只有加快补齐乡村治理这个短板,同步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才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宏伟目标。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乡村治理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2.
正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治理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更关乎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影响着社会大局稳定。乡村治理的核心是"人",其背后必然涉及与人相关的组织架构、制度体系、资产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是一个庞大的治理体系问题。回顾我国乡村治理的历史演变及发展,尤其是我们党百年乡村治理的历程,总结治理经验,能够看到在不同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3.
<正>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对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央这一系列部署,对于加强乡村治理、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发展、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4.
<正>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对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央这一系列部署,对于加强乡村治理、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发展、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一、充分认识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5.
正乡村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中国5000多年的治乱历史经验昭示我们,基层治,则国家稳、百姓安;反之,就会国家动乱、民不聊生。乡村治理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决定着乡村社会的发展、繁荣和稳定,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是巩固和完善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压舱"工作。党的十九大将"治理有效"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对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提出了专门要求。这是中央在总结基层探索的基础上对加强乡村治理的新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发展、保障农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十分必要和迫切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  相似文献   

7.
正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治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党的十九大将"治理有效"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对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部署,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等,都对乡村治理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8.
农村生态治理关乎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攻坚时期,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依然显著,成为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薄弱环节。现阶段,农村生态治理仍存在村民治理意识淡薄、基层干部治理能力欠缺、资金匮乏、制度法规有待完善等困境。针对农村生态治理的现实困境,从农民生态文明意识的提升、地方干部治理能力的强化、加大资金的投入、制度法规的健全4个维度寻找有效治理路径,寻求显著、可持续的治理成果,为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提供良好条件、奠定坚实基础,建设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9.
<正>乡村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推进乡村善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农村经济结构深刻变化,农村社会关系深刻调整,农村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农民利益诉求日益多样,乡村治理面临复杂的变化与严峻的挑战。农村生产方式由单一到复杂,既为乡  相似文献   

10.
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社会变迁,乡村人才外流,基层党组织弱化,治理能力弱化,村集体经济落后越来越明显,亟须解决这些问题。X村结合本村实际,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措施,通过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治理模式、深挖村集体经济、加强党组织和职业农民培训等,推动了乡村的有效治理,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是国家有效治理的基石,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基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要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乡村治理的方法和路径,涌现了一批实  相似文献   

12.
正"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重大原则。2019年8月,党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从制度机制上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三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进一步健全了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这是我们党关于农村工作实践探索和制度建设的最新成果,是党的历史上首次专门制定关于农村工作的党内法规,对于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13.
正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期间到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乡村振兴战略顺应城乡关系阶段性变化,遵循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规律,是一个关乎全局、关乎根本、关乎长远的重大战略部署,开启了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正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治理,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意义十分重大。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都对此作出了重要部署,2019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又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正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治理,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意义十分重大。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都对此作出了重要部署,2019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又提出了  相似文献   

16.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党中央一直十分关注的重点工作。中央专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明确强调坚持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作为主攻方向。认真贯彻党中央要求,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创新基层管理服务,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让广大农村地区更加和谐稳定,进一步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成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又是对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意义深远而重大。对于乡村治理,我国"八二宪法"规定,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依法办理自己的事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是个很重要的方面,这有利于切实保障农民群众和村集体合法权益、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去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强调要把发展农业和农村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有助于打破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树立新型的城乡关系。而在乡村振兴中农村的基层治理尤其重要,有助于解决基层和农民的矛盾,和谐基层关系,是解决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瓶颈的重要方法。本文在强调乡村振兴中基层治理重要性的基础上,从发展力量、平衡机制、保障体系几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基层治理体制改革的现实基础,提出了优化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又是对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意义深远而重大。对于乡村治理,我国1982年公布实施的宪法规定,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