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角阐释"两山"理论的新时代内涵,对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实现路径进行理论分析,采用案例分析法、质性研究法,分析"森林生态银行"运行模式实现自然资源资产价值的路径及其运作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探讨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可持续实现的路径。结果表明:"森林生态银行"运行模式实现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是以生态资源为基础,通过精准调查,在明晰生态资源产权的前提下,运用经济学方法对其价值进行核算,以直接或者间接利用权属交易、生态服务交易、产业化等方式将生态产品货币化。因此,应该建立市场化生态要素产权制度,引入市场经营主体发展生态产业,建立"公私合营"的生态产品交易制度,以便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得以可持续实现。  相似文献   

2.
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早日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要寻找易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的思想理念,通过广泛宣传后,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两山"理念便是一个理想的选择。论述了"两山"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外部优势。  相似文献   

3.
"两山"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间内在联系的科学论断,其生态内涵对于当前日益深化推进的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导意义。以"两山"理念推进乡村振兴,自觉选择绿色发展道路,必将推动乡村发展迈向一个全新阶段。论述了"两山"理念促进乡村振兴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4.
生态马克思主义对解决当前全球范围内生态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两山"理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念的传承和创新。文章基于生态马克思主义视角,对我国"两山"理论进行内涵剖析,从中汲取有益启示,指导"两山"理论在我国的实践,结论对破解人与自然协调发展难题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对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浙江分行要加快创新转型发展,更好地找准突破口、着力点,争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样板窗口"。浙江是"两山"理念的发源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更是全国"两山"理念率先实践地。十六年来,"两山"理念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丰富了绿色发展理念,发展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浙江乡村发展长期走在全国前列。新发展阶段,农发行浙江分行深入践行"两山"理念,进一步擦亮服务乡村振兴的银行招牌,在高质量服务产业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绿色转型发展等方面探索新路子。  相似文献   

6.
楼成 《山西农经》2023,(2):120-122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是资源环境生态属性和经济属性的形象表达,在发挥两者原本属性价值的基础上实现二者的双向增益是践行“两山论”的核心所在。“两山银行”作为促成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并实现两者有效“转化”的重要手段和操作平台,对促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在统一发挥了积极导向作用。但如何实现既有生态产品的价值量化与信用锚定,实现生态产品的自由兑换,真正开启“两山”交易通道,仍存在诸多体制机制瓶颈和技术障碍。文章立足安吉“两山银行”现状,在吸收比较的基础上,从应用层面作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7.
“两山理论”的本质与现实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经进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步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快车道。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和根本大计。国家主席习近平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系列论述已经成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新时代发展的根本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系列论述可以说已经逐渐深入人心,"两山理论"的实践行动也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鉴于不同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源禀赋、发展范式、社会经济异质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等问题,"两山理论"的本质与现实意义仍需深入探寻。文章在系统梳理"两山理论"发展的主要节点的基础上,分析了"两山理论"的本质,阐述了"两山理论"的重要体现:发展合一、天人合一和三图合一,探讨了"两山理论"的价值与推动指导我国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的现实意义,并从增加绿色空间、绿色行动、绿色财富三个维度为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富强中国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对于进一步深刻领会"两山理论"的内涵,深入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重要理念和进一步深刻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指导我国新时代发展实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两山"论断是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石。切实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增强风险抗击能力和可持续生计能力,形成生态富民的内生发展动力机制是当前亟需研究的重要问题。浙江起步早、发展快且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了丰富的典型经验,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多期叠加的过程性与阶段性问题和困难,集中表现为起步期存在简单"拷贝先进"倾向,造成同质化、发展期存在偏重短期效益造成过度消耗资源现象和瓶颈期存在发展后劲不足且风险显露情形等三大问题。因此建议,明晰"两山"转化的一切可能资源,形成全要素联结机制;明确"两山"转化的现实可行路径,形成"五化共建"的协同机制;明了"两山"转化当前与长远的共同关键点,用适度留白的方式保障代际空间。  相似文献   

9.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渠道是助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应有之举。福建省南平市借鉴银行"分散输入、集中输出"的模式,将碎片化的生态资源进行集中收储、整治并进行相关生态产业开发,在全国首创"生态银行"模式,走出"存绿取利、美富兼得"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创新之路。通过分析南平市顺昌县"森林生态银行"案例的运行经验,针对"生态银行"存在的人才、金融功能和价值实现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外部引入和内部激励的人才机制、应用权益性融资工具和金融产品开发、强化交易补偿制度建设和市场经营创新等相关改良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浙江丽水立足良好生态环境,创新推进"丽水山耕"建设,通过挖掘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设计生态经济体系,发展以农林渔牧旅游为主的生态产业,培育和认证区域品牌,引导和促使各利益相关方构建生态产业圈,形成了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丽水山耕"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山东省费县辖12个乡镇(街道),1个经济开发区,全县共有行政村421个,独立核算的村集体经济组织894个。2017年以前,费县的村级行政组织和村级经济组织是同一个机构,是"政经合一"的基层政权形式。2017年5月,费县被列为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按照试点先行、梯次推进的思路,共选取140个村开展改革试点工作。其中,县经济开发区47个村居整体推进,目前已基本完成改革试点任  相似文献   

