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谢欣  魏彧  李鸥 《财政科学》2024,(1):62-73
本文基于手工收集的2010—2019年我国122个城市商业银行样本,从信贷供给侧角度研究地方财政压力是否有助于提升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研究表明,地方财政压力与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城市商业银行信贷投放与地方政府中长期发展规划一致度较高时,地方财政压力显著提升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实证证据反映出地方财政压力下,政府对信贷资源配置影响具有前瞻性,引导信贷资源配置在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产业,更好发挥“有形之手”调控作用。因此,随着政府治理体系的完善,适度财政压力能够更好调动地方政府善治兴业积极性,促进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的提升,从而有利于金融系统稳定和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经济学理论出发,运用1998-2013年的季度数据,建立了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政府投资、广义货币供应量、工业品销售产值、国内生产总值、税收对民间投资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影响因宏观经济波动而发生变化。政府大规模、长时期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对民间投资兼具短期拉动作用和长期挤出作用,这种挤出作用表现为政府对信贷资源的挤占。然而,在政府稳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用下,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具有拉动作用然后保持稳态。应发挥政府财政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引导作用和调节作用,在经济波动时期为民间投资输血造血,提高民间投资的边际产出,减少税收,并在经济运行良好时及时退出。  相似文献   

4.
鲁元平  张克中  欧阳洁 《金融研究》2018,455(5):101-119
本文利用中国267个地级市2002-2012年的发明专利数据,实证检验了土地财政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显著阻碍了区域技术创新水平;(2)土地财政模式下的政府支出偏向、企业创新要素的“挤出效应”、对制度环境的负面影响是阻碍区域技术创新的重要机制;(3)土地财政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在区域、土地出让形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异质性。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认为合理调整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逐步减轻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鼓励企业的创新要素投入以及营造良好的创新制度环境是促进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商银行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首,对宏观金融政策的执行和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贷款定价正成为中国工商银行所面临的挑战。贷款定价绩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对这些因素功能的分析正成为贷款定价策略改进的关键。基于中国工商银行的样本数据,借助于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经验性的研究揭示了贷款定价因素的效应机理,为中国工商银行贷款定价策略的改进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广东省1979-2004年FDI流入和国内投资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了FDI对国内投资的ADL模型,并得出FDI与国内投资的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表明,FDI对广东省当期国内投资有挤出效应,而对滞后1期的国内投资有挤入效应;长期来看,FDI对广东的国内投资有比较明显的挤入效应。最后,本文就如何提高广东利用外资质量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唐松  施文  孙安其 《金融研究》2019,470(8):133-150
环境污染及其治理问题日益被全社会所重视。在此背景下,本文实证考察企业环境污染曝光是否影响公司价值以及影响机制。以发生于2005-2015年间的71起上市公司环境污染曝光事件为样本,本文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环境污染事件曝光当天,市值平均下跌1.51%。进一步分析发现:公司在污染事件曝光后,更容易受到政府的环保监管和处罚,且更难获得银行债务融资;并且,环保监管与债务融资的变化与污染事件窗口期公司股票的累计超额报酬率显著相关,表明投资者对于环境污染给公司造成的不利后果具有理性预期并相应地做出了负面反应。此外,2010年政府环保政策趋严后,污染事件曝光后政府监管力度的上升和债务融资的减少都更为明显;在公众环保需求高的地区,污染事件曝光后政府环保监管力度上升更显著。总之,本文的研究表明,环境污染事件曝光会降低公司价值,且政府监管力度上升和债务融资困难是环境污染曝光降低公司价值的两个重要作用机制。本文揭示了环境污染曝光对公司价值的负面影响以及影响的机制和异质性,对于当前的环境治理和经济转型具有较好的政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分析地方政府干预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选取2000年-2009年的样本数据,用政府干预指数的大小衡量地方政府的干预程度,分析其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由此发现,地方政府干预在一定程度显著降低银行资产质量,在政府干预程度较大的地区,银行的资产质量相对较低,在政府干预程度较小的地区,银行的资产质量较高.同时,通过按资产规模分组,资产规模较大的银行,政府干预显著地影响银行资产质量,资产规模产较小的银行,政府干预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前景理论与中国开放式基金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呈现S型,反映出投资者在盈利状态下倾向于先卖出证券,不愿意承担确定性风险,而在亏损状态下倾向于持有证券,更加倾向于承担不确定风险。