12.
“两山”理念的三阶段发展内涵和实践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为世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中国思路,但各地实践中存在忽视内隐在"两山"理念中的辩证发展逻辑和价值本体论的范式转换的问题。将"两山"理念向前和向后各延展一阶段,即第Ⅰ阶段:从穷山恶水到绿水青山(生态赤字恢复);第Ⅱ阶段: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生态价值深化);第Ⅲ阶段:从金山银山到大金山银山(生态资本深化),需系统梳理"两山"理念的三阶段内涵及每阶段的特征及实践路径等。在此基础上,指出各地践行"两山"理念中极易忽视的问题,提出"两山"三阶段即是广义的生态化扶贫和创富过程,并强调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在"两山"三阶段发展中所起的主体功能和维护空间正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淮北作为全国知名煤炭资源型城市和能源基地,建市60年来,为国家贡献原煤10亿多吨、输电200亿度,但同时也付出资源锐减、生态环境恶化等沉重代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确立了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和"一二三四五"总体发展思路,以推动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的落地生根来增强"四个意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NSW)2008年即着手建立"生物多样性银行(生态银行)制度",2017年全面实行"生物多样性补偿制度";通过强化"生态信用"概念,建立了完善的生态信用评估、登记、交易、补偿制度体系;委托"生物多样性保护信托"进行管理,搭建起了生态信用购买方(开发商)与生产方(地主)在生态保护领域的经济连接。生物多样性补偿制度建立了完整的"规避、最小化、修复、补偿"保护层级体系,促进了生态保护"净生收益"目标的实现,有效地推进了全州的生态保护工作。新南威尔士州的生物多样性补偿制度对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南京市六合区突出"五美"要求,坚持生态品质与人文元素的统一,结合城乡一体发展、村庄环境整治、现代农业产业提升、乡村休闲旅游发展,重点推进生态本底优良、人文底蕴厚重的竹镇——金牛湖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精心构筑依山傍水、串点连线的美丽乡村绿色生态风貌展示带,着力打造宜居宜游、景色迷人的"六合茉莉花园"特色品牌,农村生态资源加速转化为经济资源、增收来源,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进一步完善提升,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在六合大地徐徐展开。  相似文献   

16.
为践行"两山"理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质量提升,文章在内涵辨析、必要性论证、问题识别、已有政策方向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推进各类主体功能区绿色发展政策建议:城市化发展区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发展循环经济,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重点生态功能区探索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继续完善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发展生物经济;农产品主产区严格绿色产地保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培育农耕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政策文本梳理与相关案例分析,从“两山”转化的路径选择依据、现实要求和实现路径3个层面对“两山”转化的发展思路、兼顾因素、最终目标进行梳理和总结,从而回答在“两山”转化过程中存在的“如何转?”“何时转?”“向哪转?”等现实问题。研究表明:在“两山”转化路径选择过程中需要准确评估政策要求、发展基础和风险效益等因素;“两山”转化必须从限制性要求、发展性要求和保障性要求3个层面进行综合考虑,正视资源约束带来的发展限制,统筹收入分配、产业培育和区域协调的多维目标,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两山”转化的实现路径可以遵循“点—线—面—体”相结合的发展思路,系统地解决保护修复、资源活化及生态价值规模化利用等问题,最终实现发展成果共建共治共享目标。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淳安县因千岛湖成为森林生态研究的焦点,分析淳安县千岛湖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现状与存在不足,探讨淳安县千岛湖森林生态体系的功能定位与分区,发挥林业在水系源头保护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推进生态治理修复,维护和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着力实现森林从数量到质量、从经济效益到生态效益的双提升,构建全国践行"两山"理论标杆县的森林生态安全格局。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丽水市是践行"两山理念"的先行地区之一,也是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在本轮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中,丽水大力探索国土空间规划支撑"两山理念转化"实践路径,从国土空间规划层面研究解决生态地区"散""弱""贫"的发展困境,在以更高效规划管理机制保障"两山理念转化"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山耕”联“山居” 农旅结合振兴乡村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浙江省丽水市以"两山"理念为指导,按照"培育新引擎、建设大花园"的新使命,依托生态环境优越、田园风光秀美和农耕文化深厚等资源优势,乡村产业振兴以农旅深度融合为龙头,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促进了环境保护、农业增效、旅游发展、农民增收。推进三产融合发展的做法以"丽水山耕"为农业建设新龙头。农业以"丽水山耕"区域公共品牌为龙头,坚持生态化规划、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电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