经过实证分析,中国开放式基金也存在这一现象,即,开放式基金持有人在获利的情况下会先赎回该基金,并且,基金净值增长越快,其被赎回的比例越高;而持有人在亏损的情况下则倾向于继续持有该基金,去承担更多的不确定性风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深入调查朔州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情况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了地方融资平台在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2006-2014年间中国大陆30个地区为研究样本,运用增量资本产出率来衡量资源配置效率,用扣除科教文卫的地方财政支出/地方GDP和地方土地出让金/地方GDP来衡量政府干预,构建了以增量资本产出率为被解释变量,以政府干预、外商直接投资和其他相关控制变量为解释变量的线性回归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政府干预、外商直接投资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相关性.得出政府干预确实阻碍了资源配置效率,而外商直接投资额改善了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两者间存在抵消效应,政府推动下的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被扭曲,根据实证结果最后提出应该简政放权,消除不适当的直接干预,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放松对金融资源的控制,控制内外资之间的比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考虑我国股市参与者的结构特点基础上,选择股权分置后2005年~2009年的季度数据。综合运用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检验对我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财富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不存在"财富效应",相反存在股票财富增加1个百分点引起消费性支出减少0.02个百分点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政府质量在资本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一视角对于理解中国股市非理性大幅波动提供了新颖而又重要的认识。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0~2009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樊纲指数对中国地方政府质量进行度量,检验了地方政府质量对公司股价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政府质量越高,公司股价波动越小,越有利于股市稳定。上述结果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本文丰富和拓展了政府制度对股市稳定的研究,对治理我国股价非理性波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政府采购作为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它既可产生使其消费成倍增长的乘数效应,也会产生对投资与净出口带来抵消作用的挤出效应,其结果反映了政府采购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效益.通过建立政府采购宏观经济调控模型,分析政府采购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机制,提出了实施稳健财政政策、适度控制政府采购规模、提高政府采购宏观经济调控效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实证检验表明:在不同的年份,我国经济或受到正向货币供给冲击,或受到负向货币供给冲击;我国东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并不总是同时处于地区经济周期的繁荣或衰退阶段;我国不同调控方向的货币政策对处于地区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四地区经济的影响是不相同的,即存在货币政策多重非对称效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地方债全面“自发自还”改革为准自然实验,从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两个层面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自主发债政策冲击对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地方政府自主发债“开前门”和“堵后门”政策冲击都能对地区经济发展质量产生显著的正向提升影响。第二,从规模效应来看,地方政府自主发债“开前门”政策冲击能增加民生性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和公共基础设施有效投资,有利于实现地区规模经济。第三,从结构效应来看,地方政府自主发债“堵后门”政策冲击能缓解债务挤出效应和降低土地财政依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要素投入效率。以上结论为进一步完善优化地方债的“借、用、管、还”制度体系,更好发挥地方举债融资机制在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股指期货开发之前,股票现货市场缺乏做空机制来转移系统性风险,投资者只有做多才能荻利,因此股票价格经常被推高至脱离基本面的支持,而股指期货的开发使做空也有机会荻利,所以会导致股市泡沫被挤出,形成股市与期市的风险联动。H股指期货开发后不久,的确发生了期货指数和现货指数双双下泻的挤出效应,通过从H股期货指数与H股现货指数互动关系角度出发,分析股指期货开发后挤出效应中的系统性风险,以期对我国大陆A股指期货的开发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人总行决定自2004年1月1日起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为了解新利率政策在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配置中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和完善利率风险防范机制,人行宿迁市中支对上半年该市国有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政策执行及其效果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